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民乐赏析微型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型课程虽然“微小”,但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重大的校本意义。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在无限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博大精深和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艺术教学应让学生准确知道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多样内涵,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高中民乐赏析微型课程开发实践作为核心问题,从选题、开发意义、开发研究内容三个角度进行。
  【关键词】高中;民乐赏析;微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40-01
  一、选题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清晰准确地把握“微型课程”概念是进行微型课程研究和实践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微型课程”的概念界定主要从学科视角的角度来定义,即“学科的课程补丁”。学科视角的微型课程所指的是“将一门教学科目根据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群,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主题。”这种界定最能体现美国早期开发的微型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学科微型课程”。
  “民乐”即“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舞奏等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自周代起,我国已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将其分成金、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之为八音;根据演奏性能分类,可分为吹走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四大类包括二胡、古筝、琵琶、扬琴、中阮、笙等等。中国民乐植根与传统文化,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
  2.选题意义
  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在无限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博大精深和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艺术教学应让学生准确知道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多样内涵,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试用版)中,对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篇幅并不多,因此选题民乐赏析作为主题,不仅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回归,更是流淌在华夏子女血液当中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诉求。
  二、开发高中民乐赏析微型课程的重要意义
  1.高中艺术课程的“课程补丁”
  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试用版)中,对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篇幅并不多,因此选题民乐赏析作为主题,不仅是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回归,更是流淌在华夏子女血液当中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诉求。现阶段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兴趣爱好明显高于传统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不懂的如何去欣赏民族音乐,没有掌握足够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无法从民族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愉悦,因此通过一系列微型课程,来由浅入深的探索民乐的奥义。
  2.拓展艺术教育的形式,冲击传统艺术教育模式
  通过对知网、万方、龙源等各大期刊网站与现有一些音乐理论教材的搜索了解,至今尚无将民乐赏析设计成一套微型课程的方案。民乐赏析微型课程的开发研究,可以有效的拓展艺术教育的形式,冲击传统艺术教育模式,这是微型课程作为长期课程重要补充的最大价值所在。微型课程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设计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结合,这些都会给目前开展的课程改革一些启发和借鉴。
  3.助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微型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以及实际情况出发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特点。微型课程在开设的过程时举着个性化的旗帜,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微型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有新的形象面貌出现,这也代表着学校的新形象,助力学校特色发展。微型课程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预留了很大空间,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学校可以借微型课程开发的让师生个性之花灿烂绽放,让学校特色发展的脚步迈得更坚定。
  4.通过“定制”“微型”促进师生成长
  民乐赏析微型课程的开发制定,是根据学校特定资源定制出来的一套课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自己的专业所在而定制开发的,本身就具有独特性。由于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安排不受长期课程以及固定教材的约束,在开发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专业能力所在来制定课程。又由于课程“微型”,比传统的课程时间有一定的缩减,因此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成本,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开发的难度,学生也可以在微型短时的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学习兴趣点与兴奋点,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
  三、高中民乐赏析微课程开发的研究内容
  1.形成相关调研问卷并分析结果
  通过对师生关于民乐赏析的调查,描述和讨论现在高中生对于音乐鉴赏,对民乐的了解等相关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自编学生问卷,网上实施,对起始年级学生进行普测,从中得到学生对于相关的直观评价。自编教师问卷,了解区内艺术教师对于设计开发民乐赏析微型课程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及相关建议。
  2.探索民乐赏析微课程相关理論
  通过对于艺术教育的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的研究,探索开发生成民乐赏析微型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3.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设计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微型课程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民族情怀、国际视野,走特色发展之路”办学理念和“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育人理念,设计出符合我校国际特色的民乐赏析微型课程。
  如将民乐赏析课程与我校民乐队各种展演、“甘泉之声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品牌化“樱花节”、社团开放日、社团巡礼等相结合。
  如利用学校特殊优势进行跨文化交流开设民乐赏析微型课程。“民族情怀、国际视野”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作为外国语特色高中,我校有许多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民乐课程是国外姐妹校来交流过程中的必备环节。通过制定有外国学生参与体验的民乐赏析微课程,形成海外课程趋势,民乐成为链接中外友谊的纽带,向姐妹校传输中华传统艺术形式,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民乐的感悟与对中国文化的自豪。
  如利用学校物质文化资源拓宽民乐赏析微课程的受众群体。利用学校已有的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学校贴吧等平台,打造“民乐赏析微课程”课堂,将录制好的微型课程上传,可以有效的利用微型课程“短、小、精、活”的特点。
  4.针对高中生年龄阶段与现有音乐赏析类基础知识,通过传统高中艺术课程设计角度构建微型课程
  探讨如何从课程目标、课程单元、课程资源、教学活动、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来构成高中民乐赏析微型课程。微型课程目标也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微型课程更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培养。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学校民乐队的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袁志芬.微型课程概念辨析[J].教学与管理,2014:145-146.
  [2]刘素芹.学校课程体系的新元素——微型课程[J].软件导刊2007:89-91.
其他文献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幼儿对歌词理解有困难、记忆歌词难等特点,在查阅已有文献后,笔者以绘本音乐为载体,从教师个人、幼儿兴趣、求知欲等三方面来阐述在绘本音乐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教育理念;幼儿;绘本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真正的体育教育,而这份对体育的重视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更是对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身体健康问题的重要保障。为此,针对和谐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体育素质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也包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受到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并就和谐教育法在其中的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我校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受到人的本质属性影响,团队合作是当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具体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根据个体差异性,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
【摘要】黄梅戏在许多年以前,被称为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种。黄梅戏最早诞生于湖北的黄梅县,主要活跃在湖北江西和安徽地区,它不仅形式简单,而且表演风格也比较直接朴实。  【关键词】黄梅戏;唱腔技巧;声腔;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41-02  在演唱发声上不像京剧等戏种有较难的唱腔技巧,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谈法和逻辑推理分析法,对赣州市高校篮球社团进行研究,分析赣州市篮球社团的存在现象、管理形式、经费状况、社团活动组织状况、社团成员发展状况和制约社团开展因素,制定合理的社团规则,优化社团开展环境,抓好主干队伍的培养,造就优异社团,完成社团档次的全方面晋升,为更多篮球社团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篮球;社团;现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随着分税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政府拥有的财政资源不断增多,财政自主权也日益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的提高已成为当前政府财政管理活动的核心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