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正随心所欲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月前,写过一篇《简缩,搞得脑萎缩》,专门说英语和汉语拼音字母的缩略。有文友说:写得有点意思,其实汉语的缩略比它历史悠久,你怎么不写?
  凭我个人的感觉,汉语被大量缩略应该是新闻记者的功劳吧?因为一般来说一个新闻稿的标题超过10个字,就算冗长的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一共24个字,小小的窄窄的报纸怎么容得下?于是缩略一下,“七届人大隆重召开”,只有8个字。
  开初的时候,搞缩略的人还是动一番脑子的,如何压缩?如何让读者看得懂……即使压缩饼干也不能像一块木头那样难看吧?后来就随心所欲了,不但“超浓缩洗衣粉”,还搞怪,一直缩略到读者弄不清那是哪儿飞来的妖蛾子。
  有个滑稽演员搞笑说:上海吊车厂,缩略了就是“上吊”,大连饼干厂的缩略就是“大饼”,自贡杀虫剂厂,就是“自杀”,镇江压缩机厂,就是“镇压”……这样的缩略不但不是搞笑,有时候还非常严肃认真,我本人就碰到过两次——
  书记在厂里做报告说:我们的中层干部一定要抓好上等工作,啊!性子火爆的车间主任当即就不满:你们都抓上等工作,那么下等工作都让我们来做?书记立刻解释说:我说的“上等”工作是“企业上等级”工作,革命工作不分上等下等嘛……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很有马列水平的朋友聊天,他说:毛主席的正处是非常有道理的……我立刻打断他的话:不可能,毛主席的级别难道只有正处级?他是中国最高的。
  朋友说:你怎么如此老土?“正处”指的是毛主席的一本小册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处。
  哦,缩略语竟然抛开社会功用和目的,毫无约束,简直叫人晕头转向(我猜想: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共养”吗?),要究其源头,实在是由来已久:“文革”时说的“晒搭”,你懂吗?是和朋友搭伴一起到网上晒一晒?错!在晒台上搭出一间小房间,晒——搭;
  “无革派”是什么派?是反对穿动物皮革的环保人士?错!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派”;
  “二老”,你以为是指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吗?不!是指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的家伙;那么“劳服”呢?是指劳动改造分子正在服刑吗?不!“劳服”是指劳动服务公司;
  还有,“清污”是主人对保姆说的缩略语吗:“我要上班去了,你好好把污水清理一下,清污”?不,那是“清除精神污染”的简写……
  中文的缩略语不仅为所欲为,并且反客为主:“人流”——已经不代表人流滚滚,这个缩略词连不搞计划生育的都知道。“西点”,已经不代表西式点心,那是西点军校……谁抢到谁凶,不分先来后到!
  比如“三基”两字,本来的解释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这“三基”跑到公安部就成了基础、基层和基本功。它跑到医院会不会变成基因、基准和基数呢?天晓得!“三高”指的是血脂高、血压高和血糖高,可它们跑到“剩女”那里就成了学历高、收入高和身材高了。猜去吧,猜到什么就是什么,猜错了也没关系。
  为了把中文缩略这匹野马归拢到马圈里,李熙宗先生编了一本词典,叫《略语手册》,收集了15000条缩略语,“大多是形式比较固定、经常运用的”,1983年编的,至今快30年了。眼下,这15000条肯定供不应求,因为每月每天都有大量新生的缩略语涌现,倘若修订一次,恐怕有55000条了吧?因为要创造一个缩略语太方便,不论是小店的老板,还是大报的编辑,顺手拈来,张口就来。
  写“文革”题材的东西需要上报,登国家领导人的老照片需要得到批准,创造一个缩略词是分分秒秒的事:国博——国家博物馆,娜姐——李娜姐姐……随便、听便、方便——我也来创造一个缩略词:三便。
  我记得不知谁说的: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汉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精确,特别是动词没有词态,没有人称的变化,名词不加以说明的时候,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没有主宾和从属的这样的特殊性……
  其实,汉字的不精确,其原因还应该加上一条:缩略语的流行。
其他文献
《开天辟地》《幸福密码》《悬崖》《心术》《风和日丽》……上海主创出品的电视剧正在全国电视荧屏上呈现出一道异军突起、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沪产电视剧呈现跳跃式发展,2010年和2011年有12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档播出,今年更是呈现“井喷”态势,仅上半年就有10部电视剧登陆央视,引发轰动效应,关于沪产优秀电视剧的研讨会也在北京频频召开。而这回,“本土娘家”不是针对“一
期刊
