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的择取考释,分析这些词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以从中管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同时还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词语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说文解字》 女性 文化蕴含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女部字共有238个,重文14个,新附字7个,在全书中属较大的部类。在现今通用的《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中,这类字所占比重仍旧很大。我们择取代表性汉字进行分析,以管窥中国古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一 姓氏体现的至尊身份
“姓”的出现,一是体现氏族的血缘关系,它成为氏族间团结的纽带;二是它具有“别婚姻”的重要作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并附《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古代的姓字从女,表明古代女性是社会的主体,担负着繁衍人类的重要任务。
二 人生经历的被动与无奈
这类字在女部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女性一生经历的缩影。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用二十几个字,便概括了古代一名普通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其身份的相应变化。女性从出生、长到十五岁,便称作“奼 ”,《说文解字》曰:“奼 ,少女也。”行笄礼之后,就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行婚事,此时需要“媒”、“妁”的谋合和斟酌,称为“娉”。《说文解字》曰:“娉,问也。”之后,女性便吹吹打打“嫁”婆家,婆家欢欢喜喜“娶”新妇。“嫁”《说文解字》:“女适人也。”如果说“嫁”字并不能体现女性地位的低下,那么这个“娶”字的含义便能淋漓尽致地揭示出妇女在婚姻制度中所处的卑微和受歧视的境地。
《说文解字》曰:“娶,取妇也”。“娶”在《诗经》和一些重要经书中常写作“取”,《说文解字·又部》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所谓“取左耳”是指在古代打仗时,胜利一方抓住了俘虏或战死的敌人,割下他的左耳作为凭证,以此记功。许慎以“取”表示“娶“的意思,透露出古代婚俗中存在着掠夺,即抢婚这样一个事实。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统治压迫的地位,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会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三 家庭、社会地位的低下
女性的家庭地位和角色可以从”妻“、”妇“字加以考察。《说文》:“妻,妇与夫齐也。从女从中,从又。又,持事妻之职也。”意思是妻子是和丈夫齐肩而立的,同时妻子的职责是操持家务,看起来似乎妻子的地位是很高的,其实不然。所谓与夫齐肩乃是相对其他小妾而言的。可见,即使在妻妾群中位于最尊之位,跟丈夫比起来仍然无法相提并论。
《说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地。”意思是说,妇是服侍家事的人。很明显,妻子的职责之一是为丈夫做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另据《白虎通》:“嫁娶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可见,妻子的另一重大责任是服侍公婆与丈夫。妇女在家庭中责任重大和地位低下形成鲜明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所有的女性称谓中,如“姑”、“嫂”、“威”等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说文解字》曰:“姑,夫母也。从女,古声。”即结了婚的女子称丈夫的母亲为姑。《说文解字》中又说:“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就是说妻子在家中事无巨细都要告诉丈夫的母亲,听从她的指导受其监督,并且汉代以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成为“妻”的行为标准。“威”的权利尤其体现在家庭内部婆媳关系上,从这两个字的意思和联系上我们确实能窥见古代婆婆的威严和权力。还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姐”。
《说文解字》曰:“姐,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在东汉蜀地用“姐”专指“母亲”,而且这个“姐”字从“且”孳乳,而“祖宗”的“祖”也从“且”得声,可见其权威。《说文解字》曰:“嫂,兄妻也,从女,叟声。”段玉裁认为“嫂者,尊严之,嫂犹叟也。叟,老人之称也,按,古者重男女之别,故于兄之妻尊严之,于弟之妻卑远之,而皆不为服。男子不为兄弟之妻服,犹女子不为兄弟服也”。段玉裁的注解解释了“嫂”字字形所蕴涵的文化含义。
这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与女子有关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观念,也是妇女地位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最突出的表现。封建社会的广大妇女备受欺辱和束缚,但单就其个体来说,她们的权利和地位又是不均等的。
