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浅见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国家惠及民生的一项文化政策,也体现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郭守敬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的实际工作,试从展陈设计、整体环境、讲解宣传三个方面浅谈免费博物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与工作思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首都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北京 免费开放 博物馆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76
  Opin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Open Museum
  ——Take Beijing Guo ShouJing Memorial as an example
  SHI Kefei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Conserv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016)
  Abstract: Museum open free is a cultural policy country benefits the livelihood, but also reflects the role of museum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work Guo ShouJing memorial halls free since the test from showcasing desig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explain its three issu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museums, and explore solutions and idea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museum education function, improve service levels, to contribute to the capital's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Beijing; free open; museum; development
  博物馆是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肩负着对社会公众宣传、教育的重要使命。西城区位于首都核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区划辖境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博物馆27家,位居北京地区之首。近年来,西城区博物馆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已建成历代帝王庙博物馆、李大钊故居、宣南文化博物馆及郭守敬纪念馆4家区管博物馆。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坐落于西海(积水潭)北岸山上的汇通祠内,1988年对社会开放。2008年,纪念馆扩修后作为北京首批33家免费博物馆重新开放,还被定位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新馆改造设计总体思想立足现实,展览设计定位强调特性鲜明的设计风格,重视历史与信息时代要求,重视陈列与多媒体展示的结合,重点介绍郭守敬大都治水的历史功绩,强调纪念馆所处方位的人文特性。设计思路注意将城市生活和市民活动的整合,集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多种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体现更多的人性化与亲和力;利用多种展示手段诠释历史人物、突出历史事件、营造文化氛围,使展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新馆在展厅布局与展览设计上继承原馆精华,通过高水平的展陈设计与丰富的展示手段,突出表现郭守敬主持通惠河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突出展示通惠河与北京历史地理的关系,突显元大都、积水潭以及北京城市发展的时代渊源。新馆开放几年来,观众络绎不绝,节假期间依然火爆。此外,纪念馆通过举办了一些专题展览及主题活动,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场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伟人的科技创举、分享社会文化成果,使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了教育、服务功能。然而,作者在几年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隐藏在这种热烈气氛背后的一个问题,即由于博物馆主题与展陈内容的特殊性、专业性与针对性等原因,导致“走马观花”式的观众为数不少,特别是人数较多的团体参观有时流于形式,使博物馆的整体教育功能有所降低。针对这一现象略陈浅见,以求探讨指正。
  1 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完善展陈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集陈列、展示人文遗产、自然遗存的功能于一身的文化服务场所,陈列与宣教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展陈水平直接决定着博物馆的功能发挥。尽管郭守敬纪念馆新馆也设计制作了丰富的展陈内容,但因展览内容主要由文字、图表、展品等组成,较难引起多数观众的阅读兴趣。尤其是部分比较贵重的古籍、仪器等展品,大多置于展柜、展橱内,配备的说明文字也比较小。对于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士,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但对绝大多数普通观众却不尽理想。而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大量观众涌入,加之场地面积有限,使不少观众只能“来去匆匆”,在参观学习结束后并不会对某处展览或某件展品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从调查反馈与观众意见中,针对不少观众反映地理水系、天文历法等展陈内容“看不懂”、“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借鉴了北京天文馆、地质博物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展览形式与展示手法,按照展陈主题分别为四个展厅配备了展陈触屏机,观众通过操作就能够比较直观、生动地了解相关知识。此外,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郭守敬修建二十四闸节水行舟的科技原理,我们专赴邢台中国郭守敬纪念馆学习取经,在大都治水展厅内安装模拟电动观摩机,引起了很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长期实践我们发现,博物馆如果想让普通观众愿意看、看得懂,就必须下大力气增强整体展览的互动性、参与性,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主题特色,这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展览效果。   2 营造精品环境、提高信息含量
  馆区环境是博物馆服务品质的重要组成,一些博物馆往往因受客观条件所限对馆区环境建设有所忽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需求也日益多样。国家要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明成果,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但同时应该看到并指出的是,一些博物馆因整体环境缺乏醒目提示而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观众的参观兴趣。郭守敬纪念馆在创建之初,就十分重视馆区景观建设,并取得较好效果。纪念馆坐落于积水潭北岸小山上,原址为什刹海著名景观之一的明代汇通祠。汇通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环线地铁时被拆除,八十年代,吴良镛等学者采纳什刹海风景管理处意见,规划并主持了汇通祠的复建工程。古祠复建完全参照汇通祠古建筑原貌,另在山下安放仿制的石螭,安装西海水流循环系统,再现了昔日古祠四面环水的美景。汇通祠复原工程方案在1987年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古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学术会议上展出,并先后赴汉堡、多伦多巡展,为业界所瞩目。红墙灰瓦的仿古建筑与湖海山林相互映衬、浑然天成,构成一处人文与自然情景交融、和谐优雅的特色景区。我们在纪念馆山下安放了一座郭守敬全身像、修建了一座木栈桥,游人既可来此缅怀先贤又能凭栏远眺西海美景。我们还在山后平台上还安放了浑仪等天文仪器仿品、修建了《重修汇通祠记》、《乾隆帝御制诗碑》碑亭等设施,这样既起到分散客流、增强安全保障的作用,还能让游人驻足浏览郭守敬的科技创举及博物馆的一些情况。长期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增强观众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在完善展陈上动脑筋、还要在馆区环境建设上下力气,为馆区空间增加相适应的文化元素、不断提高博物馆整体的文化信息量。
  3 重视讲解工作、举办相关活动
