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几何学指标与破裂风险的研究新进展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国际上一些学者通过测量最大瘤体长度/载瘤动脉直径(SR)、入射夹角(IFA )、动脉瘤体积/瘤颈面积(VOR)、流入角(FA)、子母角(PDA)、A1直径/A2直径(A1/A2)、动脉瘤体积/假想最小球体积(AVSV)和动脉瘤体表面积/假想最小球体表面积(AASA)等动脉瘤几何学指标来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几何学指标对于评价动脉瘤破裂风险具有客观的意义,SR、IFA、VOR、FA、A1/A2、AVSV、AASA数值越大,动脉瘤越容易破裂; PDA数值越小,动脉瘤越容易破裂。

其他文献
代谢组学研究方向涵盖基因、环境、病因、药物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时的系统反应,依然是医药学的研究热点.代谢组学应用非常广泛,普遍应用于中医和蒙医领域的中蒙药现代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然而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现在仍未明确。内质网应激可能在高血糖、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扮演了中间枢纽的作用。糖尿病的高血糖所诱导的葡糖胺途径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巨噬细胞胰岛素抵抗均能诱发内质网应激。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所产生的非折叠蛋白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内质网应激所引起的脂质沉积、细胞凋亡、炎性反应正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标志。尽管内
目的 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LKP)术后早期角膜层间积液的发病特征,并观察层间放液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山东省眼科医院433例部分LKP患者中38例发生术后早期角膜层间积液,分析发生积液与不发生积液患者术前原发病、角膜供体材料的保存方法以及角膜植片与植床直径的差异.对发生层间积液的患者在显微镜下行角膜层间放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8例(8.8%)部
目的综合评价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6年6月收录的有关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依据渥太华-纽卡斯尔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OR及其95%CI表示。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为25篇,NOS评分均≥7分。涉及4 279例患者,其中血小板减少组1 335例,无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