另外,在《说文解字》中有很多从“女”的汉字多半是些古代女子的字或号。如“娥”是帝尧之女舜妻娥皇的字;“嫄 ”是台国之女周弃母的字;“娀 ”是帝高辛之妃契母的号。此外,还有媊 、媭 、妸 、嫽 等。这些专字的创造和编纂,一方面说明这些女性受到尊敬和爱戴,另一方面也说明“字”对女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 品质德行的蔑视
在《说文解字·女部》中,带有轻视、贬斥意义的“女”部字包罗万象。这类字有六十多个,在女部字中的比重很大,这些字在一定层面上也能反映古人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但更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极度蔑视。
有的表示相貌丑陋,不柔媚,如“姡 ”、“ 婓”等;有的表示行为不良,表示轻侮、不恭敬的有“嫚 ”、“媟 ”等;表示不顺从的有“婼 ”、“婞 ”等;表示插话的字有“嫸 ”;表示诽谤、诬陷的有“姗”等;表示淫乱、私通的字有“姦 ”、“淫”、“姘”等。
通过典型例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人造字之初对事对人所持的观点与看法。如无论是“妇妒夫”的“妒”字,还是“夫妒妇”的“ 媢”字,均以女旁造字。由此可见,在造字的思想源头上,人们认为这种恶习完全始于女性。这些字实际上是从做人和品德上对女性的彻底否定,是男性对女性的侮辱和歧视。
我国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子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尤其是思想认识方面对女性的评价由高到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从《说文解字·女部》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的对比中显而易见。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女部中的很多字,在文字的发展进程中形符发生了变化,不再从属女部。如“ 嫚”改为“慢”、“ 婬 ”改为“淫”、“嫯 ”改为“慠 ”、“媮 ”改为“偷”、
“嬬 ”改为“懦”、“ 媿”改为“愧”、“嬾 ”改为“懒”等等。这种嬗变一方面说明古时造字者对女性的歧视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歧视、偏见、强权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的改变之艰难。
五 对女性的赞美
《说文解字·女部》中有很多字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喜爱,共计七十九个。许慎首先以“始”开端。《说文解字》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所谓“女之初”,即指作为女人之初。闻一多先生明确指出“始”是指女性对初次性生活的体验。表示喜爱之义的字还有“妩”、“ 嬩”、“媚”等。
许慎解释了女子引人喜爱的各种原因。其一是外在美,表示女性容貌的字数量庞大,表示容貌美丽的字有“媄 ”、“好”、“娇”、“娧 ”;表示眉目动人的有“ 婳”、“娃”;表示身材美的有“嬥 ”、“嫣”;表示女性娴雅轻盈、婀娜多姿的体态美的字有“姽”。具备外在美的美女被称为“妭 ”、“媛”。
其二是内在美,这类字也很多。表示性情幽雅娴静的字有“娴”、“婧”;表示小心谨慎的字有“嫡”、“嫇”;表示天性乐观善笑的字有“妗”;表示做事详查细审的字有“娕”;表示巧慧的字有“妍”;表示贞节专一的字有“妌 ”;表示女子顺从丈夫的有“旻 ”。
男权社会给女性强加的外在标准,使女性不得不根据他们的意志行事。而女性就是在“为悦己者容”和“为祸水”的夹缝中扭曲地生存。“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现象,封建社会贯以始终。
六 对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思考
《说文》中诸多的女部字,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表婚姻家庭和道德的女部字更多的是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无人身自由,这些汉字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照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看清女性地位由母系氏族社会的至尊到父系氏族社会下的低微、卑贱。
从亲属称谓到女人生活的私人化空间,都有统一的不可违背的社会规范,还有对女人有德和无德的界定。在诸方面中,最深重的一层是在精神方面对女性的压抑。中国古代女子从出生便被视为无用之人——“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 ,载弄之瓦。”(《大戴·礼记》)成人之后,更无人身自由——“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也可以这么说,文字为我们保存了一个历史真像。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中华书局,1987年。
[4] 班固等:《白虎通》,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年。
[5] 姜跃滨、章也:《浮出翰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6]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
