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性的关系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玉米茎秆蔗糖含量与玉米对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corn stalk rot)的抗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的含量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抗病的玉米杂交种的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蔗糖含量与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含量可作为选育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杂交种的生化指标.
其他文献
Mehlich法和电位滴定法研究表明 ,供试土壤胶体可变电荷量占总电荷量 (CECv/ CEC8.2 )的比例为33.6 4%~ 35 .5 8%;表面电荷量 CEC8.2 ,CECp 和 CECv 的大小次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电荷零点(PZC)大小与此顺序相反 ;同一土壤胶体其 PZC大小呈 Ca(NO3 ) 2 >KCl>Na NO3 的趋势 ,在 Na2 SO4介质中
以6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不育系同恢复系按NCⅡ(6×5)设计配成的3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杂种产量
对山羊胎儿肺泡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腺状期(第6~12周),终蕾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小管期(第13~14
景观植物管理查询系统(Landscape Pla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PMIS)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MIS)。LPMIS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Visual Basic6.0和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Acc
研究了超声波强度、处理时间、处理时溶剂用量、处理次数对华山松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超声波强度200 kW/m2,处理15 min,样品与溶剂比(g∶mL)为1∶7,超声波处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不育材料Shaan-GMS的转育系220AB和对照(6CA×220)F1为试材,分析了不育株和可育株不同大小花蕾及其雄蕊中同工酶和水溶性蛋白的电泳图谱.结果显示
以提高秸秆复合餐具耐水性为目标,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成型温度、压力、原料形态和施胶量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热
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从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出12个喹喏里西啶生物碱,即无叶豆碱,N-甲基金雀花碱,金雀花碱,白羽扇豆碱,黄华碱,臭豆碱,N-甲醛基金雀花碱,Dodecahyd
1998~2000年对烤烟成熟采收标准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结果表明,成熟采收标准为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4~6叶过熟后集中一次采收.成熟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