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操学习七法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操教学有难度,因为广播操学习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学,老师教的累。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一、符号记写法
  即将每节操的名称和动作用简明的语言或图示记写下来,注明拍数,以便在课后练习忘记动作时加以提示。这种方法在学生初学动作时使用效果较好。一般来说,学生刚学习一个新动作,第一遍只是个大概印象,第二遍有点熟悉,第三遍比较清晰,第四遍就可以单独练习了。练习中,发现有不会的地方再重点去教学,这样才有针对性,就能促进学生很快地掌握动作,把握住每节操的前后顺序和要领。
  二、想象练习法
  即靠大脑表象进行的虚拟练习。这是意念训练和肢体训练的结合,它必须是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后采用,以让学生完全靠记忆,将整节操的动作表象在头脑中进行操练,以熟练地掌握动作。教师要提醒学生的是,每节操之间的连贯,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找到适宜自己的记忆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不要去看别人的动作,要靠自己去想象、回忆每节操的动作要领以及各动作之间的过渡要领,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和贯通,只有想不起来时才可以去看一看他人的动作。想象练习后,可以让学生再观看教学录像,边看边模仿做,注意未掌握的动作,重点看,重点练,效果会更好。
  三、累进练习法
  一般情况下,前一节操较巩固了,再去学下一节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把新学动作单独练习熟练,再与前面的节数合起来练习,依次完成上下套动作。喊口令或者听音乐进行动作复习时,开始不需要过于强调动作的标准或细节,但要知道大致的动作路线,注意每节操的连贯过渡,让每个动作能跟上口令或音乐节奏,最终逐步熟悉动作套路。每学完一节新操后,必须要从头到尾连续性练习一遍。这样不断地滚动推进,直到学完整套动作。待熟练套路后再练单个较难的精细动作或没有掌握的动作。
  四、口令提示法
  在学生动作不熟练或不能顺利连贯动作的情况下,教师及时利用口令、形象的语言来提示,使学生对下一个动作能超前回忆,顺利完成下一个动作。如“12向左转”,“34体前屈”,“56踢腿”,“78蹲下”或“下一节体侧运动”,“体转运动”等等,都适宜利用口令提示法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使其迈过练习的难关。
  五、重复、交替练习法
  重复、交替练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人数、要掌握的动作,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小组,进行重复、交替的练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学习,相互分析纠正错误的能力,同时有了别人的关注,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每个小组有了体力调节的时间,有了反思的时间,有利于控制练习密度和练习运动负荷。在一组做动作时,其他组同学要边看边思考,练习后要进行讨论,相互纠正和指导,取长补短。学习广播操,一般先学操的完整动作,如果动作不太难,就不需教师特别讲解、示范,而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掌握动作。当动作较熟练或是为了加大强度时,可以伴随音乐将全套动作连续完成,多跟音乐重复练习几次,采用上述方法直到练熟为止。
  六、重、难点突出法
  对广播操中的难点动作、复杂动作要重点对待,做到重点讲解和示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演示,给其他学生一定的机会和时间去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思考并评价后,教师再启发、讲解、示范。当广播操动作中有特别难的、路线复杂的,可以将复杂动作以慢动作练习,分解各节的每个动作,注重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也可将此节操暂停练习,继续学习其他动作,待学完整套操后再强化练习最难节次的动作;还可将一节复杂动作进行分段,各段全部学完后,再连续为成套动作练习。把重点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应该先强调重点,结尾时候再强调一下重点。
  七、动作迁移法
  动作迁移是体育学习中的一种主要规律。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规律来实施广播操教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不要一下子将一节操所有动作内容都教给学生。在教每一节动作时,可将左边的动作教会后,让学生体验将左边的动作迁移到右边做,激发学生积极地动脑,萌发学生创新动作的欲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总之,在教学广播操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要给学生设立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同时根据图解或光盘自学,自主练习,在小组内展示,并能在全班展示,提高广播操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广州市2003年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2004年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以来,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三个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工
学校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外运动队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训练水平的高低。如何抓好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训练水平,这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一、功利化倾向明显    有一部分学生当初参加训练的动机就是比赛获得名次,这样在高考保送时可以加分。这种保送加分制度就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功利”起来,这种“功利化”倾向必然
一、我国职业学校体育课分组教学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开始认识到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学生个体差异,出现了按兴趣分组、按水平分组等分组形式,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已经开始摸索合理的素质教学方式。随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分组教学的摸索和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分组教学在一步步完善,朝着合理、正规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职业学校体育课分组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建立
在大冬会期间,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接受了记者采访。首先他介绍了第24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主要特点:第一,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次大冬会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往往大冬会都是欧美国家
深圳市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校体育从小到大,在短短30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背景,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有目的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
2001年,北京市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整体部署,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方案作了修订,并形成了北京市的《体育与健康
对于校队运动员,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使他们合理地规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呢?这几年,在校队训练管理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如下方法:  一、制定严格的训练队纪律  根据校队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制定了“十四条禁令”:不无故旷课;不打架斗殴;不以大欺小、侮辱同学;不抽烟;不早恋;不进网吧;不破坏公物;不爬墙头;不在校外租房子;不说脏话;不顶撞或辱骂老师;不携带凶器;不看不健康
一、增强体能训练    第一阶段,用2-3个月的时间打基础, 进行慢速跑训练。而此阶段不直接进入快速度训练是因为,在开始阶段考生体质较差,健康水平较低,内脏功能与运动系统功能都较低下,都较脆弱,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更为低下,是根本不能进行快速度训练的,远远达不到快速度训练所需的基本条件,内脏功能与生理负荷远远达不到快速度训练所需的高速度、高强度、高体质的要求。如果违反这个科学规律,进行蛮干,强迫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