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英时态对比对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来源 :留学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和英语作为不同语系的语言,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对汉英时态的表达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探讨了时态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汉英时态对比;英语学习;启示
  一、汉语时态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1.汉语时间的表示方法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在词性上为孤立语,词的形态曲折变化较少。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或完成与否依靠其他词汇手段,而不是靠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汉语的动词不体现现在时和过去时。但汉语动词体现“态”,一般来说有三种:进行、完成和过去,分别用“着”、“了”、“过”三个动态助词放在动词后体现。汉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汉语的动词没有严格意义的时态变化,只能用分析性手段来表示行为或状态在某一时间内存在或延续。如使用时间名词、副词、助词、语境、动词重叠式等。例如:
  ①下个月我要去度假。(时间名词表将来时态)
  ②我刚刚去看了看她的孩子。(时间副词表过去时)
  ③他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了。(助词表完成时)
  由此可见,汉语没有语法学上体现在动词身上的“时”,谓语动词不论在何时发生,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如:“学习”,不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的事,都是一个读音xuéxí,不会有其他读法。
  2.汉语时态的分类
  汉语里经常用副词和动态助词来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而时间主要由时间词、表示时间的副词或词组来表示。例如:汉语里用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完成,但动作并不一定都是在过去发生的。例如:“他来了”只能表示“来”的动作已完成;而在“昨天他来了”和“你看,他来了”里才表示动作实现和完成的时间是“昨天”和“现在”。如果要表示将来完成,还要具备其他条件。
  汉语中常见的几种动作状态为:进行态、持续态、完成态、变化态及经历态。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表现形式:
  ①进行态的表现形式
  汉语里,要表示一个动作正在进行,可以在谓语动词前边加副词“正”、“在”或“正在”,句尾加上语气助词“呢”。基本格式是:
  主语+状语+谓语+(宾语)+(呢)
  他们正在吃饭呢。
  ②动作的持续态
  汉语里要表示一个动作或动作结果的状态在持续,可在谓语动词后边加动态助词“着”。基本格式是:
  主语+谓语+着+(宾语)
  他走着。
  ③动作的完成态
  汉语里要表示一个动作完成,可以在谓语动词后边加上动态助词“了”。基本格式是:
  主语+谓语+了+(宾语)
  他去了天津。
  ④动作的变化态
  汉语里要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变化时,可以用副词“要”和语气助词“了”形成的“要……了”。基本格式是:
  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了
  小丽要走了。
  ⑤动作的经历态
  汉语里要表示曾经有某种经历时,可以在谓语动词后面加上动态助词“过”。基本格式是:
  主语+谓语+过+(宾语)
  我去过美国。
  二、英语的时态的表达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与汉语不同,英语的时态依靠动词的变化和时间状语来体现,即英语句子,都会涉及到时态问题。因为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动词,而后者总是用于某一时态。英语时态分为16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以及这四者的进行时、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英语中,时态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类:动词本身、时间名词和副词及助动词。
  1.动词本身的时态变化是体现英语时态最基本的方式,动词的时态变化包括动词原型、过去时、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例如:
  ①Who are you doing? (现在分词表示现在进行时态)
  ②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动词过去式表示过去时态)
  ③He has studied English for 5 years.(过去分词表示现在完成时态)
  2.时间名词和副词可以体现英语时态,例如:
  ①They are eating now.(时间名词表现在进行时)
  ②My sister has been a teacher for 7years.(时间名词表完成时态)
  ③He just visited Beijing.(时间副词表过去时态)
  和汉语不同的是,英语的时间名词和副词必须配合动词本身的时态变化或
  助动词一起使用,否则就是语法错误。
  3.英语没有助词,它除了采用动词本身的时态变化,还借助助动词来体现句子的时态。例如:
  ① He didn’t return home until 11 o’clock.(助动词表示一般过去时)
  ②I will be home at 11.(助动词表示一般将来时)
  总的说来,英语时态的规律性很强,动词随时态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
  三、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运用“比较法”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手段。
  时态差异只是汉英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比较法”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既能让我们对本族语有进一步了解,又能帮助我们了解英语的特点。深刻认识到二者的异同,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比较法”,不仅需要,也具有可能性。因为人类的语言虽然不同,带有各自的文化烙印,但语言间有某些内在的共同规律。这也是翻译能够得以进行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外语言学家编写了不少汉语和其他语言语法比较的书,如《汉英比较语法》、《汉日比较语法》等。这些研究成果应当受到英语学习者的关注,并将他们用于英语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美芳.小议汉英语言中的时态对比[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牟桂芳.英汉语动词对比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4]李铁根.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2(3)
其他文献
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是继承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对如何促进广西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融合形成了体育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广西现居住着11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既是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又是
【摘 要】文学翻译的意境传达首先要求传达文化意境。本文在总结奈达、张谷若的翻译理论和译作基础上,就文化意象、词义的联想、音韵在文学翻译中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神韵所起的巨大的作用作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意境;文化意象;词义联想;音韵  一、引言  张谷若汉译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作品享有美誉,他的译著在当时向国人介绍了英国的风貌,被称为“哈代的东方知音”。哈代善于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