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2015年水稻不同栽培方式试验,阐明了手工直播、机械条播、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4种水稻栽培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为太湖周边稻作区选择适合的水稻栽培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栽培方式;生产力;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26-02
20世纪80年代,昆山市恢复了全年稻—麦(油)两熟制,水稻全部为单季晚稻[1],水稻的种植方式由传统的精细栽培转向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栽培方式由移栽水稻转向机械化播栽,节本省工的机直播水稻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机插水稻自2008年全面推广,自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4年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引进钵苗摆栽超高产栽培技术后,全市已形成手工直播、机械条播、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4种栽培方式,本研究以超高产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条件下的水稻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昆山市及周边地区选择适宜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水稻品种为早熟晚粳超高产品种甬优1540,2015年种植于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前茬为小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5 g/kg,全氮含量为0.97 g/kg,碱解氮含量为68.92 mg/kg,速效磷含量为6.63 mg/kg,速效钾含量为82.90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手工直播、机械条播、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4个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采用大田种植,3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根据昆山市小麦收获期确定钵苗摆栽播种日期为5月20日,毯苗机插播种日期为5月25日,直播稻播种日期为5月30日。播种量均为15 kg/hm2,全生育期总施氮量为30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0.3∶0.5,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于基肥和穗肥分2次投入[2-3]。成熟期考察理论产量并整块田实收测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力水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钵苗摆栽水稻产量最高(12 457.50 kg/hm2),较其他3种水稻栽培方式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他3种水稻产量排序为毯苗机插(11 826.5 kg/hm2)>机械条播(10 885.50 kg/hm2)>手工直播(9 711.00 kg/hm2)。
钵苗摆栽较毯苗机插增产631.00 kg/hm2、增幅5.34%,较机械条播增产1 572.00 kg/hm2、增幅14.44%,较手工直播增产2 746.50 kg/hm2、增幅28.28%;毯苗机插较机械条播增产941.00 kg/hm2、增幅8.64%,较手工直播增产2 115.50 kg/hm2、增幅21.78%,机械条播较手工直播增产1 174.50 kg/hm2、增幅12.09%。
2.2 成本及效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4种种植方式中,产值最高的是钵苗摆栽,为39 912.0元/hm2,产值最低的是手工直播,为31 075.5元/hm2,钵苗摆栽比手工直播多28.44%。成本最高的是毯苗机插,为18 210元/hm2,成本最低的是手工直播,为17 160元/hm2。效益最低的是手工直播,为16 840.5元/hm2,机械条播比手工直播效益略高,多3 550.5元/hm2,增21.08%;效益最高的是钵苗摆栽,为24 642.0元/hm2,钵苗摆栽、毯苗机插、机械条播分别比手工直播增加效益46.33%、33.95%、21.08%。
3 结论与讨论
昆山市水稻生产栽培方式因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且本地适宜的气候条件,近10年来一直以直播为主,虽然该市农业技术部门在技术上已经克服了全苗、除草等难题,但播种期连阴雨天气、台风等自然限制因素很难摆脱,这不利于水稻的稳产、高产,更不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2008年昆山市开始大力发展毯苗机插水稻,经过7年的普及推广,机插秧种植面积超过了直播稻成为昆山市水稻主流栽培方式(图1),当前全市水稻4种栽培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主要分析如下。
3.1 手工直播
水稻手工直播是不经育秧和移栽而直接将水稻种子由人工撒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它免除了育秧和移栽的用工,还节省秧田,使稻作生产简易轻松且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直播水稻更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穗基本上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大面积生产上直播水稻较普通移栽水稻产量相近。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着“难全苗、难控草、易倒伏”三大技术难题,同时对整地要求较高,播种的均匀度较难掌控,因此该技术看似容易但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3.2 机械条播
机条播是利用条播机进行水稻播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它是水稻人工直播的进一步改进,因采用条播(一般行距25~30 cm)而更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草害防除等农事操作,其产量、效益较人工直播稍高。缺点是较移栽稻相比具穗型小、粒数少、成穗率低,生产风险特别是倒伏风险较大。相对于手工直播,此种种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作业成本,另一方面大田土壤湿度较大时农机难操作易形成缺苗断垄现象。现昆山市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是由昆山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设计制造的2BD-8/10D带式精量直播机(基本淘汰了原先的2BD-6D型带式直播机),该机与久保田四驱插秧机底盘配套,较前代机型具有田间通过性好、驾驶操作方便、作业效率较高等优势。