作者简介:马芳,女,1974—,山东苍山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工作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说文解字》 女性 文化蕴含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女部字共有238个,重文14个,新附字7个,在全书中属较大的部类。在现今通用的《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中,这类字所占比重仍旧很大。我们择取代表性汉字进行分析,以管窥中国古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一 姓氏体现的至尊身份
“姓”的出现,一是体现氏族的血缘关系,它成为氏族间团结的纽带;二是它具有“别婚姻”的重要作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并附《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古代的姓字从女,表明古代女性是社会的主体,担负着繁衍人类的重要任务。
二 人生经历的被动与无奈
这类字在女部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女性一生经历的缩影。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用二十几个字,便概括了古代一名普通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其身份的相应变化。女性从出生、长到十五岁,便称作“奼 ”,《说文解字》曰:“奼 ,少女也。”行笄礼之后,就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行婚事,此时需要“媒”、“妁”的谋合和斟酌,称为“娉”。《说文解字》曰:“娉,问也。”之后,女性便吹吹打打“嫁”婆家,婆家欢欢喜喜“娶”新妇。“嫁”《说文解字》:“女适人也。”如果说“嫁”字并不能体现女性地位的低下,那么这个“娶”字的含义便能淋漓尽致地揭示出妇女在婚姻制度中所处的卑微和受歧视的境地。
《说文解字》曰:“娶,取妇也”。“娶”在《诗经》和一些重要经书中常写作“取”,《说文解字·又部》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所谓“取左耳”是指在古代打仗时,胜利一方抓住了俘虏或战死的敌人,割下他的左耳作为凭证,以此记功。许慎以“取”表示“娶“的意思,透露出古代婚俗中存在着掠夺,即抢婚这样一个事实。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统治压迫的地位,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会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三 家庭、社会地位的低下
女性的家庭地位和角色可以从”妻“、”妇“字加以考察。《说文》:“妻,妇与夫齐也。从女从中,从又。又,持事妻之职也。”意思是妻子是和丈夫齐肩而立的,同时妻子的职责是操持家务,看起来似乎妻子的地位是很高的,其实不然。所谓与夫齐肩乃是相对其他小妾而言的。可见,即使在妻妾群中位于最尊之位,跟丈夫比起来仍然无法相提并论。
《说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地。”意思是说,妇是服侍家事的人。很明显,妻子的职责之一是为丈夫做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另据《白虎通》:“嫁娶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可见,妻子的另一重大责任是服侍公婆与丈夫。妇女在家庭中责任重大和地位低下形成鲜明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所有的女性称谓中,如“姑”、“嫂”、“威”等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说文解字》曰:“姑,夫母也。从女,古声。”即结了婚的女子称丈夫的母亲为姑。《说文解字》中又说:“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就是说妻子在家中事无巨细都要告诉丈夫的母亲,听从她的指导受其监督,并且汉代以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成为“妻”的行为标准。“威”的权利尤其体现在家庭内部婆媳关系上,从这两个字的意思和联系上我们确实能窥见古代婆婆的威严和权力。还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姐”。
《说文解字》曰:“姐,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在东汉蜀地用“姐”专指“母亲”,而且这个“姐”字从“且”孳乳,而“祖宗”的“祖”也从“且”得声,可见其权威。《说文解字》曰:“嫂,兄妻也,从女,叟声。”段玉裁认为“嫂者,尊严之,嫂犹叟也。叟,老人之称也,按,古者重男女之别,故于兄之妻尊严之,于弟之妻卑远之,而皆不为服。男子不为兄弟之妻服,犹女子不为兄弟服也”。段玉裁的注解解释了“嫂”字字形所蕴涵的文化含义。
这类女部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与女子有关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观念,也是妇女地位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最突出的表现。封建社会的广大妇女备受欺辱和束缚,但单就其个体来说,她们的权利和地位又是不均等的。
