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厉害”的班主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最初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就曾有经验丰富的前辈好心地告诉我:“当班主任,一定要厉害点。孩子都是只能给好心不能给好脸的,你对他们厉害点,他们才会害怕你,这样你才能管得住学生管理好班级。”年轻的我,自然对前辈的经验深信不疑,便很努力地板起脸来做一个厉害的班主任。平时,我就对他们要求极其严格。一旦有学生违纪违规,我立即会对他进行疾言厉色的批评,长篇大论,不依不饶。
  成为一个“厉害”的班主任之后,我尝到了一定的甜头。比如,学生大都很害怕我,甚至有胆小的同学,在听到我叫他名字的时候,都会吓得发抖。很多时候,我在班里说一不二,学生对我说的话不敢辩解,对我做的决定不敢有异议。表面上看,在我这个“厉害”的班主任面前,他们表现得还是比较乖的。
  可是,令我感到生气的是,仍然有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曾经犯过的错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积累了些许教学经验并且逐渐学会观察学生表情了解他们想法之后,我却发现,当我严厉地批评他们时,那眼里的敬畏中,分明还隐含着许多反感的成分。看着别班的同学跟班主任亲密无间的样子,我多少有了些失落,还有了些困惑。
  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中国青年报》上一篇题为《报复与报答》的文章,内容讲的是同一个班里先后两个班主任的真实经历。起初那位兢兢业业的G老师,虽然用尽各种方法管理和处罚学生,但是她不仅没有得到学生的敬畏,而且还遭到了全班同学的报复。后来那位和颜悦色的T老师,却用她温言细语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全班同学,获得了孩子们发自内心并付诸行动的报答。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心里那个要做一个“厉害”班主任的信念动摇了。这时候,我又想起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冬爷爷的两个孙子打赌,怎样让一个樵夫脱下他的棉衣。一个狠狠地刮北风,想要把樵夫的棉衣刮掉,可想而知,当然是以失败告终。另一个呢,他却让太阳暖暖地晒在樵夫身上。而樵夫一边干活一边晒着太阳,觉得越来越热,于是就把棉衣脱了。
  至此,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平时的做法,发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难免会说一些过激的话。可是这样的语言,除了带给学生伤害并激化我和学生的矛盾之外,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我终于决定,做一个不那么“厉害”的班主任。
  那么,怎样做一个不“厉害”的班主任,但是又能有效地管理学生呢?在经过了数年的摸索之后,我总结出了这样两点经验。
  一是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我们常常说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由于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表现也是千差万别。这样的情况,决定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绝对不能用死板僵化的统一模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处理每一个问题。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有时候,未必要用所谓“厉害”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学生,也一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是犯了错误而不自知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找到症结,然后再对症下药,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常常会因一时冲动犯下各种错误。此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指导教育的作用,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或许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吧,很多班主任听到学生犯错总是会忍不住怒发冲冠,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一顿。可是很多孩子这时候正值逆反期,所以遇到老师疾言厉色的批评时,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反之,当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时,老师说的话无论对他多有教益,他都是听不进去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岂不成了无用功?所以,不妨换一种方式,站在他的角度,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能效果会更好。
  比如,前两天我班另一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周日在家私自改动了校裤样式。周一升旗的时候,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本来,不准私自改动校裤这个问题,我早已三令五申,不仅在班里讲了无数遍,就是家长会上也讲了很多遍。所以,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非常生气。于是,我打电话给这位同学的母亲,准备叫她到学校来处理这件事。没想到,这位同学的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在孩子父亲的陪同下去上海看病了,而这位同学这两天都是在爷爷奶奶家住的。听到这个情况,我沉默了,略略思索一番,考虑到这位同学平时性格比较倔强之后,我放弃了叫她家长过来一起狠狠批评她一顿的想法。在课间,我将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关切地问了她母亲的病情,然后顺着这个话题说:“你看,人家都说了,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那么,现在妈妈病了,作为贴心小棉袄,你应该怎样做呢?”她低下了头,没有说话。我又接着说:“作为女儿,妈妈已经病了,爸爸都陪她去治病了,那么首先是不是应该管好自己,这时候不再做叫他们担心或者不高兴的事情?我知道,你改动校裤是为了好看,可是这个好看的代价是违反校纪校规,影响班级的形象,而且还会叫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担忧生气,是不是有点不应该呢?”孩子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强忍着即将掉出来的眼泪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中午就把校裤改回来,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了。”她说到做到,中午果然把校裤改好,下午还特意来找我,叫我看她的校裤已经合格了。
  我在为自己又妥善而圆满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喜悦的同时,也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做班主任未必要用所谓“厉害”的办法才能教育好学生。相反,我觉得我对学生和颜悦色,学生反而更愿意接受我所讲的道理,使我的教育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而我自己,也完全不必因为学生不听话、顶嘴等问题,把自己气得七窍生烟了。
  时至今日,我仍旧是一位班主任,但不再是一名“厉害”的班主任。而且我越来越深刻地认为,还是做一个不那么“厉害”的班主任更好!