3.3 毯苗机插
毯苗机插是通过塑盘育秧,再用插秧机进行机械栽插的一种水稻种植方式。机插秧顺应了水稻生长的生物性需求,相对直播水稻具有穗型大、熟相好、丰产性强、稻米品质优等优点,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昆山市自2008年大力普及推广机插水稻,截至2016年全市种植3 846.67 hm2,首次超过直播稻面积,打破了长期以来直播稻占据主体优势的局面。机插水稻较直播水稻相比,缺点是效率低、用工大、成本高。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水稻毯苗插秧机主要是由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VP6乘坐式水稻插秧机。
3.4 钵苗摆栽
由于现有的毯状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伤秧伤根严重、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活棵慢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水稻钵苗摆栽技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钵苗培育,利用摆栽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摆栽,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其缺点是育秧成本和育秧难度较高,秧田用量大(一般机插水稻秧田与大田比为1∶100、钵苗摆栽秧田与大田比为1∶60)。成本高主要是因采用钵苗育秧,其育秧密度较稀,需一次性投入的硬盘成本较大,故更适合用秧量较少的杂交稻或超级稻,较不适合常规水稻品种栽培。2014年昆山市引进示范的钵苗摆栽机是由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RXA-60T钵苗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水稻钵苗精确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提供,粮作站在锦溪镇长云镇示范面积超过13.33 hm2,产量、效益较高,示范效果较好。
4 参考文献
[1] 顾理华,谢正荣.昆山市水稻综合生产力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C]//2008年昆山市农学会论文集.江苏:昆山,2010.
[2] 郭秧全,顾理华.水稻轻型栽培方式生产力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3):220-223.
[3] 金文彬,何震宇.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03-704.
[4] 金文彬.机插秧水稻效益优于旱直播水稻[J].农家顾问,2011(7):26.
[5] 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J].作物杂志,2008(2):73-75.
[6] 吴健强,朱速松,张大双,等.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及经济效益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16.
关键词 水稻;栽培方式;生产力;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26-02
20世纪80年代,昆山市恢复了全年稻—麦(油)两熟制,水稻全部为单季晚稻[1],水稻的种植方式由传统的精细栽培转向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栽培方式由移栽水稻转向机械化播栽,节本省工的机直播水稻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机插水稻自2008年全面推广,自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4年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引进钵苗摆栽超高产栽培技术后,全市已形成手工直播、机械条播、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4种栽培方式,本研究以超高产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条件下的水稻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昆山市及周边地区选择适宜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水稻品种为早熟晚粳超高产品种甬优1540,2015年种植于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前茬为小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5 g/kg,全氮含量为0.97 g/kg,碱解氮含量为68.92 mg/kg,速效磷含量为6.63 mg/kg,速效钾含量为82.90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手工直播、机械条播、毯苗机插和钵苗摆栽4个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采用大田种植,3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根据昆山市小麦收获期确定钵苗摆栽播种日期为5月20日,毯苗机插播种日期为5月25日,直播稻播种日期为5月30日。播种量均为15 kg/hm2,全生育期总施氮量为30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0.3∶0.5,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于基肥和穗肥分2次投入[2-3]。成熟期考察理论产量并整块田实收测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力水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钵苗摆栽水稻产量最高(12 457.50 kg/hm2),较其他3种水稻栽培方式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他3种水稻产量排序为毯苗机插(11 826.5 kg/hm2)>机械条播(10 885.50 kg/hm2)>手工直播(9 711.00 kg/hm2)。
