主位推进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其中一个片断及该散文较为流行的四个英译本作为微型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入手,对汉英文本的主位选择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主位推进模式对实现语篇衔接和语义连贯所起的作用,从而为改善汉英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主位;述位;主位推进模式;荷塘月色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67-03
  1 引言
  主位结构理论最早由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其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研究中提出。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整个句子的起点和小句的中心议题;述位则是对主位的叙述、描写和说明,它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这一学说后来又为系统功能学派代表人物Halliday和Thompson所发展。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体系中,信息理论被引入到语言学研究中。Halliday指出,主位通常是从旧信息中选择出来的,新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从述位中选择出来的。
  仅就语篇中某个小句而言,其主位的选择本身并无特别的意义。但是,主位在整个语篇中的选择和排序,特别是独立小句中的主位确立在语篇组织上和语段的走向上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语篇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整体语篇效果并不通过单个小句的主述位结构,而是通过句群中各个小句主位构成的推进模式来体现。主位推进通过语篇中各小句主位与述位的层层推进以及它们所包含的新旧信息的逐步转换促成一个完整语篇的形成,通过有目的性的,有序的主位推进,传达信息,实现交际功能。
  本文选取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个段落,从主位推进模式这一角度,对四个英译本的主位选取以及主位推进模式做比较研究。这四个英译本分别来自朱纯深(以下简称朱译)、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杨译)、王椒升(王译)和李明(李译)。该比较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翻译过程中恰当的主位选择以及有序的主位推进如何实现“聚句成篇”的语篇功能,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并推动信息的传递,从而为今后的汉英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主位推进模式
  对于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国内外都已经有很多学者有过研究和论述,以字母T代表主位(Theme),字母R代表述位(Rheme),可将其较常见类型规为以下6种。
  (1)主位同一模式,即几个小句的主位相同。
  T1→R1→T2(T1)→R2…→Tn(T1) →Rn
  (2)述位同一模式,即几个小句的述位相同。
  T1→R1→T2→R2(R1)…→Tn →Rn(R1)
  (3)简单线性推进模式,即前一个小句的述位成为下一个小句的主位。
  T1→R1→T2(R1)→R2…→Tn(Rn-1) →Rn
  (4)交叉模式,即前一个小句主位是后一小句的述位。
  T1→R1→T2→R2(T1)…→Tn→Rn(Tn-1)
  (5)派生主位模式,前一个小句的超级主位派生出来的后几个小句的主位。
   (6)分裂述位模式。在第一级结构中的述位是由两个或更多内容组成,在第二级时这些述位分别展开,形成新的主位。
  3 汉英文本主位推进比较分析
  3.1 原文分析:笔者将原文的段落按小句进行编号,并加上主述位记号。另外,若干处由于语言习惯而省略的内容笔者根据文意补出,写在圆括号内。
  (1)沿着荷塘[T1]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R1]。
  (2)这[T2]是一条幽僻的路[R2]。
  (3)(这条路)[T3]白天也少人走[R3],/白天[T3](这条路)也少人走,
  (4)(这条路)[T4]夜晚更加寂寞[R4]。/夜晚[T4](这条路)更加寂寞。
  (5)荷塘四面[T5]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R5]。
