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友谊—2010”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夜中,涂有“八—”标识的运输机像一只大鸟默默地掠过山川。突然间,它的腹下绽开几朵降落伞,徐徐坠地,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起伏的山丘中。运输机继续飞行,继而消失在天际,好像从没有光临过这片区域。
  伞降的战士们并没有注意运输机的离去,他们利用定位设备再次确定了自己的位置,然后敏捷地向目标前进。
  数小时后,身着伪装服、脸上满是油彩的队长指挥大家停了下来,他们伏下身子、像一小片移动的草地一样匍匐前进:前面已经出现亮光,那是刚刚从山区越境而来的恐啼分子。
  在一个高处,特战队员启动侦察设备,恐怖分子营地的情况立刻清晰地出现在千里外的联合指挥部。在确定了这股恐怖分子的人数、武器装备和分布后,联合指挥官开始呼叫在外围待命的反恐特战分队:执行既定作战计划。
  在航空兵的掩护下,交战是激烈而快速的,许多恐怖分子在睡梦中被俘虏。有几个人趁着混乱跑向密林深处,他们刚刚坐下来想休息一下,就被另一组特战队员包围。恐怖分子发现,这些特战队员似乎与攻击他们的部队使用不一样的语言……
  上述好莱坞大片一样的场景,将出现在“友谊一2010”中巴反恐联合训练最后的实兵综合演练中。
  7月1日至11日,“友谊—2010”中巴反恐联合训练在中国宁夏青铜峡地区举行。这是中国、巴基斯坦两国继“友谊一2004”和“友谊—2006”之后举行的第三次反恐联合训练,也是中国特种部队营区第一次敞开大门接受外国军人人住训练。
  中方联训指导组组长、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副参谋长李富华大校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联合演习突出最后阶段的“演”,联合训练则突出过程之中的“训”,“联训更适合两国军人进行深层次交流,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两军特战队员的臂章图案有着相同内容:都包含利剑和闪电,这代表着特战队员闪电般的速度和利剑般的攻击力。
  本次双方出动的兵力规模并不算大,但从联合训练的组织形式到课目设置,从交流内容到深层互动,还是展现出诸多令人耳目—新的鲜明特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全程记录了此次联训。
  
  练大于演
  
  近年来,解放军与外国军队已举行过多场营连规模的反恐联演联训,一般都是陆军作战分队之间的联合训练,比如“突击—2007”中泰联合军事训练、“携手—007”和“携手—2008”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等。
  “与以往联训相比。这次强度更大、合成程度更高,动用的军种、兵种、装备也更多元。”李富华告诉本刊记者,这次没有叫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就是因为在最后的实兵综合演练中,解放军将出动空军运输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达成陆空高度协同的立体式联合战术行动。
  
  “之所以这样组训,是由演练的课题背景所决定的。”李富华介绍说,实兵综合演练将设想一股国际恐怖分子秘密潜入中巴边境地区,建立训练营地,企图对中巴边境地区重要目标实施恐怖袭击。中巴两国决定成立联合指挥部,抽调精锐兵力,在空军和陆航力量的支援配合下,对恐怖分子基地实施联合打击,粉碎其恐怖袭击图谋。
  本刊记者注意到,实兵综合演练的课题为“边境地区山地联合反恐作战”。李富华说。选择这样的课题有战略和现实考虑。
  ·
  “我们两个相邻的友好国家,在相邻的边界地区。同时受到恐际主义袭击,你方的恐怖分子跑到我这边来,我方的恐怖分子跑到你那边去了。联合反恐训练就是为了提高两国之间联手打击恐怖组织的能力。”李富华认为,两国军队之间语言不通,作战理念、作战样式、武器装备都有差异,如果平时不进行磨合训练,关键时刻很难做到真正“联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此次联训突出“训”,而不是“演”,意在从军事规律上提高两国反恐特战队员的协作能力,其实际意义远大于带有象征性的大规模联合演习。
  参加“友谊—2010”中巴反恐联合训练开训仪式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中将在致辞中也强调,此次联训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巴两国、两军友谊,增进军事了解与互信,促进军事交流与合作,提高联合反恐作战能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巴反恐联合训练巴方观摩团团长、巴陆军参谋局长卡利德·沙米姆中将在致辞中则表示,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全天候”的友谊,这种友谊超越了国界、深入人心。他说,此次双方派出精锐部队参加反恐联合训练,充分体现了两国共同战胜地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的决心和信心。
  
