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教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书育人是其根本任务。如今,越来越的人加入教师队伍,对从事教育事业的初衷进行探寻和追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我国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入手,分析古代、近代、现代这三个时期的时代背景,从而了解到古代“学而优则仕”、近代的教育救亡图存、现代的教育发展要求等从教初衷,促进新时期教师深入反思,坚持初衷,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  从教  原因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D929;D922.16;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50-01
  为什么做教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的问题,也许有的人从教数十载都不曾思考过,何为教师?为何要做教师?也许不同时代、同一时代的不同人都有不一样的回答。
  一、古代“学而优则仕”
  在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传统中,重视教师、提倡尊师重教等思想源远流长。《尚书》中提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这里将君师并立,足显教师的地位。然而这里的教师主要是指作为天子之师和一代宗师的名师大儒,例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马融、郑玄等。另外,中国古代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封建的贵族教育,教育的实施范围是有等级和限制的,教师实施教育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因此,选择担任教师的人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其一,那些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不能或再也无心仕途的学者,不得不退而“独善其身”,专心教书研经者;其二,为了在讲学授徒中培植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者。因此,在中国古代,尽管出现了大量的教育家以及他们流传后世的教育思想,并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教师岗位往往成为官吏的暂居地或储备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变动性和流动性。他们通过教书讲学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积极入仕。
  二、救亡图存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师
  1.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
  时代在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英美法日等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这种“内有外患”、“沉疴”未解、“新症”丛生的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发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此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然而事与愿违。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一个个屈辱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内救亡图存的呼声呼声越来越强烈。此时中国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救亡图存需要人才,人才要靠教育,而办教育、兴学堂的关键在教师。可是当时中国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忽视,中国没有一直合格的教师队伍。因此,当时国家的兴亡需要有一批批坚实的教师队伍。
  2.近代有识之士倡导与践行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亡之际“学必有师”、“首重师道”的思想和实践被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并付出实践,提出要创办师范教育,为普及教育做准备。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创办天津中西学堂时就提到:“学堂必探源于师范”,“唯师道立则善人多”,因此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培养教师。
  作为维新变法运动倡导者的梁启超,他在《论师范》认为从古籍中可知中国古代对教师较为重视,但之后“学校既废,天子不复养士”,从而造成了“风气日下,学术日以坏,人才日以亡”的后果,指出,“夫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者也”,即进一步说明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兴起,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大批知识分子投入教育行列,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他從中国教育实际出发,创办了晓庄师范,专门为中国乡村培养教师。而他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深深地感动和激励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
  近代在救亡图存、爱国主义的理念下,重视教师的进步思想和创办师范学堂的实践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和激励广大进步青年加入教师队伍中来。
  三、新时代下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建国后师范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也逐渐转向教师质量的需求,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将要付出许多的辛劳,教师已经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志愿加入教师队伍。可以说教师职业有它独特的魅力,就像彼得·基·贝得勒在《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中说到:“作为教师有三个月的假期的时间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有犯错和改正的自由;有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乐趣”,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生活在不断变化的学生中,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心灵成长。的确,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就像是在创造一个生命。不仅如此,教师这个职业所要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是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人才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工作影响着民族的未来。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教师职业是一个平凡而辛苦的职业,教师首先是人,教师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切忌将教师神圣化。如今的教师处于社会、制度、学校、家长、学生的重重包围下,教师自身所具有自主性已经慢慢地被磨灭,教师没有办法更好地认识和实现自我,如此又怎能期望更多的人才从事教师行业。
  可以说如今人们选择教师职业应更多的从自我、学生、国家等多方面考虑,只有这三大方面得到统一,才能实现教育应有之义。
  总而言之,为何做教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我们做教师的理由有为生计做教师、为学生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等等,其中为国从教更是将教师职业置于一个宏大的国家背景中,这样的层次许多教师很难达到,但是一旦达到了就能看得更远、更高。我们只有在深入思考之后才能始终坚持自我,逐渐实现教师发展的专业化,而不是被社会风尚所泯灭。
  参考文献:
  [1]刘婕,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维新,陈金林,戴建国.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图志[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魏智渊.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读《为什么做教师》[J].人民教育,2007,24.
  [4]彼得·基·贝得勒.我为什么要当教师[J].基础教育课程,2007,43.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学习 感悟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及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教材的不断演变,都是历史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难题。而在历史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拿到高分,实现梦想的基本保证。  历史课程的学习包含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概念及历史线索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面对历史这一知识涵盖极广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倡导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尤其是低年级的写话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心灵释放,教师应该抓住低年级小朋友的学习规律、心理特点,再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我口说我心”,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只有乐于表达,才易于动笔。  【关键词】积累 兴趣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195-02  素质教育倡
期刊
【摘要】教学管理是独立学院的工作中心,在学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湖南省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给教学管理理念、方式等提出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张家界学院为例,发现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然后提出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监控体系等措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湖南省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管理 张家界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段不同年级言语表达目标为经,以蛋为纬,分三到四两个年级展开习作教学变革的实践与探索。每个年级的教学都是自己的体会,并提供了教学实例以及相关的写作训练目标和指导。应该说,富有教学实践探索的启示意义和学生习作实践可操作性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玩 蛋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193-01  经过多年来的
期刊
时光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带到二十一世纪,仿佛一夜之间,祖先的遗训,传统的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是颠覆。今天的学生难教,今天的老师难当,“厌学”是当今中国教育的“顽疾”,学生学得很累,老师教得也挺认真,为什么质量就是上不去?这些是当今教育者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纠结的问题。  我们在思考:如果教育培养的是厌学者,这是浪费生命;  如果教育培养的是“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孩子,这是扭曲
期刊
首先,要明确启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概念是什么,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所以,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兴趣,挖掘潜能,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个别教育,实现综合的素质教育。那如何让生活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能具体到生活中去呢,就此我浅谈几点。  一、在选择内容方面要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所普遍认同的成功教育也就是能讓学生无师自通,能够自我认知。从这一点上看,教学工作的主体貌似应该是教师,“教”字在前面,“学”字在后面,但就教育的对象来看,最终教学工作归根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今天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这种功利的色彩是因为我们在教
期刊
【摘要】当下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如火如荼,无论是在校研究生,还是一线教师,研究的角度五花八门。在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际遇里,笔者试图从提升教师素养角度来浅谈对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期在促进和完善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12-01
期刊
【摘要】素描学习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对于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讲,素描学习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先进行结构和联想素描的学习,再逐步推进,学习光影素描的相关知识。本文主张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即在教学中通过组合木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实践练习。同时,采用联想素描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和渐变色彩的运用提升学生在自主创作中的成就感。教学中,融入素描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