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身上的“彩色斑”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1073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是保护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又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体内各种生理或病理变化。人到老年,皮肤上常会出现白、黑、褐、黄、红、紫等色斑,这些岁月的斑痕可表达某些信息,其中有不少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老年性色素斑又称“寿斑”,是由一种叫脂褐质色素的化学物质在体表细胞膜上聚集而成。它也可大量存积于心脏、血管、肝脏以及脑细胞中。如果沉积在血管壁上,可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大量存积于脑细胞内时,则会引起记忆和智力障碍、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可见,“寿斑”是细胞生理性衰老的一种表现。要减少或延缓老年斑的发生,应保持心情舒畅和“二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服用维生素E和C,也可以减缓细胞的衰老,增加细胞对色素的排除能力。
  老年性白斑是人体组织细胞逐渐衰老的一种表现。50岁以上的人易发,常见于躯干及四肢近侧。白色小点少者数十个,多者数百个,不痛不痒,边缘清楚,有小米、绿豆、黄豆大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也不要因此而产生紧张情绪。预防的办法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用手掌按摩有小白点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常服维生素E,以使白斑能逐渐变淡直至消失。
  老人环一些人到了50岁以后,角膜边缘处会逐渐出现灰白色的圈,医学上称为“老人环”。老人环的形成与脂质在角膜组织沉着有关。环的浓淡与血液中脂质含量及动脉硬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平行关系,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尤其密切。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中性脂肪、磷脂等过多地沉积于角膜边缘,就形成了老人环。有资料表明,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绝大多数都会出现老人环,而有老人环者几乎都有脑动脉硬化症。因此,老人环既是眼部老化的征象之一,又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的体态标志。
  老年性雀斑发病与皮肤老化、日晒有关。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多。表现为绿豆至杏仁大小的褐色或黑色斑块,境界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表面光滑,不痛不痒。有此雀斑者须避免日晒。
  老年性紫癜由于皮肤老化、血管脆性增加,常在受外力作用时发生皮下出血,形成紫癜。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紫癜好发于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在干燥变薄、皱缩而缺乏弹性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青紫色斑片,边界清楚,不痛不痒,常持续数周、数月方可消失。无需治疗,但应加强防护,避免外伤。
  老年性血管瘤又称“宝石痣”。有些老人在前胸后背会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半球形鲜红色小瘤。这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想除去,可以用电灼法,一般的医院都可以进行。
  睑黄瘤为脂质沉积于眼睑所致。常发于中年,多见于女性。皮损开始发生于上睑近内眦部,可逐渐向上下睑蔓延,常对称分布。起初为一个或数个淡黄色小点,逐渐扩大、融合、隆起而形成柔软的柠檬色斑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不痛不痒,发展缓慢,很少自愈,但无碍健康。从美容角度考虑可手术、冷冻治疗。
  老年角化病又称更年期角化病,是绝经后的妇女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往往在手掌、脚底、脚跟部,特别是受压部位,发生成片的过度角化的斑块。有人认为该病与绝经有一定的关系。平时注意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以免引起干裂。
  
  (编辑 士 心)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对我国小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制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
语文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为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