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桥,贤达倍至,贤通四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处江南的奉贤,本是水乡,更是桥乡。至今不仅留下了百余座古石桥,还有南桥镇,以及诸如头桥、邬桥、钱桥、胡桥等曾经以桥名之的镇。至于以桥名之的村落那就更多了,甚至还有直接叫作“桥村”的。
  1995年,当横跨黄浦江两岸的奉浦大桥通车之时,20万奉贤人自发来到县城至大桥的马路两边庆贺观摩。连通、沟通,乃至通达天下,这就是水乡奉贤人喜爱桥的理由。
  因为桥的缘故,奉贤贤达倍至,贤通四海。

大桥圆梦


  当记者来到位于奉贤海湾的东海观音寺时,一座面朝大海的廊桥正在建设中。“这是缘起于贵州侗族风雨廊桥而建的一座桥。”寺内的和尚向记者介绍道。
  在这座近年重修的大寺里,诸如观音桥、众福桥,乃至慈慧书院边上的九曲桥,无不显示出寺庙与桥的缘分。每一座桥造型各异风格不同,似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只是一个缩影。似乎,凡是奉贤的新建项目,总是与桥有缘。另一个例子是金海湖,占地面积8.74平方公里,在上海的人工湖里算是首屈一指。其设计者、美国朗润公司的工程师告诉我,呈现为鱼形的金海湖,由“鱼身”“鱼尾”“鱼鳍”三大湖面构成整个水体,恰似从东海(湖的南岸外)跃入的一条鱼。如此看来,真不知这湖与海之间的陆地,到底是堤,还是桥?
  而在已经建成的工程中,至今为奉贤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奉浦大桥。因为一度成为东海前线,亦因为在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光阴里,奉贤没有连接浦西的桥,使得奉贤曾经显得有点儿“遗世独立”。而1991年、1993年,黄浦江市区段之南浦、杨浦两座大桥相继开通,更让奉贤人民心焦——盼望早日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跨越浦江的大桥。
  想尽快造桥,奉贤人早在1986年6月就曾上书市里,希望在区域内建设浦江大桥。那是一个建设项目风起云涌的时代,政府资金也不似后来那般雄厚。一度,一位曾经从奉贤走出去并蜚声世界的舞蹈家,还曾希望通过自身的关系,引进外资建桥。但最终外资建桥的努力付之阙如。
  怎么办?
  在市政府的协调下,奉贤与市里共筹资金——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出3000万元、上海市公路处出4000万元,奉贤出资4500万元。由此,奉浦大桥在1994年3月18日,终于打下了第一根水下钢管桩。然而,开工尚不足三个月,所筹资金已经用完。此时,建设银行同意向当时的奉贤县政府贷款1亿元,并且通过该行发行大桥建设债券6000万元。另外,施工企业铁道部十二局,以及市城投公司、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也出面为奉贤建桥融资。奉浦大桥经各家支持终于得以完工——1995年7月28日,主桥顺利合龙,10月26日,全长2201.8米、主桥跨径545.3米的奉浦大桥正式通车。
  别看资金紧张、施工期又短——从开始施工到正式通车,历时仅一年零七个月,系在黄浦江上建桥时间最短的大桥——可这座黄浦江上首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质量真是没得说,荣获国家最高奖“鲁班奖”就是佐证。要知道,这可是黄浦江上第一座获此殊荣的大桥。
  为何奉浦大桥的工期特别短呢?某种程度上,得益于群众支持!
  以动拆迁为例。奉浦大桥建造需动迁原奉贤县西渡镇6个村,共计99户农户、1万多平方米的住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全部动迁完毕——原来,这 99家动迁农户绝大部分自己找了过渡房,不给政府添麻烦,以保证大桥及早动工。
“环秀桥”桥如其名,四周浓荫翠绿

  而当横跨黄浦江两岸的奉浦大桥通车之时,20万奉贤人自发来到县城至大桥的马路两边,共同庆祝奉贤历史上最大的越江工程顺利竣工。大桥建成以后,不仅为奉贤的各项建设带来了机遇,也为南上海的建设增加了筹码,还为上海连通浙江、江苏两省增加了一条便利通道。
  在奉浦大桥合龙前,1995年5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欣然为之题写桥名。桥名题词共有两幅,由中共中央秘书局发函至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中共奉贤县委办公室。之后江泽民的题词不仅镌刻在大桥正上方,还在大桥通车典礼等活动的礼品上广泛使用。两幅题词一为横写条幅,高43厘米、宽138厘米;另一为纵写条幅:高138厘米、宽43厘米。后来由奉贤档案馆装裱收藏,成为馆藏珍品。
  可以说,奉浦大桥与黄浦江的结缘,至今仍然施惠于奉贤和到奉贤来的人们。