钵苗摆栽较毯苗机插增产631.00 kg/hm2、增幅5.34%,较机械条播增产1 572.00 kg/hm2、增幅14.44%,较手工直播增产2 746.50 kg/hm2、增幅28.28%;毯苗机插较机械条播增产941.00 kg/hm2、增幅8.64%,较手工直播增产2 115.50 kg/hm2、增幅21.78%,机械条播较手工直播增产1 174.50 kg/hm2、增幅12.09%。
2.2 成本及效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4种种植方式中,产值最高的是钵苗摆栽,为39 912.0元/hm2,产值最低的是手工直播,为31 075.5元/hm2,钵苗摆栽比手工直播多28.44%。成本最高的是毯苗机插,为18 210元/hm2,成本最低的是手工直播,为17 160元/hm2。效益最低的是手工直播,为16 840.5元/hm2,机械条播比手工直播效益略高,多3 550.5元/hm2,增21.08%;效益最高的是钵苗摆栽,为24 642.0元/hm2,钵苗摆栽、毯苗机插、机械条播分别比手工直播增加效益46.33%、33.95%、21.08%。
3 结论与讨论
昆山市水稻生产栽培方式因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且本地适宜的气候条件,近10年来一直以直播为主,虽然该市农业技术部门在技术上已经克服了全苗、除草等难题,但播种期连阴雨天气、台风等自然限制因素很难摆脱,这不利于水稻的稳产、高产,更不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2008年昆山市开始大力发展毯苗机插水稻,经过7年的普及推广,机插秧种植面积超过了直播稻成为昆山市水稻主流栽培方式(图1),当前全市水稻4种栽培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主要分析如下。
3.1 手工直播
水稻手工直播是不经育秧和移栽而直接将水稻种子由人工撒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它免除了育秧和移栽的用工,还节省秧田,使稻作生产简易轻松且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直播水稻更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穗基本上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大面积生产上直播水稻较普通移栽水稻产量相近。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着“难全苗、难控草、易倒伏”三大技术难题,同时对整地要求较高,播种的均匀度较难掌控,因此该技术看似容易但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3.2 机械条播
机条播是利用条播机进行水稻播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它是水稻人工直播的进一步改进,因采用条播(一般行距25~30 cm)而更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草害防除等农事操作,其产量、效益较人工直播稍高。缺点是较移栽稻相比具穗型小、粒数少、成穗率低,生产风险特别是倒伏风险较大。相对于手工直播,此种种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作业成本,另一方面大田土壤湿度较大时农机难操作易形成缺苗断垄现象。现昆山市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是由昆山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设计制造的2BD-8/10D带式精量直播机(基本淘汰了原先的2BD-6D型带式直播机),该机与久保田四驱插秧机底盘配套,较前代机型具有田间通过性好、驾驶操作方便、作业效率较高等优势。
3.3 毯苗机插
毯苗机插是通过塑盘育秧,再用插秧机进行机械栽插的一种水稻种植方式。机插秧顺应了水稻生长的生物性需求,相对直播水稻具有穗型大、熟相好、丰产性强、稻米品质优等优点,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昆山市自2008年大力普及推广机插水稻,截至2016年全市种植3 846.67 hm2,首次超过直播稻面积,打破了长期以来直播稻占据主体优势的局面。机插水稻较直播水稻相比,缺点是效率低、用工大、成本高。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水稻毯苗插秧机主要是由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VP6乘坐式水稻插秧机。
3.4 钵苗摆栽
由于现有的毯状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伤秧伤根严重、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活棵慢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水稻钵苗摆栽技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钵苗培育,利用摆栽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摆栽,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其缺点是育秧成本和育秧难度较高,秧田用量大(一般机插水稻秧田与大田比为1∶100、钵苗摆栽秧田与大田比为1∶60)。成本高主要是因采用钵苗育秧,其育秧密度较稀,需一次性投入的硬盘成本较大,故更适合用秧量较少的杂交稻或超级稻,较不适合常规水稻品种栽培。2014年昆山市引进示范的钵苗摆栽机是由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RXA-60T钵苗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水稻钵苗精确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提供,粮作站在锦溪镇长云镇示范面积超过13.33 hm2,产量、效益较高,示范效果较好。
4 参考文献
[1] 顾理华,谢正荣.昆山市水稻综合生产力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C]//2008年昆山市农学会论文集.江苏:昆山,2010.
[2] 郭秧全,顾理华.水稻轻型栽培方式生产力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3):220-223.
[3] 金文彬,何震宇.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03-704.
[4] 金文彬.机插秧水稻效益优于旱直播水稻[J].农家顾问,2011(7):26.
[5] 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J].作物杂志,2008(2):73-75.
[6] 吴健强,朱速松,张大双,等.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及经济效益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