2010年7月10日的下午,当我还在莫斯科寓所中休息的时候,远在上海的兄长打来电话,说父亲在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去世了。噩耗传来让我感到悲痛万分。恍惚之中,前年回国时,父亲每天早上穿过马路跌跌撞撞为我去买早点的背影,瞬时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自从父亲2010年1月7日在新建的浦东长青路大桥下摔倒后,便高位截瘫。这半年来,父亲一直在与病魔进行着抗争,但最终还是飘然仙逝,离我们远去了。回想起父亲的一生,虽
期刊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谈话类节目《风言锋语》联合上海文化出版社,再度推出系列丛书四本——《城市野心》《剩女无敌》《谁被收藏》《基因凶猛》。在书展上,主持人李蕾、嘉宾梁文道和姬十三围绕“媒介素养”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所谓媒介素养,一方面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传媒工作者对职业的认识和所持的职业精神。李蕾、梁文道和姬十三谈锋所指,概及传媒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媒介与受众、媒介与传媒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一座城市,外观挺括显示硬实力,内脏完好显示软实力,硬件软件俱佳,便可傲视群雄。然而,这还不够,还要加上梦实力。本期隆重推出的“梦实力”概念,不是基于玩名词的情趣,而是基于对城市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做梦的能力,做梦者的多寡,梦想的广度和深度,不但预示城市的活力,还预示城市的可爱指数、城市品质以及未来可能——这是由“魔术”话题所激发的思想火花,而火花溅落之处,应化为“梦之花”。    自从台湾魔术师刘谦
期刊
这一次从欧洲回来,距我上次去已经5年了,那时候李子云阿姨还健在,我特地送给她一种奥地利咖喱芥末混合味道的沙拉酱,她高兴地用来请人喝下午茶。如今她已在一年前远去了,但是我走在欧洲硌脚的石阶路上,依然时时地想起她。我最想告诉她,在欧洲,年轻的女孩子并不是唯一最靓丽的风景,因为她们同全世界是一样的,青春、活力,穿着混搭、时尚。而上了一定岁数的女人倒是各有各的景色,尤其与中国女人不同的是,老太太们不拒绝拐
期刊
一堆有些斑白的随意横躺的头发,一副老式的框架眼镜,一贯朴素的衣着,如月牙儿般的背配合着一根拗着造型的木拐杖,再见陈村,依然是这样的标志行头,留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青年的风格和印记。刚坐定,陈村立马从斜挎至腰间的灰色背包里拿出相机,开始了一圈“扫摄”,随后,即便是在当时气氛比较严肃的研讨会上,他也不时冒出“我是来‘打酱油’的”等经典网络语,旋即潮味十足。  待到与笔者私下聊天时,陈村更显幽默、诙谐,
期刊
编者按: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岁—18岁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
期刊
不可否认,批评是一门衰老得很快的艺术和学问,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前日批评家”、“昨日批评家”、“今日批评家”的划分。今日批评家即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已然成长为批评界中坚力量。为了聚集这些年轻的文学批评家,让他们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了“今日批评家”论坛。近日,第二届论坛在上海举行,主题设为“批评的语境与伦理”。   论坛上,作为“昨日批
期刊
20世纪以来,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新物理学等无数新学科诞生,“知识爆炸”了,信息时代降临了,大众文化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领域,于是当今时代也就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知识分子异常活跃的时代。然而20世纪以来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命运异常曲折的时代,从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民族救亡运动,知识分子最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知识分子又经历了“反
期刊
在上海艺联专程举行的 “玫瑰玫瑰我爱你·纪晓兰独唱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上,又见到了老牌歌手纪晓兰,这位曾以《远山的夕阳》等原创流行曲闻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歌坛、并为百部影视剧演唱过主题歌的歌手,风采依旧,宝刀未老,将在人民大舞台献上一台独唱音乐会,把她近年的“老歌”演唱曲目悉数端出,接受检验。   与许多当年的上海歌手一样,纪晓兰曾以翻唱港台歌曲和内地的流行歌曲为主,颇有知名度。但对于一个歌星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