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詳細考證《説文》原本“上篆下隸”的“(禮)”字,是为了矯正隸書“禮”.我們不知二徐本訛形“禮”字,形成了“禮”與“豐”相分離的傾向,于是“禮”成爲簡體字“礼”的繁體字,“豐”成爲簡體字“丰”的繁體字,影響深廣.最突出的是“豐”“豊”的衆説紛紜,有“一字説”“二字説”“樂鼓説”.辨析《説文》關于“(禮)”“豊”“豐”的釋字,結合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等相關字形資料,如甲骨文“豐”字假借为“醴”,金文“醴(從豐)”“灃”,均读“礼”,提出:(1)“(禮)”爲正字,“豐”爲“(禮)”的本字,读“礼”.(2)西周因周文王封邑爲"豐(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