  讲解水平是博物馆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免费开放后来馆的绝大多数参观者都是普通民众,一些专业性较高的知识内容只有通过讲解才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可以说讲解员是展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郭守敬纪念馆从2008年免费开放后,馆领导及上级主管领导及时调整思路,建立讲解工作制度,组织讲解培训。在确定讲解人员后,具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水利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来馆进行水系、地理、历史专业指导,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前往首都博物馆、历代帝王庙博物馆、李大钊故居、宣南文化博物馆等兄弟单位观摩学习、座谈交流,提升了本馆的讲解水平与技能。与此同时,纪念馆十分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先后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四中等大中院校合作,组建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职讲解员不足的困难。为了提高观众游览参观的满意度,纪念馆制定了《参观接待工作管理规定》、《参观接待工作流程》等工作规章制度,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尽管上述努力提升了纪念馆讲解服务水平,但由于纪念馆专职讲解人数少、讲解场次少,与全天不间断专人免费讲解的目标尚存不小距离,目前通过展厅安放视屏导播设备,可以随时为观众提供循环讲解。此外,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利用场馆设施进行主题宣教的重要形式,博物馆免费开放激起了广大民众一个走进博物馆、品味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潮。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一成不变的固有展陈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可以成为有益的补充,使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自2008年以来,纪念馆注意利用现有条件,举办了纪念伟人、科普教育、民俗文化等特色活动。在每年世界博物馆日,我馆均会举办专题活动,邀请对口中小学的少年儿童来馆参加绘画、科技小发明等兴趣比赛。在每年暑假期间,还组织青少年爱北京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郭守敬当年治水的遗迹。2012年4月,我馆与柳荫街小学、西城区少儿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缅怀先贤”的主题纪念活动,向郭守敬塑像献花。在2012年5月科技周期间,我们特邀研究郭守敬治水的专家来馆为观众作专题讲座,并举办知识竞答活动,观众反应热烈,取得了很好的宣教效果。此外,纪念馆在2012年郭守敬诞辰780周年之际,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编写出版了《元代水利家郭守敬》一书,弥补了纪念馆业务研究与对外宣传上的一大空白。此外,我们又创建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网站,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全方位展示纪念馆形象。通过不懈努力,特别是主题宣传片的拍摄与网站的创建,不仅丰富了纪念馆的主题内容,也使纪念馆走向社会、走进公众,使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实地参观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带着兴趣“有备而来”,不再是简单地观看浏览,而是更多地去品读与思考了。
  4 结语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是西城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下属的一家小型博物馆,尽管场馆面积较小、展品有限,但社会知名度及影响力并不低。作者略谈几年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及其引发思考与应对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专家学者,更好地解决博物馆发展途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使文博事业在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廷山.中国纪念馆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 张必忠.什刹海的历史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1999(1).
  [3] 陈美东.郭守敬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社会教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实现教育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校园”强调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可以应用于校园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当前学院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各种问题的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未来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达到促进广大高校学院数字化建设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建设 现状 问题  中图分类号:7G71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本论文主要以湖北省咸宁市南川水库为调查对象,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咸宁市南川水库及其周围环境、旅游特点、交通状况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简单的分析,了解南川水库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开发前景,剖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性的提供一些改造性的发展建议。另一方面还亲身体验了当地民俗民风,对我们所在城市的水库资源的了解又更深了一步,希望通过对咸宁市南川水库的调查分析,为我省城市文化资源和生态旅
期刊
摘 要 一个人、一个群体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定社会文化圈氛围的好与坏,而文化环境是否良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就鲁戛村受教育水平进行调查,并对其社会结构性进行层次分析,找出该村存在的教育问题,并进一步作应对策略研究。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受教育水平 鲁戛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讨论了如何充分利用校企专业共建的经验,解决能力培养问题,提出对应用开发课程进行知识的再组织和体系的再重构,提出了利用逆向构建和多层次大纲模型,采取灵活的实用的普适性强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并在软件工程专业中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 课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 重构 层次大纲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
期刊
摘 要 青年支教组织作为当下的活跃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以“大山的翅膀”这个较为成熟的支教群体以及“中国大学生支教联盟”这个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非政府组织为例,从青年支教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持续性建议三大方面来对该类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继续让青年支教组织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并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青年支教组织 运行 发展 认同
期刊
([1]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2]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4000)  摘 要 项目化教学是在吸取皮亚杰构建主义发展认识论,布鲁钠发现式学习理论以及斯金钠操作学习、杜威做中学和根舍因范例教学等多位教育家教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项目化学教学发展的文化渊源、本质特征、课堂评价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戴士弘教授商榷。  关键词 项目化
期刊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广东·东莞 523106)  摘 要 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对基于电子学档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阐述,并对实验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验证了基于电子学档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电子学档 学生发展性评价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
期刊
摘 要 “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就是为达到这一目标而推行的一项教改尝试。“研学后教”的主要教学理念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表现者。然而,笔者在多次观摩新课程研讨课中发现,很多老师由一个误区进入了另一个误区,由原来传统模式中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到现在课堂成为了学生表演的舞台,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期刊
([1]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 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困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分层次的基于问题(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程序设计学习方法。包括: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情景案例、以培养“计算思维”为目标的宏观问题和以培养实际编
期刊
摘 要 教学个性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自我独特性的展示,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然而我国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现状十分严峻。学校因其过度规约的管理制度文化、过分功利的教学评价文化、“授—受”的师生文化和同化式的教师培训文化遏制了教学个性的形成。营造民主的管理制度文化、生成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文化与完善注重教师自我反思的培训文化将是培育教学个性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