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做你的眼睛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秀堂是一个身患白血病的病人。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邻床是个8岁的小女孩儿,也是个白血病患者。他和小女孩儿约定:把沿途看到的风景都拍成照片,一张张邮寄给她,直到她康复。
  两个人的约定
  1995年夏季的一天,35岁的哈尔滨十八中学校办厂工人曲秀堂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竟是白血病。医生说要想保命,只有通过骨髓移植,费用至少30万元,不然,至多还能活5年。
  在家人的坚持下,曲秀堂住进了医院,但他知道,就算能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家里也筹不出治疗费。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全家人一年干下来,攒下的钱也不会超过2000元。曲秀堂整天沉默着,病房里的气氛很压抑。
  直到病房里来了一位叫杨光的8岁女孩儿,她也得了白血病,在等待骨髓配型。杨光很活泼,她告诉曲秀堂,妈妈一直喊她“阳光”。没事的时候,小杨光总是缠着曲秀堂说个不停。
  小杨光的活泼让曲秀堂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有时,看着窗外的树叶,听着鸟叫,这个小女孩儿也会有短暂的忧伤:“叔叔,你说我的病会好吗?妈妈说,等我病好了,带我去草原骑马,看蒙古包,去很多很多好玩儿的地方。”
  小杨光的话触痛了曲秀堂——他活这么大,还从来没离开过哈尔滨。就这样离开人世,不是太遗憾了吗?他决定出院,用为数不多的生命时光骑车去各地旅行。
  临走前,他跟小杨光道别:“叔叔要出门了,你乖乖治病,叔叔会经常给你写信,把路上好玩儿的事都说给你听。”“叔叔,你还会回来吗?”曲秀堂告诉小杨光,如果他能活着回来,一定来看她。
  1996年3月,曲秀堂骑着自行车,告别父母,带着与小杨光的约定,开始了自己的旅程。经过一个星期的骑行,曲秀堂来到北京,去看了故宫,爬了长城。仰望着残缺的城墙,看着火红的落日,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样的生活比在病床上等死有意义。想到病房里的小杨光,他用相机将落日下的长城拍下来,给小杨光寄了回去。
  收到照片后,小杨光兴奋得又蹦又跳:“这就是叔叔刚看到的长城,我也看到了!”她让妈妈买来一本相册,把照片放进去。
  几天后,曲秀堂行至青岛。在这里,他买了一个用椰壳做的风铃,风吹过会有“叮叮”的声响。如果挂在小杨光的床头上,她一定喜欢,这样想着,曲秀堂也禁不住欢喜起来。
  当晚,睡在旅馆的床上,曲秀堂摸了摸口袋,只有34元了,他想:自己得找份活儿,挣点儿钱,要不然他的旅途就无法继续了!他听旅馆老板娘说,附近有渔船正在找渔工,管吃管住,每天15元。曲秀堂赶紧去应聘,他隐瞒了病情,对方见他身体还算结实,就留下了他。
  一个多月后,曲秀堂挣了400元钱。于是,他辞了职,离开青岛,前往上海,然后再到宁波。在去宁波的路上,他患了重感冒。躺在病床上的曲秀堂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写有家庭地址的纸条放在口袋里。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烧退了。曲秀堂很兴奋,给家人打了电话报平安,接着又拨通了医院的电话。听到曲秀堂的声音,小杨光的声音很委屈:“叔叔,我还以为你把我忘了呢。”曲秀堂忙安慰她:“叔叔没找到邮局,不过给你照的照片,叔叔都留着,到时一起寄给你。”挂电话前,小杨光轻轻地说:“叔叔,加油!”“嗯,加油!”曲秀堂回应着。他想:自己真得好好加油,不光为自己,也为小杨光。
  
  在行走中慢慢痊愈
  1997年秋天,曲秀堂实在挂念父母,便从广州回到了老家。到哈尔滨后,他去看望了小杨光。小杨光的身体更加虚弱了,她母亲告诉曲秀堂,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型,真不知结果会怎样。
  曲秀堂把一路上积攒的礼物都送给了小杨光,跟她讲路上遇到的趣事,小杨光羡慕地说:“叔叔,要是我能跟你一起去就好了。”
  在医院,曲秀堂又进行了一次复查。看着报告单,医生很疑惑:“你的情况有所好转。”医生问曲秀堂吃过什么药。曲秀堂摇摇头:“这一年多来,我什么药也没吃,难道是因为我心情好的缘故?”医生表示,不排除这个原因,对癌症病人来说,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战胜病魔有很大帮助。
  听了医生的话,曲秀堂兴奋异常,更坚定了继续旅行的决心。这一次,他准备一路向西,经新疆、青海,最后到达西藏。当然,他首先要穿越海拔3000多米的祁连山。
  在祁连山第一天的路程很顺利,曲秀堂借住在山上一户居民家中。第二天,走在山路上,曲秀堂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砍下一段树干,刻了个小木人,准备送给小杨光。接近中午时,走着走着,曲秀堂发现自己迷路了。他在山中转了两天,身上的食物都吃完后,终于找到一条被人踩过的小路,走出了山林。
  越过祁连山,曲秀堂心惊胆战,把刻好的小木人给小杨光寄了回去。收到小木人,听叔叔说在山里迷路了,小杨光很担心,央求妈妈去买个指南针,等下次见到叔叔时送给他。望着窗外的蓝天,小杨光搂着小木人静静地发呆,她转头问妈妈:“越过祁连山后,叔叔现在到哪里了呢?”
