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期刊协会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读者反映部分期刊的编校质量有所下降,特提出倡议:从2008年10月起在全国期刊界开展‘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中国刊协联合中国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通过严格仔细的初审、复审,2008年揭晓的首期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合格刊社名录,仅有103家,而重庆只有寥寥4个合格期刊。因此,加强科技期刊的编校工作确有必要。
目前。社会对书刊编校质量的要求也有提高,不少名人的文章成了挑剔的对象,不少报刊也常刊登被读者挑出的错误。社会对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显得相对宽容,当然有科技期刊读者面相对较窄的原因。但俗话说黑字印在白纸上,是赖不掉的。未校对出的错误会永远留在期刊上,成为永久的遗憾。超过允许的校对错误,是办刊人的耻辱。
那么,影响校对工作质量的原因有哪些呢?
10近年不少科技期刊编辑部补充了大量年轻编辑,原有的老编辑大多已达到退休年龄。年轻的编辑知识结构新,朝气蓬勃,但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经验不足。
20很多编辑认为校对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对校对工作重视不够。
30近年急功近利的风气有所蔓延,不少论文作者为完成各种考核任务而撰写论文,质量相对粗糙,论文本身存在的问题较多。
校对工作是看者容易做者难的工作,看似简单,要做好却非常不容易,关键是要有责任,舍得花工夫。如何提高期刊校对质量,已有不少研究,笔者无意在此重复校对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想仅就容易出现的疏忽提供自己的经验。
“第1遍”可以对照规范看一遍,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向作者提出;“第2遍”可根据作者的修改看一遍,修正不符合规范的地方;“第3遍”仔细阅读符合规范但与文章逻辑有矛盾的地方;“第4遍”校正文章逻辑有矛盾的地方;“第5遍”仔细阅读作者校正后的文章,看是否符合文章的修改目的;“第6遍”、“第7遍”作总的校对和对比。第1遍校对,大约可以发现80%以上的错误,而到第7遍校对时,可能有时会一个错误也发现不了,但要保证四万分之一以下的校对差错率,这却是必要的。
在完成7遍校对后,我们还必须作最后的检查,方法有三——
(1)数数法。在校对中最容易疏忽之处往往是非常简单显明之处,如二级标题编号、公式编号、前后括号的对应等,用“数数”法可克服这一毛病。
(2)扫描法。“扫描”就是“一目十行”地扫视全书,在全本刊物校对完毕时进行。以一个有特殊视界、挑剔的“读者”眼光来审视全文,不漏掉任何一个角落,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3)对照法。对照就是对前后相应的内容对照检查,这种检查可发现作者易犯的疏漏。例如常见的是作者顺序的颠倒和作者英文姓名多出或缺少一个字母。中文和英文的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不一致,书眉中作者姓名或题名与正文不一致。正文叙述内容与图、表的表示不对应等,这一工作。多数编辑没有作,认为作者应文责自负,但要真正提高校对质量,这一工作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目前。社会对书刊编校质量的要求也有提高,不少名人的文章成了挑剔的对象,不少报刊也常刊登被读者挑出的错误。社会对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显得相对宽容,当然有科技期刊读者面相对较窄的原因。但俗话说黑字印在白纸上,是赖不掉的。未校对出的错误会永远留在期刊上,成为永久的遗憾。超过允许的校对错误,是办刊人的耻辱。
那么,影响校对工作质量的原因有哪些呢?
10近年不少科技期刊编辑部补充了大量年轻编辑,原有的老编辑大多已达到退休年龄。年轻的编辑知识结构新,朝气蓬勃,但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经验不足。
20很多编辑认为校对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对校对工作重视不够。
30近年急功近利的风气有所蔓延,不少论文作者为完成各种考核任务而撰写论文,质量相对粗糙,论文本身存在的问题较多。
校对工作是看者容易做者难的工作,看似简单,要做好却非常不容易,关键是要有责任,舍得花工夫。如何提高期刊校对质量,已有不少研究,笔者无意在此重复校对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想仅就容易出现的疏忽提供自己的经验。
“第1遍”可以对照规范看一遍,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向作者提出;“第2遍”可根据作者的修改看一遍,修正不符合规范的地方;“第3遍”仔细阅读符合规范但与文章逻辑有矛盾的地方;“第4遍”校正文章逻辑有矛盾的地方;“第5遍”仔细阅读作者校正后的文章,看是否符合文章的修改目的;“第6遍”、“第7遍”作总的校对和对比。第1遍校对,大约可以发现80%以上的错误,而到第7遍校对时,可能有时会一个错误也发现不了,但要保证四万分之一以下的校对差错率,这却是必要的。
在完成7遍校对后,我们还必须作最后的检查,方法有三——
(1)数数法。在校对中最容易疏忽之处往往是非常简单显明之处,如二级标题编号、公式编号、前后括号的对应等,用“数数”法可克服这一毛病。
(2)扫描法。“扫描”就是“一目十行”地扫视全书,在全本刊物校对完毕时进行。以一个有特殊视界、挑剔的“读者”眼光来审视全文,不漏掉任何一个角落,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3)对照法。对照就是对前后相应的内容对照检查,这种检查可发现作者易犯的疏漏。例如常见的是作者顺序的颠倒和作者英文姓名多出或缺少一个字母。中文和英文的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不一致,书眉中作者姓名或题名与正文不一致。正文叙述内容与图、表的表示不对应等,这一工作。多数编辑没有作,认为作者应文责自负,但要真正提高校对质量,这一工作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