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它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动力,造成学习困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情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
  一、数学就在身边。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殿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是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活情趣和活力,让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与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抽象,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成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也就还保留着直观动作的思维形式,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的获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通过观察,具体运用来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方法。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课时,让学生每桌准备一副扑克牌,设计一个玩“24点”的游戏,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其中红色扑克牌面上的数字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面上的数字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让每桌的一个同学洗牌,另一同学个抽牌,然后在共同列式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并把计算结果向大家展示交流。在这个游戏操作中,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学,在快乐中享受数学的无穷乐趣。
  二、生活离不开数学。把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逐步获取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创新数学方法的积极性,对中学生而言,对长度、面积、体积以及重量这些衡量物体大小的单位有了初步认识,但具体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并不理解,如12平方米表示什么等等(相当于一个卧室地面的大小),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今年几岁了?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和你的同桌比一比,我班个子最高的是谁,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你家今年种了几亩小麦?每亩产量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常用的知识,而要准确的得出这些答案,就需要他们量一量,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而它们是学习更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基础。又如学生在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就叫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说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这些物体要做成轴对称的。教师经常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有意识的用数学方法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数学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服务于学生,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取材,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来自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统计图的选择一节课前一周,让每个学生记录一下自己每天走学校所用的时间,或者让学生每天进行立定跳远练习十次并记录最高成绩,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就用他们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处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数据的习惯,又如在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把它们的图形画出来,在课堂上让大家展示一下自己收集的轴对称图形,看谁收集的最多,图形画得最好,然后用他们收集的图形进行折叠、剪贴和拼图等方法,找出对称轴,并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做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重视了学生知识获得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又使学生获得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新方法。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情境,这种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是打开学生学习数学大门的钥匙。
  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中学生所学的数学问题在他们的身边都能找到数学原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班要举行一次除陋习,树新风的演讲比赛,大家想一想推选一位同学做评委合理吗,为什么?那么最少要推选几位同学做评委才合理呢(最少4位),又如我校初一十个班级的班主任协商,为了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要对每个班级在中期考试中成绩进步最大的前十名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奖品拟定为单价为7.5元一支的钢笔,这种钢笔买十支以上(不包括十支)每支优惠价为7元,买这种钢笔一百支以上(不包括一百支)每支优惠价为6.5元,請同学设计一个购买这种奖品的方案,使得花钱最少,只要教师用心备课,每个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在学生生活中能找到相应的数学原型,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是书本知识变活,而且大大的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数学的生活天地,是数学教学达到最优化。总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更直观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更具有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今信息技術教育的现状,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所涉及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而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
本学年度,我接手三年级语文科教学工作,由于该年级正是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所以特别重视在习作指导上下工夫,力争通过深入研究,与外界同行积极探讨,求得习作教学能力的进步,习作教学方法的更新,让学生在习作起步上做到基本会积累常用字词句、会  写简单作文的目的。  本人有幸于去年十月份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及网络活动,期间阅览过一篇关于学生习作方面的文章,我特别留意其中的提及写作秘籍的内容,书中一位著名教育专家
对牵引电机绕组接地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采用改进措施后,故障彻底消除,改进措施效果显著.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和数学、科学学科联系得很紧密。重视非文本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沟通了学生的生活,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资源插图文化建设  2012年9月,我校申报了《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便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11月,课题立
【摘要】“初始状态的句法学假说” 认为普遍语法构成了中介语的初始状态。它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初始状态的阐释,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母语或中介语从初始状态发展到最终状态整个过程的发展经过,是指导所有语言学习的机制。  【关键词】初始状态的句法学假说普遍语法一语习得二语习得  该假说的提出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天赋,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进行着无节制地开采和消费,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经济差距、政治差异和文化冲突依然存在,经济矛盾、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
【摘要】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模式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大展拳脚,亦是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自主学习一般指个体根据自身需要,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而且也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及学会创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