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行动,打开乡村美育的另一片天空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爱与灵感,给孩子们一堂乡土的美育
  用泥巴制作小人、用草纸撕成图形、用树皮画出脸谱……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将这些与贫困山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联系在一起。尽管乡村地区蕴藏着大量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但是城乡差距、重视不足、理念滞后等成为乡村艺术教育一直无法逾越的鸿沟。同时,因为专职美术老师缺乏,让乡村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变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在校数量接近一亿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无疑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头戏。但现实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还是在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在美术教育领域,这一问题尤为严重。面对这一现实,有学者半戏谑半无奈地称其为“教育洼地”。乡村美术教育之“洼”,表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场地、画材、资金等硬件,还是师资、理念、管理等软件,几乎没有一样能与城市相比。
  1998年冬,已经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原生态儿童绘画考察多年的画家谢丽芳进入湘西,和她同行的还有关注儿童美术教育的陈卫和以及湘西州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刘宇新。在一个村级小学,一位50多岁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虽然那里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但他们看到了很多孩子的画,石头上、墙上、门板上都有孩子的画。
  这一切震撼了谢丽芳他们,也改变了他们以后的生活轨迹。回到城市,谢丽芳等放下了自己的事情,把视野投向更为广大的偏远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
  在湘西凤凰腊尔山小学,谢丽芳他们一对一地和老师交流美术教育的观念和具体的教学技巧,这个学校后来也成了谢丽芳团队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一个坚实基地。然而,很快,谢丽芳和团队成员意识到,自己應该做的是一个模式,来推动美术教育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切仅仅靠培养一个两个教师,或者更多,是远远不够的。
  2003年7月,“蒲公英行动——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专项课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白沙希望小学正式启动。谢丽芳是项目主持人,她和团队开始开发新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培训校长教师。
  在经过近十五年的努力后,在各地校长、老师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蒲公英行动”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许多孩子的梦想。今天,这项行动已经在云南、贵州、湖南等12个省份的13个民族的学校和机构建立了艺术实验基地近百所,设立了面塑、泥塑、土瓦版画、傩戏等各类子课题数十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翟墨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历时最长的一次行为艺术。这个让农村孩子获得美术教育机会的艺术行为的核心,是在追求儿童生命本体能力的释放,同时这本身也是美术教育回归到生命本体的一种最好的艺术。
  铸就农村美术教育样本
  “蒲公英行动”的起始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开发实验和探索以创建一个能在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用以缓解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美术教育中两个亟须解决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公平问题。
  正是因着这样的目标,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谢丽芳担纲主持的首期“蒲公英行动”以湖南湘西为主要试验点,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探索,造就了一批对民间美术有深厚感情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骨干队伍。
  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谢丽芳继续主持“蒲公英行动”第二期行动。第二期的主要任务为扩大课题实验点到多个民族和不同地区,进一步推广湘西地区的前期实践经验。这期行动中,在贵州、云南、陕西、湖南、江苏五个省份进行由点到面的逐渐推广;以湖南湘西凤凰县和贵州台江县为试点,将音乐、舞蹈引进教学课堂;以云南剑川县民族高级中学为试点,进行民族地区学生的民间技艺传承和就业相结合的培训实验……
  在一二期行动的基础上,为了寻求一个真正适合中国需要的教育模式,第三期“蒲公英行动”开始吸纳青年志愿者的加入,并对前两期的实验成果进行总结。在中国美术馆的支持下,积极筹备“蒲公英行动儿童美术作品展”,这让蒲公英行动从低到高跨了一大步,引发社会和媒体对贫困和民族地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关注。同时,团队组织教师编写13个民族和地方及校本美术教材,为农村贫困地区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有效的范本。
  “蒲公英行动”前三期的课题实践为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样本、探索了一套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模式、培养了诸多优秀的骨干美术教师。基于此,区别于城市地区的农村美术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而目前行将结束的第四期课题项目活动实施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将各种材料和方法引进农村美术教学的课题实验,产生了一批有特色的美术课程,也有依托各地教研部门或相关社会机构展开的大型研讨会、教学展示会、特色美术作品展览等。这使得关注、理解、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美术教育和儿童素质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有了切切实实的“抓手”。同时,第四期课题项目活动中,蒲公英团队也积极尝试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利用网站、微信、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提升课题项目的影响力,以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一张“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的大网,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美育的良好氛围。
