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湖北省孝感市优秀的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以该地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研究实践为例,剖析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革命老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对大学生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革命老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政治思想教育领域,其教育功能“掷地有声”,无可替代。
一、认识革命老区教育新价值
1.思想导向价值。思想引领一切,革命老区蕴含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且具有积极的思想领导功能。革命传统是先烈们用血肉之躯写下的恢宏乐章,有永不过时的启迪效应。无论历史延绵到哪一个时段,这里锈迹斑驳的武器乃至断壁残垣,都能发挥它的“先天优势”。尤其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来说,老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活教材”。每一处遗迹、每一件文物,都在话说当地的历史。大学生要了解革命历史,这里无疑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这样的场所,如同将影视作品搬到了现实,大学生置身其中,革命前辈们的人格特征与高尚情操,几乎是“面对面”的熏陶。先烈们的正义之声犹在耳边,那些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政治品格的塑造,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引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情感调控价值。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总在不断地传递着先进文化,这对大学生自豪的民族气节的养成,自强不息的行为习惯的熏陶,都是最及时的“正能量”。老区教育资源的直观性,可以直接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此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老区教育资源的地域性,蕴含着特殊的地域文化,许多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以此完善大学生的政治品质。老区传统教育资源的丰富内涵,可以从多方面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影响。比如,对他们进行情绪的调控、心理的调适及人际关系的调整等都大有裨益。
3.教育保证价值。首先,从教育内容上看,革命老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弥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不足。通过“学校 传统教育基地”的方式,成就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其次,从教育对象上看,它们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大学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最后,从教育者方面看,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环境、改革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变革教学中的“一言堂”,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和有效完成。
二、挖掘革命老区教育新资源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紧扣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命脉,深入挖掘和运用孝感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新环境。
孝感市作为湖北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仅孝感籍将军就多达50名。其中大悟一个县就有37名,居全国第七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孝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111处革命遗迹、遗址和纪念地,犹如丰碑,硬扎扎地矗立在孝感各地,是最形象、生动的教育资源。至今还有盈盈入耳的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歌曲和革命战斗故事,都是生动的有声教材。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老战士们的现身说法,都为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孝感在北伐時期,发挥了“前沿阵地”的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孝感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来临,应城汤池被陶铸作为培训基地,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一针见血揭露了蒋美代表们的内战阴谋。刘邓大军南下时,孝感人民更是积极配合“支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可歌可泣的重大历史事件,无一不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湖北工程学院这所孝感地区唯一的公办本科高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们挖掘和利用这些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新环境,探索利用渐行渐远的“本土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新途径、发挥新的效应。
三、践行革命传统教育新探索
孝感革命老区精神是近代以来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湖北工程学院依托地处红色革命老区的优势,以“感恩、奉献、求实、创新”为精神内核,从学校、学生、学期三个维度架构立体育人空间,大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革命老区精神用到学生思想政工作上。坚持组织学生学习革命老区精神,活学活用,探索出一条“弘扬革命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注重社会实践,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之路。
一是开展“育人三部曲”教育活动。按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呈现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年级学生中重点做好学先辈敬业精神,开展“敬学”教育。二、三年级学生中重点做好学先辈牺牲精神,开展奉献精神教育。毕业生中重点做好感恩回报教育。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学校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每学期组织学生骨干赴孝感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红色洗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或文字记录,或电子录像,透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感受,领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面对革命先辈当年在艰苦环境中的前仆后继,重温先辈们为创建老区和保卫老区的艰苦卓绝,对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及时有效的。
二是开展“成长三部曲”教育活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固有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教育。一年级重点开展新生适应教育,做好大学规划,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四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毕业生成才和感恩回报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整个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涌现了勇救落水儿童的张新虎、熊伟优秀大学生群体、“背父资教”全国建功立业大学生先进代表何家坤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学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校思政工作稳步推进,学校3次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2015年2月,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三是开展“爱心三部曲”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在一个学年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按照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为学生及时提供生活教育、学业帮扶、心理援助等贴心服务。围绕三个“三部曲”,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进教室、进寝室工作,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民族自信心的培养,包括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乃至择业等,革命老区传统教育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当我们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来夯实,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时,跟随老一辈革命家的步伐,大学生思想教育更有“底气”。革命老区就是一本思想教育的活教材,如何让它们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新的作用,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1994.
[2]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8-79.
[3]肖秋云.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5,(5):38-40.
