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门诊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统计30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通过症状、体征、B超等综合检查诊断300例,年龄17~58岁,其中28岁到40岁186例,占总发病率的62%,单侧241例,双侧158例,结节型98例,其中手术切术24例,片块型202例;结节型直径多数为2~5cm。
一般患者以经前规律性乳房胀痛不适为常见症状,以乳腺单叶或片块型多见、部分病人为小叶增生,肿块不明显;有少数病人乳腺肿块进行性增大,多为乳腺纤维瘤,其与乳腺增生症主要的鉴别是无明显规律性疼痛。体征:肿块多为球状或椭圆型。边界清楚、质较硬、表面光整圆滑,活动度好,手术中见大多有完整的包膜,易与乳腺体剥离。以上多手术治疗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治疗:对一般患者服用中成药乳增宁片(成分为艾叶、淫羊霍、柴胡、川楝子)。辅以逍遥丸,或采用自拟乳腺散结方(方剂见后)配以西药维生素E胶丸、谷维素片或维生素B1片、双氯灭痛片,口服小剂量卢戈氏碘液。部份症状重疗效欠佳的加用激素冶疗,如:己烯雌酚口服或丙酸睾丸酮100mg 1~2次/周。自拟乳腺散结方剂如下:红花、桃仁、丹参、当归、柴胡、青皮、郁金、木香、海藻、浙贝母。疗程重辨证施治,如肿块大而硬者加山甲、莪术、仙灵脾、川楝;烦躁易生闷气性格内向多疑加山栀子、赤芍;面无华、口唇淡白、语细无力、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失眠多梦者加枣仁、柏子仁、腹胀纳差;舌淡白加鸡内金、炒素芽、菜菔子、茯苓;乳痛放射胸胁加延胡、白芍;月经失调加益母草,每日或隔日1剂,水煎服,12~15剂,1疗程。初效不佳者可再重复1~2个疗程。通过以上治疗对乳结硬边界清楚的也可手术切除。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脑床症状消失无硬结。B超复查无肿块;②显效;肿块变小或明显变软60%~70%,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③有效;肿块缩小50%以下。临床症状减轻;④无效;肿块不缩小,症状不减轻。
结果
通过以上治疗,痊愈16例(5.3%),显效152例(50.6%),有效108例(36%),无效24例(8%),总有效92%。
讨论
我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竞争剧烈。人们精神负担重,压力较大,各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来民工适应能力差,夫妻相疑不和的情况也不少见,心气浮躁,内分泌失调,伤七情,肝失调达疏泻,气滞于肝,故发病率较高。治疗宜疏肝理气散瘀化结为主,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柴胡、当归行气疏肝,浙贝、海藻、山甲、仙灵脾软坚散结,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通过症状、体征、B超等综合检查诊断300例,年龄17~58岁,其中28岁到40岁186例,占总发病率的62%,单侧241例,双侧158例,结节型98例,其中手术切术24例,片块型202例;结节型直径多数为2~5cm。
一般患者以经前规律性乳房胀痛不适为常见症状,以乳腺单叶或片块型多见、部分病人为小叶增生,肿块不明显;有少数病人乳腺肿块进行性增大,多为乳腺纤维瘤,其与乳腺增生症主要的鉴别是无明显规律性疼痛。体征:肿块多为球状或椭圆型。边界清楚、质较硬、表面光整圆滑,活动度好,手术中见大多有完整的包膜,易与乳腺体剥离。以上多手术治疗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治疗:对一般患者服用中成药乳增宁片(成分为艾叶、淫羊霍、柴胡、川楝子)。辅以逍遥丸,或采用自拟乳腺散结方(方剂见后)配以西药维生素E胶丸、谷维素片或维生素B1片、双氯灭痛片,口服小剂量卢戈氏碘液。部份症状重疗效欠佳的加用激素冶疗,如:己烯雌酚口服或丙酸睾丸酮100mg 1~2次/周。自拟乳腺散结方剂如下:红花、桃仁、丹参、当归、柴胡、青皮、郁金、木香、海藻、浙贝母。疗程重辨证施治,如肿块大而硬者加山甲、莪术、仙灵脾、川楝;烦躁易生闷气性格内向多疑加山栀子、赤芍;面无华、口唇淡白、语细无力、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失眠多梦者加枣仁、柏子仁、腹胀纳差;舌淡白加鸡内金、炒素芽、菜菔子、茯苓;乳痛放射胸胁加延胡、白芍;月经失调加益母草,每日或隔日1剂,水煎服,12~15剂,1疗程。初效不佳者可再重复1~2个疗程。通过以上治疗对乳结硬边界清楚的也可手术切除。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脑床症状消失无硬结。B超复查无肿块;②显效;肿块变小或明显变软60%~70%,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③有效;肿块缩小50%以下。临床症状减轻;④无效;肿块不缩小,症状不减轻。
结果
通过以上治疗,痊愈16例(5.3%),显效152例(50.6%),有效108例(36%),无效24例(8%),总有效92%。
讨论
我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竞争剧烈。人们精神负担重,压力较大,各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来民工适应能力差,夫妻相疑不和的情况也不少见,心气浮躁,内分泌失调,伤七情,肝失调达疏泻,气滞于肝,故发病率较高。治疗宜疏肝理气散瘀化结为主,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柴胡、当归行气疏肝,浙贝、海藻、山甲、仙灵脾软坚散结,收到较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