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科学课堂学习效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全面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促进小学科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现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小学科学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術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让课堂氛围更显活泼,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光和影》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皮影戏,通过声音、动画的形式,抓住了孩子的目光,诱导、启发学生,使其思维得到发散的空间。在《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新闻视频,描述北极熊日趋受到威胁的生活环境,通过声音、图像,激起学生的同情,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小学科学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些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单凭老师嘴上讲,是比较难讲清楚的,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枯燥变为生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如果只是干巴巴地给学生讲解植物的生根、发芽、成苗、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学生会觉得十分无趣,对课堂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差。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并快速地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具体化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较难理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直观感受,降低学习理解难度。如在教学《月相变化》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三球的运动,演示其位置的变化过程,加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月相变化的知识。像这样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单纯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科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对其不了解甚至没有概念,只凭教师课堂上纯粹的讲解或者做模拟实验,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减少限制,将我们平常无法看到的空间、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一些地质变化现象,我们无法去考察经历,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展示,学生能对其中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是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实验中,学生对其装置和操作会感到困难。那么此时可以使用现代技术资源来进行动画的模拟实验,结合课件注明注意点,明确实验中所需仪器、药品等。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不会出现较大的错误。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为一体的功能,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环境,促进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探究、合作、体验、参与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授《灯泡亮了》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灯泡是如何利用的,呈现一个完整的电路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发亮需要哪些材料,让学生自行领悟,随即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其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起到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然后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整个灯泡发亮的过程的认识。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科学启蒙的目的,除了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知识以外,更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索,形成对事物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学习者,还是大自然的探索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课堂教学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探索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现在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相对较低,处于直观化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难以理解,如果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使教学更加直观化,这有利于突破重点问题、化解难点问题,学生也加深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是知识传输的有效载体,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它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应广泛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科学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大班幼儿求知欲望很强,他们很渴望获得知识。而阅读正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的。“教育过程要以到为主,逐渐放手,把‘达到不需要教’作为追求目标。”追寻叶先生的教育理念,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实施,顾及全体的同时又关注到个别,帮助他们逐渐提高阅读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用心规划,有感而读  绘本《为
“线描画”是一种用线条变化来描绘物体的形态以及其结构的绘画方面的形式,另外,也是幼儿画当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关于美术的具体的表现形式。通过各类的点与线以及与面的比较随意或者是有序地进行排列组合所产生的许多不同的表现效果,绘画的过程,是充满了趣味性的。线描画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现力以及观察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线描画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做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画;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老年病人的康复是社会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心理护理是老年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的条件,也是有效提高老年病护理质量的重要环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急诊科救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探讨颅脑损伤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31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