  互换武器
  
  在国际军事交流活动中,各国都把本国的武器装备视为高度机密。但在此次联训中,双方都把用于反恐训练和实战的武器搬E展台,体现充分互信。
  中方展示了轻武器、反恐装备、指挥侦察装备和机动装备4类39件(套)武器装备,许多是首次公开亮相。巴方则展示了手枪、步枪、狙击步枪、夜视装备和瞄准具5类26种武器装备,全部经受过反恐实战检验。
  中巴双方特战队员互相详细询问了对方武器的技术性能、使用技巧和战术要领,并总能得到满意的答复。随后,两国特战队员还进行了互换武器体验射击。
  此次中巴参训分队均为两国反恐精锐,有着各自的反恐技战术优势。中方参训的是兰州军区某特种大队特战8连,被称为“天狼突击队”。近年来,这支部队的特战队员在国际侦察兵比武中取得过优异成绩。
  巴方参训联队隶属于巴基斯坦陆军特种作战部队,长期在巴基斯坦北部边境与恐怖分子作战。巴基斯坦实行职业军人制度,此次参训部队平均年龄35岁,都是真正的“反恐老兵”。
  36岁的连指挥官尼亚兹少校已有10年战场经历,先后参加大小战斗50余次。他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这次特地挑选了实战经验丰富的士兵参加联训,就是为了与中国兄弟分享这些经验。”
  这次联合训练主要分三个阶段:展示交流、混编同训以及综合演练。
  在展示交流阶段后期,中方特战队员演示了反恐应用攀登、搏击技术、特种驾驶技术、反恐班组突入战术等课目。
  中方汽车特种驾驶分队还在综合训练场上,依次演示了钻火轮、飞跃跳台、紧急掉头等特技。中方特战队员随后演示了由某特战飞行器组成的突击编队。
  巴方参训分队先后进行了反恐射击、柔道、VIP(要员)护卫、狙击战术应用等4个课目的演示。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精彩的搏击仍为双方特战队员所欣赏。
  “每一个训练交流课目,都经过双方反复磋商、精心设计,力求把最精华的部分展示出来。”李富华告诉记者,促进两军在反恐特战领域务实交流、相互受益,是贯穿此次联训的主线。
  他舉例说,巴方特战队员在演示中所体现的VIP保护原则,对中方特战队员来说极具启发价值,“中 国反恐特战队员对保护VIP比较陌生,而在恐怖袭击频发的巴基斯坦,这种对重要人物的贴身防护用途很广。”
  
  “one two”代替“一二”
  
  在混编同训中,双方队员被混编成A、B两个连队。A连由中方2个排、巴方1个排编成,中方连长担任指挥官;B连由巴方2个排、中方1个排编成,巴方连长担任指挥官。开训后,无论训练交流还是开展文体活动,都以A连和B连为单位组织實施。
  中方联训指导组成员、兰州军区某特种大队部队长王炳军对本刊记者说,中巴双方特战队员混合编组一起训练,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月4日和5日两天,特战队员们先后进行了体能与格斗、射击技能、猎人障碍、楼房攀登和滑降技术等课目的混编同训。为了让双方官兵尽快融合在一起,A连和B连不约而同地用“onetwo”的英文口令代替双方用母语喊“一二”。
  无论哪方特战队员完成高难度课目,双方队员都会发出呐喊、鼓劲加油。
  每天下午的训练原本计划在18时结束,由于两国战士热情高涨,训练时间不得不一直延续到19时许。
  中国特战队员的过硬素质给巴方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士兵身体矫健、士气旺盛,组织性、纪律性非常强,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和机动突破能力让人过目难忘。”巴方参训分队营长伊姆提亚兹·艾哈迈德中校说,“我们双方都愿意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质献出来。”
  “大家还是感到意犹未尽。”A连中方班长王玉告诉本刊记者,“我们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实战技巧,比如组训方式。”
  本刊记者看到,在训练间隙,混编人B连的中方特战队员通过翻译认真向巴方特战队员请教山洞清剿的战法战术。混编入A连的巴方特战队员也利用点滴时间,向中方特战队员请教特种射击、爆破等方面的技能。
  
