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本中心321例女性生育力保存病案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生育力保存病案管理的特点、难点、重要性,提出建议和对策。旨为提升女性生育力病案保存管理质量、进一步改善生育力保存专科病案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生育力保存病案为临床、教学、科研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内配套基金(P202001172022119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本中心321例女性生育力保存病案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生育力保存病案管理的特点、难点、重要性,提出建议和对策。旨为提升女性生育力病案保存管理质量、进一步改善生育力保存专科病案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生育力保存病案为临床、教学、科研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皮瓣修复手术治疗Gustilo ⅢB型胫骨远端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9-01采用内固定联合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15例Gustilo ⅢB型胫骨远端骨折。3例急诊行皮瓣修复创面,12例先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覆盖创面,3~7 d后再行皮瓣修复手术。9例采用钢板内固定骨折,6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骨折。4例骨缺损者二期行植骨手术。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
近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相关研究尚存在城乡教育二元割裂、过分夸大教育功能、“为农”与“离农”人才培养目标冲突等问题,导致农村高等职业教育无法精准匹配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助乡效用发挥不明显。从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机理来看,现阶段需建立“产业融合—教育驱动—产教配合—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为实现这一路径,需要从政府层面、行业企业层面和院校层面分别采取措施进行路径的构建。
县域职业教育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基础性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想要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就需要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育人功能。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还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不统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与运行机制,发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高地的职业教育,更有责任与义务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所需人才,服务好乡村振兴与发展。为了对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进行评价,从“面向乡村地区招生的倾斜度、面向乡村本土化人才的培育度、面向乡村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度、面向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匹配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情况进
回顾《煤炭科学技术》杂志推动和见证中国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50年发展与创新实践的发展概况,阐述从煤矿机械化到煤矿智能化的创新历程并重点分析采煤机装备技术研发支撑煤炭开发工艺变革,综述煤矿装备智能化迭代发展并提出煤矿装备智能化发展思路。煤炭开采技术历经炮采、普通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开采、智能化开采4次重大技术变革,实现了煤炭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采煤机装备研发支撑煤炭开发工艺变革,液压支架支护理论、设计
“双高计划”是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民族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为优化民族乡村地区“双高计划”建设,需要分析其工作运行的多重逻辑。民族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背后蕴藏的理论逻辑可划分出三个维度,分别是振兴乡村的经济逻辑、乡情召唤的文化逻辑及全面发展的教育逻辑。文章从实践逻辑出发探索民族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增量堪忧、开发不足、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乡村振兴人才的质量有待提升,政策支持有待改善。基于乡村振兴理论、产教融合理论、城乡融合理论等构建了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融合主体的作用关系和招生、培养、就业、本土、改革、创新等融合机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推进策略,主要包括通过深化乡村振兴人才招生体制机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勇挑乡村振兴重担。面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发展路径不畅的现状,依托陕西首家社区干部学院,“政校企乡”共建乡村学院,搭建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以军工文化凝心铸魂,筑牢群众思想防线,开展职业教师主导的农民分类培养提升,政校共推“四大工程”,创新服务农民新模式,不断满足农民终身发展的需求。在探索中形成了多元合作共建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