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否定现象的语境顺应之英汉对比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将运用语境顺应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含蓄否定进行对比和研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概括出英汉含蓄否定之间的异同。以语义为导向的英语含蓄否定着重语法结构,而以语用为导向的汉语含蓄否定着重上下文的隐含之义。此外,英、汉语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因素,这样就导致两种语言含蓄否定的理解差异。
  [关键词] 含蓄否定 语境顺应 文化背景
  
  一、引言
  含蓄否定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含蓄否定看似不合逻辑的话语,但是如果给定一个合适的语境,含蓄否定在日常交际的使用将非常合适得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人们对含蓄否定中的文化因素的注意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语言学家所做的研究,笔者将从语境顺应的角度研究英汉语含蓄否定的异同。
  二、含蓄否定及语境顺应理论的关系
  1.含蓄否定的定义及必要条件
  含蓄否定是指没有使用明显否定词却达到表达否定意义的话语。如果人们顺应相关文化就可以明白和解释上下文中的含蓄否定。含蓄否定在形式上肯定的,在意义上却是否定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含蓄否定,人们交际时必须从语境出发,加以正确理解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含蓄否定需要遵循以下条件:
  a.不包含明显否定词,例如“不”,“不是”,“从不”,“不行”的话语(Song, 2006:4)。
  b.话语中包含否定词,但是这些否定词不是对问题的直接否定(ibid)。
  c.对这些话语的理解需要依赖于语境,因为它们是对其它话语的回答(ibid)。
  d.含蓄否定使用于人们委婉拒绝或不赞同他人的意见时。
  2.语境顺应理论
  国际语用协会的秘书长杰夫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