其他文献
悠悠南山云,滔滔长江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坐落在南山北麓(以下简称二师),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设置较早、传统优良、底蕴深厚的文科专业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励精图治,该专业已建设成为重庆市特色专业,立项重庆市高校本科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是重庆市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具有培训国家级别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资格,培养培训了重庆市大约70%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与众不同的是,二师的汉语言文学
妈妈是初中语文老师,舅舅是初中物理老师,姨姨是高中生物老师。家里人一致认定,李冬阳也注定会当老师。  学龄前,李冬阳就热衷于架起家里的小黑板给小伙伴们上课。小学五年级时,看见妈妈在桌上放了一沓作文本,李冬阳没忍住,悄悄帮着批改了五本作文,认真圈出了作文里的错别字,勾画了优美的句子,最后给出了自己的批改建议。等到了初中,学的东西多了,李冬阳消化复习想要听众,便拉着爸爸做自己的第一个“大人学生”…… 
“马云乡村教师奖”来之不易  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揭晓,来自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第二中学数学教师李素怀成为获奖者之一。从吉林公主岭一所乡村学校走上三亚的颁奖台,这不是一张机票6个小时的飞行距离那么简单。熟悉李素怀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曾经因为困惑、迷茫和挫折患上抑郁症。  李素怀笑着说,曾经还觉得有些自卑,“坚守”也快变成了“固守”,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但是毕竟乡村教育的
Q我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男生,性格较内向,我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她不仅年轻漂亮,且学识渊博,举手投足间都韵味十足。自从她代语文课以来,我总希望见到她,又怕见到她。听同学说她已有男朋友,我心里就像是被尖刀扎伤一样,我想靠近她,又想远离她……在矛盾痛苦的煎熬中,原本成绩一向很好的我,开始走下坡路。我想若这样继续下去,恐怕连个专科也上不了。现在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A为何学生会喜欢自己的老师呢?
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占据全国教师总数17%,他们生活在最贫瘠的乡村,他们把教育播撒在那片最贫瘠的土地上。然而,和全国1700万教师一样,他们孕育着一棵棵渴望知识的小树苗,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他们,是290万乡村教师群体。  2020年,距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已过去五年。这五年里,国家对乡村教育高度重视,社会对乡村教师群体也高度关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各方企业
2010年到来了,按照阴历来算,我们迈进的是虎虎生威的虎年。这期,我们就借着这浓浓的年味儿,给读者朋友们介绍一款中国虎年中的传统吉祥物一虎头鞋,以及一位制作这美好吉祥物的能工巧匠——美丽的女孩顾昊华。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北方地区也有称为猫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还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幼童一岁左右时,长辈
语言的力量,常常超乎人们想象。有些不好好说的话,仅仅是听到转述或者看到文字,仿佛都能想象到受到这些言语伤害的人们心中的难受与委屈。其实,好好说话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掌握以下两个小技巧,你说出口的话将悦耳许多。  少用反问句  打开搜索引擎,你会很简单地得到反问句的解释:“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显然,反问句比一般陈
现代生活,科技大发展,手机几乎是人手一个,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们每天都和手机有着“亲密接触”,电磁辐射也就悄然地于无形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为此,专家们提醒人们,改掉七种不良的打电话习惯:  ●1.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
对话  本刊记者:作为区域教育管理者,您认为如何通过优化教育生态构建良好的区域教育环境,让校长专心办学、老师安心从教?  陈卫球: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与环境,我们长沙县首要做的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比如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上,过去我们把学生在中考中考入重点中学的权重值放得比较重。后来发现,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很多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到了初三就被老师忽略掉,造成“隐形失学”的问题
从1979年8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算起,蒋次美站上讲台已经超过40年了。从最开始的基层农村中学一路走来,他不忘学习,时常反思,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为最后走上管理岗位、担任一校之长积蓄能量。  常言道: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从业经历让蒋次美深知:一位好校长不仅是在位时能给学校带来什么,还要看离开后能给学校留下什么“财富”。这个“财富”可以是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是团结优秀的教师队伍,还可以是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