  用打篮球熟悉对方
  
  李富华向本刊记者强调说:“从表面上看,这次联训的主体是两个营级指挥所各带一个特战连,实际上是两国军队对未来边境地区山地联合反恐作战样式的探索创新。带有很强的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色彩。”
  他说,这种形式的联合反恐行动叫作“战略磋商、战役筹划、战术行动”——战略磋商就是两个国家定下反恐决心,战役筹划就是集团军以上机关组织反恐行动筹划,战术行动就是营、连分队具体遂行反恐特战任务。
  他解释说,现代反恐作战往往不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有时候一个精干的特战小分队就能起到大兵团的作用,“我们的联训正是遵循这样的作战规律。”
  显然,此次联训着眼于未来反恐战争中可能出现的联合作战。那时,相互熟悉甚至直接认识的两国特战队员,也许比指挥官精确的组织筹划更为重要。
  这次反恐联训活动总共长达11天,但最后阶段的实兵综合演练只有半天时间。双方特战队员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充分、深层次的交流——包括混编开展篮球、排球、拔河等文体活动。
  “与前两次中巴联训相比,这次官兵个人之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拓展。”李富华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国军人个人间的交流、磨合与融合所产生的功效,对未来两军联合反恐可能帮助更大。”
  
  “全天候友谊”
  