  (6)路的一旁[T6]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R6]。
  (7)没有月光的晚上[T7],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R7)。
  (8)今晚[T8](这路上)却很好[R8],
  (9)虽然月光[T9]也还是淡淡的[R9]。
  第(1)小句以主位“沿着荷塘”带出述位“小路”。
  第(2)小句的主位“这”实际上就是代指第(1)句的述位“煤屑路”,R1T2,属于简单线性推进。
  第(3)小句和第(4)小句属于汉语典型的省略主语现象。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在一个句群中,话题出现后,在接下来的小句中往往会被省略,从而导致一系列无主句。原文中的第(3)(4)小句就是由于“路”这一话题在前一小句已经提出,后面可以省略,从而形成的几个无主句。在分析原文主位结构时,笔者将其补出显性化。时间状语可置于句首或者放于话题之后,所以笔者把两种可行的表达都写出来,用“/”隔开。于是产生一个问题,是以“路”这一主题作为主位呢?还是以“白天”,“夜晚”这两个时间作为标记性主位呢?笔者认为选择“路”作为主位更佳。因为这样选择下T2→T3→T4,三个连续小句的主位皆为“路”,采用主位同一模式推进,避免视角变化过于频繁,并且聚拢语篇信息以主位“路”为中心,述位呈放射状展开,从各方面描述“路”的情况。
  第(5)小句的主位 T5“荷塘四周”,作者的视角又瞄准了荷塘,与T1“沿着荷塘”相同。上下两个小句都以“路”为中心,此处插入“荷塘”这一视角,从汉语角度而言无可非议,因为汉语不倚重句法形式,其组句过程倚重说话人的思想自然流动,所谓的“形散意合”。但从英文表达习惯来看,却不可拘泥于汉语表达,亦步亦趋。英语注重“形合”,不宜过分跳跃视角。因此,笔者认为,此处译文应该把第(5)小句的主位“荷塘四周”处理得不妨碍上下小句主位“路”的推进。
  第(6)小句的主位T6“路的一旁”又回到了T2,T3,T4的“路”,采用主位同一模式推进。
  第(7)小句以时间状语放在句首,是一个标记性主位。述位是对“路”的描述,承接第(6)小句的主位,T6R7,属于交叉推进模式。
  第(8)小句的述位“却很好”也是一个省略的表达,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完整的话是今晚这路上不会阴森森的,而是给人美好感觉的。同样地,我们把隐去的内容“这路上”补出。由此可看到,第(7)小句和第(8)句皆以时间作为有标记性的主位,,一个是“没有月光的晚上”,另一个是“今晚”,形成明显对比。
  第(9)小句是一个新的主述位环节,是对月光的描述。
  3.2 译文分析:下面是该段落对应四个版本的英译文。同样地,用T,R分别把各小句的主位述位标示出来。
  朱译: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T1)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R1). It (T2)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R2) now at night, (T3)it looks more solitary, 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R3). 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T4)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R4) The foliage, which, in a moon- less night, would loom somewhat frighteningly dark,(T5) looks very nice tonight, (R5)although the moonlight (T6)is not more than a thin, greyish veil.(R6)
  杨译:A cinder - path(T1) winds along by the side of the pool(R1). It(T2) is off the beaten track(R2) and few (T3)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R3), so at night (T4)it is still more quiet(R4). Trees (T5)grow thick and bosky all around the pool, with willows and other trees I cannot name by the path(R5). On nights when there is no moon (T6)the track is almost terrifyingly dark(R6),but tonight (T7)it was quite clear(R7), though the moonlight (T8)was pale(R8).