  此时,曲秀堂正在去乌鲁木齐的路上。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回族老人。老人见他浑身脏兮兮的,便请他去家里休息。
  围着火堆,吃着烤羊肉,曲秀堂渐渐跟老人聊开了。听说曲秀堂是个绝症病人,老人不信,说:“你身体这么结实,不像病人。”曲秀堂笑了,这一路上,他也总是忘记自己是个病人,觉得睡眠比以前好了,身体也壮多了。
  
  生命的旅程没有终点
  去西藏前,曲秀堂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他体内的血红蛋白已接近正常数目。真不敢想象,自己的身体竟在旅行中慢慢好转。2000年春天,曲秀堂到达西藏。在布达拉宫前,他拍了许多照片,打算寄给小杨光。看着藏民转着摇铃,虔诚地叩拜,那一刻,他觉得活着真好。
  2003年2月18日,就在曲秀堂准备启程回家乡的时候,接到了小杨光妈妈的电话:因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小杨光走了。
  这个消息让曲秀堂顿时觉得心里空了。这些年,他用自己的眼睛带着小杨光看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和小杨光的约定,他也许早就放弃了。
  回到哈尔滨,鲜花簇拥下的小杨光依然那么可爱,却再也不能对他说“叔叔,加油”了。曲秀堂把那部陪伴了自己多年的相机放在小杨光的遗体旁,希望在天堂里,她可以用这个相机去看美丽的世界,可以去所有想去的地方。
  小杨光走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并没有结束。曲秀堂重新出发,开始了常年游历在外的生活。每次回家,他都会去看望小杨光——墓旁那棵小松树已经很高了,照片上的小杨光笑颜依旧。曲秀堂把送给小杨光的礼物整齐地摆放在墓前,然后静静地在那里坐到天黑……
  2011年3月,医生证实曲秀堂的身体已经痊愈。现在,他正准备从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再至莫斯科、加拿大、美国,实现自己“骑行全球”的愿望。他说,只要还活着,他就会一直走下去,因为在天堂里,有小杨光看着他,他要和她一起走遍这世界上很多美丽的地方。(摘自《知音·励志》)
  行走在路上的曲秀堂
其他文献
我们反对阴谋论,更不愿被利益之争所迫害。  亲身经历得来的经验未免代价太大,如果别人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启示,那就是我们的幸运。  人物简介:顾小梦,普通大学文秘专业,毕业后进入4A广告公司F集团华东分公司,从小客户部创意一组的一名文案员做起,竞聘为小客户部经理助理一职。曾因利益关系遭小客户部经理胡震的诬陷而被撤职。  顾小梦官复原职后,并没有感到多幸福。她现在有点儿居安思危,明白身处胡震之下随时都有
期刊
法国有一本以8岁~12岁孩子为阅读对象的杂志,取名《狼崽子》,他们语言中的“狼崽子”大概和我们的“虎虎生威”差不多。  我的儿子在8岁~12岁这个年龄段,他每天都在长大。  有天晚上我回到家,儿子一脸喜气。我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两只眼睛弯成两道月牙儿,递给我这本他新收到的《狼崽子》。  书中的测试栏目里有8个问题,每个问题有3种可选择的答案,要“狼崽子”们任选,每个题目都有一种颜色的心形图案做标
期刊
如果你要和远方的朋友交流,会选择哪种联络工具?电话、MSN、电子邮件……谁还会想到用笔写一封信?抑或是你想到了,可真正落实时,却找不到信封、信纸和邮票,即使找到了,在提笔时却又懊恼,有些明明很简单的字竟然忘了怎么写……  如果上面3条你完全符合,或有些许相似,那么请跟我一起,买一沓稿纸、一支钢笔,像小时候一样每天手写一篇字。你会发现,它改变的不仅是你的书写,更是你的生活。  第一天:练字让心底的小
期刊
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广告公司Grey New York的高级副总裁阿曼达·佐尔坦知道,为了给她的广告公司搞定这个潜在客户,必须冒风险。但客户的产品是个不同寻常的挑战——这种产品是猫沙。  佐尔坦的猫——露西,帮了大忙。佐尔坦和她的团队与该公司的6位高管见面前,她将露西的粪便埋在盛着该公司生产的猫沙的盒子里,并把盒子推到了会议室的桌子下。在佐尔坦说出来之前,没有人注意到它。  真相大白之后,几位高
