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在高校的教学与传承——以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音乐学院伊山民间音乐系为例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东北部被称为“伊山”(Isan)地区,位于湄公河(Mahohong)西岸的呵叻高原(Korat Plateau),毗邻老挝、柬埔寨,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伊山”在梵语中便为“东北”,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为佬族人,与毗邻的老挝人为同一族群,在传统文化上有很多的相似性.由于历史和政治背景、落后的经济以及与泰国其他地区文化差异性问题,这一地区的音乐文化曾长期受到其他地区的偏见和歧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伊山人离开家乡到曼谷等大城市寻找工作,伊山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音乐形式麽蓝(Mo Lam)开始在曼谷出现和传播.六七十年代冷战时期,麽蓝曾作为一种政治武器来抗衡毗邻国家老挝的宣传活动,随后泰国皇室和政府也有意识地在全国扶持与推广.目前伊山地区的以麽蓝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已经成为泰国音乐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其他文献
由雷佳发起并主导的“深圳声乐季”早就听说,但因我主要从事中外歌剧一度创作史论研究,对声乐和歌剧表演艺术关注不多.这次应雷佳之邀参加声乐季的部分活动,看到那么多有才华有潜力的年轻后生就声乐艺术和歌剧表演的学习与提高聚集于此,又有那么多专家就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学员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收获良多.深圳归来后,细细咀嚼、消化在声乐季的所见所闻,就声乐与歌剧命题触发若干思考,乃有此文.
期刊
从来“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①.但今日“客家山歌的原生态传播场依旧存在;客家山歌的舞台态传播场不断推出\'新创作品\',形成\'新客家山歌\'”②.“新客家山歌”还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客家族群中广泛传播,体现出“一带一路”所倡议的“文化包容”.关注客家山歌在新时代的“新变化”不仅是音乐学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学研究课题,更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民心相通”的国际关系学研究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