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三方面的重要责任。辅导员工作方法已经难以解决眼下所遇到的新问题,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探讨基于高职辅导员具备的素质,并进行工作实践,按照社会和企业要求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成合格的企业员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49-01
辅导员是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员之一,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搞好学生学业管理的一支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质量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差,自身素质低,思想简单,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就必须弄清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端正的因素,辅导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
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1.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群体,他们做事有热情,但易冲动;有志向,但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做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认准投入你所关爱的学生,消除师生的隔阂感,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2.辅导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辅导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辅导员必须在施教过程中用真心诚信对待学生,满腔热忱与学生真诚沟通,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一个平等和谐的平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真挚的友情。
3.辅导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由于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要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多样化问题,包括辅导员所学专业范围内的知识,专业以外的知识,甚至是思想道德、生活、情感、理念等诸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方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成长的需要。故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能力的开发者,这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其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即文化修养。因此,辅导员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4.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作为一名辅导员,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5.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及渊博的知识储备
学生最钦佩的老师,是那些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老师,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辅导员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辅导员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班级管理,还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
6.辅导员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
作为辅导员,是否能将学生的兴趣之火种、创造之欲求、求索之热情点燃,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学识,更取决于他的引导艺术。虽然学生学习成绩不高,但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辅导员必须善于挖掘、调动学生的潜能,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支持学生的创造热情。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当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创造的欲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探索知识之洪流中去,开创21 世纪美丽新世界。
二、辅导员工作的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特征是,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成果多样化,教师的角色从教学中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辅导员应该积极参与到项目教学中,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项目教学其特点教学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四个阶段。下面根据每一个阶段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和内容进行阐述。
1.准备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端正学习风气
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在精神上物质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及社会活动。学生担任社会工作,不仅可提高人际交往和应变能力,更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班级建设、活跃班级气氛、加强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集体凝聚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更进一步促进学习。
2.设计阶段加强专业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辅导员要首先对所带专业有所了解,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学生入学后大部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只有模糊的概念。因此,除学校、学院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外,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个别交流等方式对所带班级的专业设置、特色、学习方式、就业形势进行解读,同时这也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好机会。
3.实施阶段树立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环节,辅导员和学生都要灵活地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实施。辅导员不仅要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把握,还要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及时协调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行为。由于高职学生的能力较差,可能出现因项目成员不和的各种因素造成项目流产的可能。在此阶段辅导员必须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地指导学生继续推动项目的实施,切忌出现不了了之行为。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学生能逐步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班风。
4.总结阶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及时间意识
项目总结阶段是整个项目的重要阶段,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项目总结阶段需要学生提交项目执行材料、登记项目仪器药品的使用等情况。是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辅导员应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学会自我的管理,同时加强时间意识,不能养成拖延的习惯。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高职教育形势的新发展,高职辅导员应不断探索辅导员工作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学生为本,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理念,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12.3
[3]赵健芸.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中华教育教学文丛.2010.2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49-01
辅导员是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员之一,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搞好学生学业管理的一支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质量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差,自身素质低,思想简单,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就必须弄清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端正的因素,辅导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
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1.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群体,他们做事有热情,但易冲动;有志向,但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做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认准投入你所关爱的学生,消除师生的隔阂感,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2.辅导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辅导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辅导员必须在施教过程中用真心诚信对待学生,满腔热忱与学生真诚沟通,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一个平等和谐的平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真挚的友情。
3.辅导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由于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要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多样化问题,包括辅导员所学专业范围内的知识,专业以外的知识,甚至是思想道德、生活、情感、理念等诸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方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成长的需要。故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能力的开发者,这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其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即文化修养。因此,辅导员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4.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作为一名辅导员,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5.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及渊博的知识储备
学生最钦佩的老师,是那些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老师,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辅导员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辅导员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班级管理,还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
6.辅导员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
作为辅导员,是否能将学生的兴趣之火种、创造之欲求、求索之热情点燃,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学识,更取决于他的引导艺术。虽然学生学习成绩不高,但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辅导员必须善于挖掘、调动学生的潜能,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支持学生的创造热情。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当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创造的欲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探索知识之洪流中去,开创21 世纪美丽新世界。
二、辅导员工作的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特征是,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成果多样化,教师的角色从教学中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辅导员应该积极参与到项目教学中,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项目教学其特点教学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四个阶段。下面根据每一个阶段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和内容进行阐述。
1.准备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端正学习风气
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在精神上物质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及社会活动。学生担任社会工作,不仅可提高人际交往和应变能力,更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班级建设、活跃班级气氛、加强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集体凝聚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更进一步促进学习。
2.设计阶段加强专业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辅导员要首先对所带专业有所了解,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学生入学后大部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只有模糊的概念。因此,除学校、学院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外,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个别交流等方式对所带班级的专业设置、特色、学习方式、就业形势进行解读,同时这也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好机会。
3.实施阶段树立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环节,辅导员和学生都要灵活地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实施。辅导员不仅要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把握,还要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及时协调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行为。由于高职学生的能力较差,可能出现因项目成员不和的各种因素造成项目流产的可能。在此阶段辅导员必须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地指导学生继续推动项目的实施,切忌出现不了了之行为。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学生能逐步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班风。
4.总结阶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及时间意识
项目总结阶段是整个项目的重要阶段,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项目总结阶段需要学生提交项目执行材料、登记项目仪器药品的使用等情况。是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辅导员应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学会自我的管理,同时加强时间意识,不能养成拖延的习惯。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高职教育形势的新发展,高职辅导员应不断探索辅导员工作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学生为本,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理念,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12.3
[3]赵健芸.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中华教育教学文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