期刊
金庸本是写大侠的,但如今自己也被人称为“大侠”,原因就在于,金庸一生的传奇程度,丝毫不逊于他笔下的人物。不同时期的金庸,演绎着不同的传奇。  有人认为金庸是民族化的,其实不然,他的写作手法大量借鉴了西方文学,把真实的历史和传奇的文学虚构结合在一起,描写永恒的人性。同时,他的文字又是英雄主义的,一把琴、一把剑行走江湖,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  叛逆性格让他两度退学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2月
期刊
海底捞,这位年仅17岁的火锅小子,最近玩过火了。先是因为好到“变态”的服务被人捧上了天,成了天王巨星,然后又被“勾兑门”狠狠摔回地球。  如今,当一切尘埃落定,大家发现这个小子只是在不高不低、不好不坏地走着,背后巨大的支持身影正是他的父亲张勇。  “海底捞体”导致的大喜大悲  “这半年,一会儿捧,一会儿揍,有点儿乱,有点儿难。”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近日在自己的微博中发出这样的感慨,让人听着似乎有些委屈
期刊
我有一群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他们经常会找我抱怨,说是工作太辛苦了,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而我劝他们跳槽换工作的时候,他们却又说,自己喜欢电视台的工作,况且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  所以我常常想,一个人真的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么?一个人又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我有个朋友叫小A,她是一个非常安静漂亮的女孩子,平时不喜欢喧闹,不喜欢出去跟朋友玩,也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悠
期刊
最近,我的一位女友的传奇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缘起是她无意中闯入一个美国网站,与一名美国男子视频,没想到这名男子居然通过视频向她扬起一本《李白诗选》,而她的床头放着的,正好是一本同样的书,她感到太奇妙了,于是拿起那本书,也向对方得意地挥啊挥……  然后,在大家的瞠目结舌中,她毅然决然地拿着老外给她的机票去了美国——没人看好她和那个老外的结局,但结局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两个月后,她结婚了,和那个在视
期刊
职场中,如果我们有幸遇到贵人,  那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好命,  不过我们却可以创造和贵人相遇的机会。  想遇到贵人,就把所有人当贵人  已经在电视媒体圈中小有名气的雷明第一次给一家时尚杂志写专栏,和他接洽的是杂志社一个年轻不起眼的编辑艾丽。或许因为艾丽接触过的名人很多,或许因为她自身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她把雷明的稿件批驳得一无是处,反反复复让他修改了
期刊
2011年10月11日晚上,济南微有凉意,赵迎光正在公司附近享受着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晚上8点25分,他突然收到一条短信。  “赵哥,你注意一下吧,有个群貌似要打你们店的主意。就是因为这次商城改革,他们决定整死一个大店。”发件人是一个他熟识的淘宝小卖家。  这位淘宝商城最大的女装商店——韩都衣舍的老板赶快进入“攻击者”们集结的YY聊天群。此时,群里的人数已近3000。与此同时,数千名中小商家正在淘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