  王译: A path paved with coal-dust(T1) zigzags along the lotus pond, so secluded as to be little frequented in the daytime, to say nothing of its loneliness at night(R1). Around the pond (T2)grows a profusion of luxuriant trees(R2). On one side of the path (T3)are some willows and other plants whose names are unknown to me(R3). On moonless nights,(T4) the place has a gloomy, somewhat forbiddding appearance(R4). But on this particular evening, (T5)it had a cheerful out look(R5), though the moon (T6)was pale.(R6)
  李译:Along the pond ((T1)winds a narrow cinder footpath(R1). The footpath, peaceful and secluded,(T2) is not much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in the daytime(R2) and at night, (T3)it is even more solitary(R3). Around the pond (T4)grows s huge profusion of trees, exuberant and luxuriant(R4). On one side of the path (T5)are willows and some other trees whose names are unknown to me(R5). On a moonless night, (T6) it is somewhat somber here, looking rather forbidding(R6). But it (T7) has a cheerful outlook tonight (R7), though the moonlight (T8) is in a thin, whitish veil.(R8)
  第(1)小句的主位,朱、李选取的是“pond”(荷塘),而杨、王选取的是“path”(路)。很明显,path这一主位是有误的。原文的标题是《荷塘月色》,因此“荷塘”是一个已经提及的旧信息。而path在前文尚未提及,显然在这一语境中是一个未知的新信息。按照信息推进的一般规律,应由已知信息引出未知信息。杨、王的译文却把未知信息“path”移至句首作为主位,破坏了由旧到新这一信息流动规律,导致译文一开始就出现跳跃性,影响读者对信息的接受度。朱、李二位选取的主位核心是“pond”(荷塘),以已知信息作为主位引出未知信息“path”作为述位。而之后“path”自然而然作为已知信息,成为第二个主位,引出更多新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有序衔接的信息链,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视角推进的规律。
  第(2)(3)(4)小句,四个版本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多数进行了重组处理。
  朱、李译本的处理方式较为相近,第2个小句的主位都是 “路”,承接第(1)小句的述位,大体保持原文的简单线性推进模式。不同之处在于,朱译把第(3)小句处理成第(2)小句的同位语,第(4)小句选择“夜晚”这个标记性主位。李译则把第(2)小句处理成了一个形容词短语,第(3)小句的主位选择“路”,第(4)小句也选择了“夜晚”这个标记性主位。
  杨译没有减少主位的数量,第2个主位选择“路”,第(4)小句选择“夜晚”作为主位。但是第(3)句“白天也少人走”,杨译成“...few 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主位变成了“few”(少人),与原文不同。
  王译重组的幅度更大,将原文第(1)到(4)句的内容融入一个英文长句,只有一个主位path。
  由于英汉语言习惯不同,英语善于长句,整体而言,同等信息量的内容,英语的主位比汉语的主位要来得少。所以,不可以主位多少论译文的优劣。
  对比上述四个译文,朱、杨、李译文皆保留一个“路”的主位,从第1个述位信息中自然地过渡而来,与汉语原文的信息推进是一致的。另外,这三个译文都把“白天”这个标记性主位除去,将其作为状语放到了小句句末,却保留了“夜晚”这个标记性主位。我们不妨把译文排列出来,看看是怎样的效果。
  朱译:“...even in the daytimenow at night,...”
  杨译:“...even by day, so at night...”
  李译:“...in the daytime and at night,...”
  可以看到,把两个时间点前后相联,颇有顶针蝉联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过渡更自然,承上启下,脉络清楚。
  最后看王译,由于重组,(1)至(4)小句整合后只有一个主位path,那么只能结合第(5)小句来看其信息推进是否流畅了。此处其译文主位是“around the pond”,视角转变较大。,不够流畅。
  第(5)第(6)小句,王、李的译文都与原文的主位一致。杨译以Trees(树)作为第(5)小句的主位,第(6)小句处理成短语“with....”。笔者以为,“树”在此处也是一个未知信息,杨译主位选择再次违背信息传递规律,是不可取的。
  再看朱译,他把第(5)小句处理成一个短语“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揣摩译者的考虑,作如下理解:“夜晚更加寂寞”的原因,除了少人走,在这样蓊蓊郁郁的树木之中显得更加幽僻吧。所以把树木的状态作为短语来烘托路在夜晚的寂寞。另外,结合前后看一下,前面是描述“路....”,后面“路的一旁”,朱译把该小句内容处理成短语,省去了此处主位“荷塘四周”,少了一个视角变换,行文似乎更加流畅。
  接下来对原文第(7),第(8)小句主位的选择,杨、王译本保持原文的主位推进,以“没有月光的晚上”——“今晚”两个时间状语作为标记性主位。原文突出时间对比的意图得以重现。而李译,虽然第(7)小句的主位保留,第(8)小句却换成“but it”(it指路)作主位,这样一来失去了原文时间对比的效果。再观朱译,给出了“foliage”(枝叶)这个在原文中缺省的意象作为主位。笔者认为这一创意之举更胜一筹,说明译者在构造译文语篇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前面讲到了荷塘四周都是蓊蓊郁郁的树,那么自然是枝叶繁茂的,foliage这一词
  本身就是tree的一部分。另外,结合朱译对第(5)小句的处理,“这路上阴森森”的原因也是由于蓊蓊郁郁的树枝树叶交叉造成的效果。也就不难理解此处用foliage作主位了,而且体现了译者的重塑意象的创造性。
  最后一个小句的主位四篇译文都保留了原文的“虽然月光”作为复项主位,与原文一致。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朱译是最佳译本。该译本在主位选择信息推进方面再现了原文意图,但并非亦步亦趋,对于个别小句的重组处理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另外,创造性地主位选择也是非常精彩的。
  4 结语
  主位述位在原文中的排列并不是随意的,作者对新旧信息的安排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意义内涵和艺术表现。译文中语序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信息的重新分布,使原文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因此,翻译过程中应重视分析原语主位推进模式并关注译文主位推进模式的构建。