  从反恐综合训练场到巴方参训部队宿营区,本刊记者在采访的几天里,时时感受着中巴“全天候友谊”吹来的和煦暖风。
  7月1日晚,巴方113名参训官兵入住兰州军区某特种大队营区。回顾自2002年开始举行的多场中外联训联演活动,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些联合军事行动都是在靠近国家边境地区或海上进行的。
  此次中巴反恐联合训练却选择在距两国边境两千多公里的中国纵深腹地举行。根据公开信息,这是中国特种部队营区第一次接受外国军队入住训练。
  “这些都体现了东道主对客人的深度信任。”李富华打了个比方,“客人到我家参观,我把客人请进客厅里来,这体现了一种礼貌和尊重;如果是更为重要的客人,我把他引到内室参观,这体现了深度互信。”
  巴方参训分队的宿营地是两座白墙平顶三层小楼,原本是中方连队宿台。只要是连队已有的活动场所,中方都向巴方敞开了大门。考虑到客人的生活习俗,中方还精心布设了一处可以用作宗教活动的空间。
  巴基斯坦军人有每天擦皮鞋、熨衣服的习惯,中方在宿舍楼里专门开辟了熨衣间,并提供了一辆野战被服洗涤车,可以保证巴方特战队员每天训练后都能穿上干爽整洁的衣服。
  为满足巴方的生活需求,中方还把部队军人服务社的超市搬到了巴方生活区。不大的超市里摆满生活物品和各种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价格和外面市场上完全一样,很受巴方官兵欢迎。抵达营区当天,几名巴方战士每人买了一个大大的中国结。
  为了满足巴方军人饭后喝咖啡的习惯,中方甚至在巴方餐厅旁引进了一家咖啡连锁店。
  咖啡店的内部装饰有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100多平方米的店内除大堂外,还有三个小包间,门上用中英文分别写着“啦合尔厅”、“宁夏厅”和“伊斯兰堡厅”,象征着中巴两国间经受过时间考验、跨越了空间距离的友谊。
  “到了这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伊姆提亚兹·艾啥迈德中校说,“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并没有觉得拘束和陌生,反而处处感受着自柳轻松。”
  7月5日晚,40岁的伊姆提亚兹·艾哈迈德在中巴反恐联训营区宦过了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个生日”。
  一次闲聊中,中方参训分队营长郭建斌得知他的生日日期,于是和战友精心准备了蛋糕、鲜花,给了伊姆提亚兹—个大大的惊喜。当“况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伊姆提亚兹眼角分明有些湿润。
  李富华说:“此次联训能够有这种突破,也是有前提的。因为中巴之间的传统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考验,‘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中巴关系的显著特征,两军之间的交往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本刊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篮球、排球赛上,巴方战士说得最多的汉语就是“中巴友谊,万岁万岁”。
  通过几天的共同生活,在反塔利班战争中饱受考验的巴基斯坦特战队员学会了击鼓丢手绢,而“天狼突击队”的战士们也跳起了欢快的巴基斯坦民族舞蹈“鲁迪”和“邦格拉”。
  至本刊截稿时,两国特战队员将带着用汗水和坦诚凝结的友谊,奔赴“边境地区山地联合反恐作战”实兵综合演练。
其他文献
如果有朝一日,《红楼梦》能取代《水浒传》《三国演义》而主导中国的世道人心,中国将会在地球上大放光明    大悟之书  《瞭望东方周刊》:在阅读和探索《红楼梦》时,你为何抛却了“辩”和“论”的路数,转而强调“悟”? 刘再复:对于“辩”与“论”,我在《红楼四书》中并没有完全抛却,也写了一些论文。但从总体上强调的确实是“悟”,基本方法确实是以悟证取代论证与考证。 把“悟”提到最高地位的是禅宗。慧能著
“中国对于佛舍利的系统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黄心川对《瞭东方周刊》说。不过这位国内佛教研究的权威表示,这并不妨碍今日中国正经历一个佛舍利现世的高潮期。  就在6月12日佛顶骨合利于南京盛世重光后,6月14日赤峰市披露,在辽上京遗址北塔天宫的琉璃瓶内发现48颗佛舍利。  自宋季以来,由于佛教在印度的衰落以及中国佛教的兴起,僧人们已经很难从中土之外大规模带回佛舍利,佛舍利基
腿脚不便的罗高寿拄着拐杖,一边蹒跚前行,一边还打趣地引用邓小平的名言自言自语道:“胆子要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在中国,如果提起伊戈尔·罗加乔夫,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是谁;而如果提起罗高寿,不说家喻户晓,但至少是一代中国人熟悉的名字。  由于2008年9月因车祸受伤,前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减少了。中俄建交60周年之际,《望东方周刊》记者原本得到了与老人面谈的机会,但终因他的
社会上说,现任招生充满了走后门,而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在于学校有多大的自主权。如果自主权不够大,有高级领导说你要招这个学生,我们就没办法不听——如果你不听,他下次不给你钱怎么办。    在采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之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一定要先读一读杨校长的就职演说,在复旦内部的BBS上很火爆。  杨玉良自己后来对记者说,他曾查了很多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讲,发现说来说去都是套话~如果校长没有思想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第三产业真正抓住的大概只有两项,第一是房地产业,第二是旅游业。    近一段时间,关于名人故里的争夺战真是“繁花渐欲迷人眼”,好不热闹。  湖北安陆、四川江油为争夺“李白故里”,官司打到了国家工商总局。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等4省5地争夺“炎帝故里”牌子,在累计总投资逾百亿的强力支持下,各地着眼于“非遗”申报、文化旅游开发、招商引资
1910年,上海文人陆士谔在科幻小说《新中国》中预言:以前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2010年4月10日,上海轨交10号线开通,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路网扩容至11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420公里,车站数282座。  2030年,或许可以把汽车直接停在阳台上,出门只要沿着房屋外部的轨道就可以直接驶上公路。  为什么是2
若你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其何易。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自然大相径庭。辛亥革命首届国会大会通过以北京口音为基础的语言为国语。从此南腔北调有了规范统一的语言。据史载,大会有过剧烈争论,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先驱多为广东人,革命成功后通常都为政体中的实力派,是次会上几乎一面倒要以粤语为国语,多亏孙中山深明大义---有九音发声的
历史在他的有生之年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出答案,比这个答案是否如他本人所愿更重要,对这一点霍氏似乎已经清醒。  直到85岁,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依然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位历史学家在柏林当学生时,正逢希特勒掌权,他由此认定自己一生不可能远离政治。1936年,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读书期间正式加入了英国共产党,鉴于年头特殊,称得上“火线入党”。  二十年前的苏东剧变,“证明那个事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如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开的一幅幅华彩美卷一样,又一次,中国让世界惊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果断出手,迅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预计在未来两年时间里投入4万亿人民币,并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衰退显现的当下,中国政府冷静地亮出了自己的应对之道。此次公布的4万亿救市资金,投资领域包括医疗、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近日来连着两位身居国家高位的外国政坛人物纷纷落泪,辞别让许多人艳羡的职务。是什么让他们伤心至此,走下政坛的巅峰呢?  先让人大吃一惊的是霍斯特·克勒(HorstKoehler),这位风度翩翩的德国总统在5月31日临时召集的记者会上,声音哽咽地宣读了其辞职声明:“我辞去联邦总统一职,立即生效。”  两天后,东亚的日本,温文尔雅的鸠山由纪夫首相,含泪辞职,鞠躬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