关键词:革命老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对大学生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革命老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政治思想教育领域,其教育功能“掷地有声”,无可替代。
一、认识革命老区教育新价值
1.思想导向价值。思想引领一切,革命老区蕴含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且具有积极的思想领导功能。革命传统是先烈们用血肉之躯写下的恢宏乐章,有永不过时的启迪效应。无论历史延绵到哪一个时段,这里锈迹斑驳的武器乃至断壁残垣,都能发挥它的“先天优势”。尤其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来说,老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活教材”。每一处遗迹、每一件文物,都在话说当地的历史。大学生要了解革命历史,这里无疑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这样的场所,如同将影视作品搬到了现实,大学生置身其中,革命前辈们的人格特征与高尚情操,几乎是“面对面”的熏陶。先烈们的正义之声犹在耳边,那些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政治品格的塑造,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引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情感调控价值。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总在不断地传递着先进文化,这对大学生自豪的民族气节的养成,自强不息的行为习惯的熏陶,都是最及时的“正能量”。老区教育资源的直观性,可以直接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此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老区教育资源的地域性,蕴含着特殊的地域文化,许多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以此完善大学生的政治品质。老区传统教育资源的丰富内涵,可以从多方面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影响。比如,对他们进行情绪的调控、心理的调适及人际关系的调整等都大有裨益。
3.教育保证价值。首先,从教育内容上看,革命老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弥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不足。通过“学校 传统教育基地”的方式,成就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其次,从教育对象上看,它们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大学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最后,从教育者方面看,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环境、改革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变革教学中的“一言堂”,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和有效完成。
二、挖掘革命老区教育新资源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紧扣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命脉,深入挖掘和运用孝感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新环境。
孝感市作为湖北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仅孝感籍将军就多达50名。其中大悟一个县就有37名,居全国第七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孝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111处革命遗迹、遗址和纪念地,犹如丰碑,硬扎扎地矗立在孝感各地,是最形象、生动的教育资源。至今还有盈盈入耳的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歌曲和革命战斗故事,都是生动的有声教材。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老战士们的现身说法,都为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孝感在北伐時期,发挥了“前沿阵地”的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孝感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来临,应城汤池被陶铸作为培训基地,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一针见血揭露了蒋美代表们的内战阴谋。刘邓大军南下时,孝感人民更是积极配合“支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可歌可泣的重大历史事件,无一不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湖北工程学院这所孝感地区唯一的公办本科高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们挖掘和利用这些革命老区传统教育资源,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新环境,探索利用渐行渐远的“本土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新途径、发挥新的效应。
三、践行革命传统教育新探索
孝感革命老区精神是近代以来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湖北工程学院依托地处红色革命老区的优势,以“感恩、奉献、求实、创新”为精神内核,从学校、学生、学期三个维度架构立体育人空间,大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革命老区精神用到学生思想政工作上。坚持组织学生学习革命老区精神,活学活用,探索出一条“弘扬革命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注重社会实践,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之路。
一是开展“育人三部曲”教育活动。按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呈现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年级学生中重点做好学先辈敬业精神,开展“敬学”教育。二、三年级学生中重点做好学先辈牺牲精神,开展奉献精神教育。毕业生中重点做好感恩回报教育。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学校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每学期组织学生骨干赴孝感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红色洗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或文字记录,或电子录像,透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感受,领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面对革命先辈当年在艰苦环境中的前仆后继,重温先辈们为创建老区和保卫老区的艰苦卓绝,对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及时有效的。
二是开展“成长三部曲”教育活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固有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教育。一年级重点开展新生适应教育,做好大学规划,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四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毕业生成才和感恩回报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整个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涌现了勇救落水儿童的张新虎、熊伟优秀大学生群体、“背父资教”全国建功立业大学生先进代表何家坤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学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校思政工作稳步推进,学校3次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2015年2月,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三是开展“爱心三部曲”教育活动。根据学生在一个学年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按照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为学生及时提供生活教育、学业帮扶、心理援助等贴心服务。围绕三个“三部曲”,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进教室、进寝室工作,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民族自信心的培养,包括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乃至择业等,革命老区传统教育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当我们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来夯实,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时,跟随老一辈革命家的步伐,大学生思想教育更有“底气”。革命老区就是一本思想教育的活教材,如何让它们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新的作用,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1994.
[2]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8-79.
[3]肖秋云.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5,(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