其他文献
一、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来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爱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更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妈妈、老师等,他们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成长。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在模仿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有趣的示范引导,引起幼儿的关注,激发他们模仿探究的兴趣,并在操作中及时给予鼓励就可以了。 
期刊
说起“德”,德的作用是什么呢?在《论语》《为政篇》中,是这样阐述“德”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执政者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行之以德,民所环之,何其不昌也?其实类推一下,这个道理放在我们班级里同样适用,班级不就是一个小“国家”吗?“为政者”就是我们班主任了!同样的“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为班以德,哪里还有“治”不好的班级呢?班里同学最终都会“我为人人”,从而达到“人人
期刊
人活着其实就靠一口气,人体的健康,主要靠气来维持。然而这口气就是我们经常提的肺活量。针对当今初中生肺活量成绩不理想、学生升学压力大以及我们体育教师训练方法比较单一枯燥的现状,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发展规律以及科学的体育学理论,本论文准备从学会正确的呼吸,加强有氧运动训练,利用最精准的测量仪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等方法策略来提高中学生的肺活量。  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是及其重要的。有氧运动很多教师都使
期刊
一、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一)写作前有指导  作文前要有一周的时间准备,布置命题作文时,要有提出要求并作简短的作文指导,先让学生掌握各类命题作文的方法。如果确定了写作的题目,就指导学生审题;如果是给材料的作文命题,就主要指导学生如何选编材料,安排结构,这样的指导可以是先整体后个人;如果是半命题作文,要指导学生先确定写作对象,再确定写作方向。统一指导后学生有搜集了材料的就有针对地进行个
期刊
一、理论与实践的有序结合  (一)调查问卷的生成与分析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对全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从教师在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困惑与误区等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发现在科学区材料投放适宜性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自身原因,由于我园大部分教师是新入职教师,自身对科学领域的一知半解,导致对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把控并不准确;  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认识是不够的;作为
期刊
一、快乐多一些,呆板少一些  传统培智课堂呆板机械,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学习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智障生的身心发展,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我个人一直认为,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快乐的、充满灵性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是生命的碰撞,也是灵魂与精神的交融,这一定是快乐的、享受的。培智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思想交流的圣殿,更是情感的喷薄的火山口,所以,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重要领地。我们教师要打造
期刊
一、师生间信任的必要性  我曾经在2009年担任八年级的一个所谓差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正式走进课堂之前,我的耳边所听到的都是关于这个班的不好的评语:“这个班全校都有名”“教完这个班,再差的班也能教了”“一节课组织纪律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长”等。我带着这些话语,带着疑惑,充满自信地推开了教室的门。也许是第一节课的缘故,班里特别安静。我重点讲了几点关于学习的要求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做到“知己
期刊
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透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德育的“
期刊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摄入中热量的比例和静态生活方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了肥胖问题的日益凸现。目前肥胖已经成为颇令人担忧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全球都在关注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其中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且相对于成人肥胖来说青少年肥胖危害更严重。许多研究发现,肥胖学生由于体型的缘故,常常被同学取侮辱性的绰号并成为
期刊
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而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共同理想、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以学校文化为导向才能与之相融并促进自身的发展。本人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  以本人所在学校为例,我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