另外,在《说文解字》中有很多从“女”的汉字多半是些古代女子的字或号。如“娥”是帝尧之女舜妻娥皇的字;“嫄 ”是台国之女周弃母的字;“娀 ”是帝高辛之妃契母的号。此外,还有媊 、媭 、妸 、嫽 等。这些专字的创造和编纂,一方面说明这些女性受到尊敬和爱戴,另一方面也说明“字”对女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 品质德行的蔑视
在《说文解字·女部》中,带有轻视、贬斥意义的“女”部字包罗万象。这类字有六十多个,在女部字中的比重很大,这些字在一定层面上也能反映古人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但更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极度蔑视。
有的表示相貌丑陋,不柔媚,如“姡 ”、“ 婓”等;有的表示行为不良,表示轻侮、不恭敬的有“嫚 ”、“媟 ”等;表示不顺从的有“婼 ”、“婞 ”等;表示插话的字有“嫸 ”;表示诽谤、诬陷的有“姗”等;表示淫乱、私通的字有“姦 ”、“淫”、“姘”等。
通过典型例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人造字之初对事对人所持的观点与看法。如无论是“妇妒夫”的“妒”字,还是“夫妒妇”的“ 媢”字,均以女旁造字。由此可见,在造字的思想源头上,人们认为这种恶习完全始于女性。这些字实际上是从做人和品德上对女性的彻底否定,是男性对女性的侮辱和歧视。
我国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子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尤其是思想认识方面对女性的评价由高到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从《说文解字·女部》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的对比中显而易见。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女部中的很多字,在文字的发展进程中形符发生了变化,不再从属女部。如“ 嫚”改为“慢”、“ 婬 ”改为“淫”、“嫯 ”改为“慠 ”、“媮 ”改为“偷”、
“嬬 ”改为“懦”、“ 媿”改为“愧”、“嬾 ”改为“懒”等等。这种嬗变一方面说明古时造字者对女性的歧视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歧视、偏见、强权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的改变之艰难。
五 对女性的赞美
《说文解字·女部》中有很多字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喜爱,共计七十九个。许慎首先以“始”开端。《说文解字》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所谓“女之初”,即指作为女人之初。闻一多先生明确指出“始”是指女性对初次性生活的体验。表示喜爱之义的字还有“妩”、“ 嬩”、“媚”等。
许慎解释了女子引人喜爱的各种原因。其一是外在美,表示女性容貌的字数量庞大,表示容貌美丽的字有“媄 ”、“好”、“娇”、“娧 ”;表示眉目动人的有“ 婳”、“娃”;表示身材美的有“嬥 ”、“嫣”;表示女性娴雅轻盈、婀娜多姿的体态美的字有“姽”。具备外在美的美女被称为“妭 ”、“媛”。
其二是内在美,这类字也很多。表示性情幽雅娴静的字有“娴”、“婧”;表示小心谨慎的字有“嫡”、“嫇”;表示天性乐观善笑的字有“妗”;表示做事详查细审的字有“娕”;表示巧慧的字有“妍”;表示贞节专一的字有“妌 ”;表示女子顺从丈夫的有“旻 ”。
男权社会给女性强加的外在标准,使女性不得不根据他们的意志行事。而女性就是在“为悦己者容”和“为祸水”的夹缝中扭曲地生存。“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现象,封建社会贯以始终。
六 对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思考
《说文》中诸多的女部字,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表婚姻家庭和道德的女部字更多的是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无人身自由,这些汉字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照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看清女性地位由母系氏族社会的至尊到父系氏族社会下的低微、卑贱。
从亲属称谓到女人生活的私人化空间,都有统一的不可违背的社会规范,还有对女人有德和无德的界定。在诸方面中,最深重的一层是在精神方面对女性的压抑。中国古代女子从出生便被视为无用之人——“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 ,载弄之瓦。”(《大戴·礼记》)成人之后,更无人身自由——“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也可以这么说,文字为我们保存了一个历史真像。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中华书局,1987年。
[4] 班固等:《白虎通》,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年。
[5] 姜跃滨、章也:《浮出翰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6]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
作者简介:马芳,女,1974—,山东苍山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工作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