古桥世界


  奉贤档案馆不仅馆藏有江泽民题写的奉浦大桥字幅,更有当年奉浦大桥的建设工程档案。该档案1996年7月进馆,分立项阶段、主桥墩基础、施工阶段、监控电气、施工监理等5个部分,加上声像材料,共165卷;另附大桥前期资料25卷。这些档案记载了奉浦大桥由提出动议到建成通车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动人故事。奉贤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还根据档案,编写出《十年圆了大桥梦》资料汇编。
  奉浦大桥的建设工程档案,当然不是第一个进入奉贤档案馆的桥梁资料。有“桥乡”之称的奉贤,其名得自清代雍正年间,然而今奉贤区境内西南部即柘林镇一带,早在三四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三四千年前的水乡泽国,若想通行无阻,无非行舟架桥。古船多为木制,很难保存。而古桥尚存者,至今仍过百。当然,比起盛时,奉贤古桥已经减少过半。据清朝光绪年间的《重修奉贤县志》记载,奉贤有古桥286座——其中始建于清朝的有229座、明朝的有48座、元朝以余庆桥为代表的有9座。最早的一座,则是始建于南宋的通津桥(又名新塘桥)——这座始建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的古桥,坐落在新寺镇。拱桥长17.5米,宽2.6米,高4米,单孔,桥坡一边8米,一边7.5米。如今的这座古桥,近年经过一次重修后,变得愈发坚固了。
“积善桥”尽显古桥风华

  2011年,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奉贤古石桥尚有129座存世。当然,以清末的统计数据与21世纪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公平——毕竟如今统计算作古桥的清代桥梁,在清代应该算作“当代桥梁”而非古桥。如今的奉贤,除了古桥以外,今日建造的桥梁当然数量更为可观。但古人建桥,许多时候并不像今人这般,先筹办公司设立股份,然后投资建桥。许多时候,桥梁都是由民间乡里众人凑份子,或者和尚僧侣出资、劝募筹款起来的。比如明代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奉贤人徐炯一人就建桥12座——三官堂桥、福吉桥、永庆桥、普济桥、竹冈桥、通济桥、吉庆桥、慈惠桥、便民桥、嘉庆桥、沙冈桥、太平桥。到现在,将近四百年过去了,虽然徐炯捐资修建的桥梁至今存世的只剩两座,但人们对他的点赞却绵延不绝。
  提起奉贤的古桥,“南塘第一桥”亦是不得不说的。
  走进位于南桥镇解放中路上的古华山庄——这里总体上来说是一处仿古园林,但山庄以南的古华公园西湖上、“超然堂”前,却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古桥——南塘第一桥。
  既然称之为南塘第一桥,可见其最早并非位于古华公园,而是在南桥塘莲峰庵南侧,因位于南桥塘东头,故称南塘第一桥。
  当记者来到南塘第一桥时,许多奉贤本地的青年正在这里拍摄婚纱照。阳光明媚,映照着桥面上的圆形卷云雕刻。“潮来申浦桥跨横泾,北接秦塘南通柘水”,这是桥上的一副对联。
  南塘第一桥在乾隆年间修建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战火,后由里人陈泰彤兄弟、吴文豹出资重建。1983年,古桥迁址古华公园。如果说迁址后的古桥与南塘还有什么关系的话——如今的南塘第一桥与古华公园之间,保留有约500米的南桥塘港。而古华公园内建有的“兴园”“秋水园”“超然堂”“晚晴园”等,皆为奉贤历史名园的经典重现。登临“望海亭”可眺望公园全景,东湖西湖还建有品亭桥、双亭桥、继芳桥、环秀桥等,桥桥相连,尽显奉贤桥乡精华。
  作为奉贤区内最古老的石桥,通津桥所在的地方,如今称为新寺镇。
  与通津桥同时于2000年列入奉贤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积善桥,则是一座元代古桥——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历经明代洪武、万历,清代康熙、乾隆、同治乃至民国年间,多次重修、重造,如今的积善桥东西跨横泾港,桥长17.4米,宽2.8米,高5.3米,孔径为4.2米,东西台阶31级,建桥石材为花岗石,属江南地区古建筑桥梁中的单孔石拱建筑风格。远远眺望积善桥,其周围都是居民住宅楼,桥跨下横泾港沿岸叠建一条长约2000米的石驳岸,构成了一条亮丽风景线,两岸杨柳飘逸,在现代建筑烘托下,更显古桥风华。