  本文主张,在不损害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尽量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保持原文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意图。如果语篇的发展背离了主位推进模式,那它的交际功能必将受到影响。同样的,如果语篇翻译不以主位推进模式为依据,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总之,详细地分析原语的主述位结构,有助于我们用相应的结构忠实而准确地再现原文,从而使译文在形式与内容上均尽可能与原文实现等值翻译。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朱永生.主位与信息分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4期
  [4]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5] 朱自清《荷塘月色》英译.风也吹不起[EB/OL].http://donotdot.cn/post/139.htm
  [6] 周淑云,查琳.主位推进与汉译英文本中的衔接与连贯:《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J].抚州: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英语教育在幼儿园愈加受到重视,英语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笔者根据对儿童感官刺激程度的不同,将幼儿园英语教学方法分为视觉刺激法、触觉刺激法、听觉刺激法和多重刺激法。同时,笔者对四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与缺憾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方法教学优势教学缺憾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31
期刊
【Abstract】Jane Austen was an English novelist whose works of romantic fiction set among the gentry have earned her a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most beloved writers in English literature
期刊
【摘 要】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对话中,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其变体的语言接触现象。本文以对某大学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为基础,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解释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汉英语码转换的动机差异。  【关键词】汉英语码转换;研究生;动机差异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03-02  St
期刊
【摘 要】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而产生的英语,是一种有缺陷的英语。本文以平卡姆在《中式英语之鉴》中列举出来的例子为例,简要地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如何改正。  【关键词】中式英语;文化;语言;名词;动词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77-01  【Abstract】Chinglish is a ki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将口语技能训练融入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思路方法,论文首先提出了问题,进而探讨了传统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口语技能训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的方式与方法,通过08,09年的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经验的积累,将计算机机房管理理论跟我院计算机机房管理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型计算机机房的科学方法来管理我校计算机机房。本文分析了原有计算机机房状态和问题,通过实践科学的机房的管理手段,基本解决原计算机机房存在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机房维护信息技术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08-01  下面是笔者最近听到的一节校内赛讲课的教学案例与评析。这节课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通过游戏掌握数学知识,学生都很意。听课老师啧啧称赞,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数学与生活巧妙结合的成功的尝试。  1 谈话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万以内数的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13-02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干枯黯淡的,没有创新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学习语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前言中就有介绍,学习语文就好比一次奇妙的旅行,它是与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  和城区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见闻少,课余生活贫乏,自然想象力就不够丰富,很难体会到课本所引申
期刊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coopera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long with the theory of face-work, the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and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has been paid much at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20-02  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首先教会学生做人,让他们明白对他人要有爱心,其次才是教给他们知识。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