以桥为名


  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让英国的剑桥(Cambridge)成为国人熟知之处。除了Cambridge,英国还有许多以“bridge”(桥)作为词尾的地方,中文翻译作“布里奇”:诸如汤布里奇(Tonbridge)、特罗布里奇(Trowbridge)、罗伯茨布里奇(Robertsbridge)、萨顿布里奇(Suttonbridge)、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等等。其中许多是随着城市扩张而包容进来的“桥”,桥早已不见踪影,只是空留其名于闹市,作为一种历史的陈迹,沉淀下来。
  中国的江南水乡,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单以奉贤桥乡来说,许多奉贤的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令人玩味不绝。比如如今奉贤区政府所在地南桥镇,也是最初奉贤设县时的县治所在,直到雍正九年(1731年)才搬迁到如今的奉城镇。奉贤还曾拥有诸如头桥、邬桥、钱桥、胡桥等镇。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这些以桥为名的镇相继撤销建制,但作为地名,却仍在使用。
  说回南桥镇,其形成于何时,目前没有定论,但大致是在五代时期的后晋,约公元940年——因为就在这一年,当地望族蒋姓人士在今天的沪杭支路附近腾出自家宅院,修了一座寺庙“安和院”,后来改成“明行寺”。据说此地风水极好,被认为是“三殊胜八吉祥之地”,这是佛教对一个地方的最高评价了,这里也一度成为四方皈依的热门寺庙。
  如今,以桥的名义,奉贤再次出发,寻找属于东方的美丽。
其他文献
实事求是地讲,2017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肯定不是《战狼2》;但2017年最“现象级”、最“过火”、最“大卖”的电影,肯定是《战狼2》。  故事很简单:特种兵冷锋遭遇重大“滑铁卢”——情人生死未卜,自己因故被“开除军籍”,本来准备展开一场寻爱、报仇的行动,却突然卷入非洲国家的叛乱,不由进退犹疑。因为国家之间政治立场的关系,中国军队无法在非洲实行武装行动撤离华侨。而本可安全离开的冷锋,因为无法忘记曾经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2日,一些民众在基辅参加“不穿裤子搭地铁日(No Pants Subway Ride)”,参与者被要求只穿一条短裤,面无表情,表现得仿佛互相不认识。  这是一项风靡全球的疯狂活动,2002年始于美国纽约一个名为“处处即兴 (Improv Everywhere)”的組织。创始人查理·托德说,该组织无意触犯法律,“不穿裤子搭地铁日”的目标是在公众场合制造欢乐和趣事。该组织规定
别以为百老汇只是纽约的符号,其实虹口与百老汇颇有渊源:东大名路原名就是百老汇路,周边的上海大厦原名是百老汇大厦,在历史上,这里是上海东方百老汇的发源地。  绝非他处可比的历史张力,使得虹口北外滩享有“最海派滨江”的美誉。历史与现代两相交融,在这里如此和谐,在连绵45公里的上海滨江,北外滩呈现出时空交错的“魔幻”色彩。  虹口区的北外滩,是海派文化发源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未来的虹口北
1927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有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其办学宗旨明确“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自此,“中国自己的音乐之声”,如一江春潮,如沧海横流,润民心、传世界;并在新的世纪,继续坚定、自信地攀越高峰。首任院长蔡元培。  传说诞生于新与旧、东与西、血与火的年代。那
今天突然梦见母亲!  我在里屋睡觉,听到一个久违的熟悉的声音在和姐姐说话,那是母亲!我一个激灵起身,冲到客厅,母亲笑吟吟地迎着我。穿着那件格子呢的外套,看上去才四十多岁,精神很好。想来,母亲生前一张最好的照片,就是四十几岁时穿着这件格子呢外套照的。潜意识中,我知道母亲是从“那边”来的,便上前紧紧地拥抱着母亲,既是想真切地感受一下母亲,也是怕她像突然出现那样地突然消失。在我记忆中,从未与母亲有过这样
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物之一,全面塑造了传统生活与传统文化。  我这个北方人最近终于有机会在翠竹林中读了半日书,当真觉得颐养心神。敢情古人喜欢“独坐幽篁里”并不是矯情做作,不是摆人生姿态给世界看,而是实实在在的避暑讨清凉。  炎夏难耐之时,经朋友介绍,我与另两位闺友到莫干山镇东沈村的一座度假酒店过了个周末。东沈村是“沈约故里”,想来自古都是山清水秀,如今遍山青竹,我们入住的酒店坐落在山坡上,四围竹
为了万一,书名没有用《红星照耀中国》的原名,而是采用了比较含蓄的书名——《西行漫记》。胡愈之后来回忆:为了抢时间,把原书拆开让十多个人同时翻译。  十月的一堂德育课上,上海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老师,兴致勃勃地向平常喜欢阅读的高中生们推荐了再版的《西行漫记》。大家打开这本红色略带灰色的厚厚的有30万字的书,发现这原来是一本记录中国共产党80年前在苏区战斗、生活的报告文学。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越来越独立,她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很多人甚至爱上了工作,不太需要爱情。这样的女性就是铁直女,在她们看来,工作可控,爱情不可控。这个词也指只喜欢男性,不能被掰弯的意思。
在根本没听说土耳其电视连续剧《宏伟世纪》之前,竟两次买到该剧的衍生产品,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切实感受到这部言情剧的影响力之大。  去年4月底到迪拜玩,偶然在一家小银饰店买了一条物美价廉的镶人造宝石手链,随口问年轻店主:这东西可有什么特色吗?答曰:是仿土耳其后宫首饰的古风样式。我当时一愣:怎么阿拉伯半岛上会有人卖土耳其古风首饰?11月到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短游,在当地一家饰品店赫然看到了款式相近的手链
作为“中国60多年来最大一次军改”,本轮国防和军队改革重点在于高层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包括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显而易见,本轮改革完成后,解放軍高层领导指挥体制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改变,形成军委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