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的GDP排名在全国城市第十位,未来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从土地开发强度看,下城土地开发程度达到90%,余杭22%,富阳10%,临安等地只有4%多的开发强度,因而造成了主城区房价过高,周边发展缓慢,影响人才的均衡。
杭州各区土地产出效率差异很大。余杭区每亩地的产出只有主城区的33%,像富阳、临安等五个县市的每亩土地产出只有主城区的14%,主城区一亩土地的财政收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如果按现在建设用地的面积,单位的产出提高到余杭的水平,余杭提高到萧山的水平,萧山提高到主城区的水平,在不增加任何土地供给的情况下,全市的GDP就可以提高85.48%,接近翻一倍。杭州的未来发展还是有潜力的,关键是要优化我们的土地配置。
杭州发展要素的不足与资源的浪费并存。发展要素尤其是土地指标、环境资源排污的指标,存在着浪费,包括低效的配置。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杭州投放的工业用地有722块,其中用地面积在十亩地以下的有322块,也就是大量土地都用在了小微企业。实际上小微企业不用单独供地,可以通过调整厂房,构建集中的产业园区平台来提供土地。像天津的厂房其实是租赁的,政府建好以后租赁给企业。所以怎样把握现有的发展状况,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更高层次、更广视野谋求杭州经济发展,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用全市一盘棋的方法来优化规划,特别是空间的配置。土地的规划往往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为此,现在全市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现实区域、维持区域。社会管理一定要细、快,经济的管理一定要大,实现大区域的配置资源。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向周边的延伸,包括轻轨、地铁,尤其诸如富阳这些地区,存在着优厚的区域优势,正在吸引着高层次人才。
探索稀缺性资源的发展交易,也就是土地资源的发展权交易,像环境资源的发展权交易,按照一次讲公平、二次讲效率的原则,但我们实际收入分配是一次讲效率、二次讲公平。如果按照人口,今年杭州全市有多少的新兴工业用地,这个指标其实就可以交易到效率高的地方去,比如说桐庐环境保护区,如果他有指标但是不能落地,那市委、市政府就把这个指标交易到余杭或者萧山去。我们可以对这种资源采用一次性的补偿,这其实就是资源的流动。
杭州各区土地产出效率差异很大。余杭区每亩地的产出只有主城区的33%,像富阳、临安等五个县市的每亩土地产出只有主城区的14%,主城区一亩土地的财政收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如果按现在建设用地的面积,单位的产出提高到余杭的水平,余杭提高到萧山的水平,萧山提高到主城区的水平,在不增加任何土地供给的情况下,全市的GDP就可以提高85.48%,接近翻一倍。杭州的未来发展还是有潜力的,关键是要优化我们的土地配置。
杭州发展要素的不足与资源的浪费并存。发展要素尤其是土地指标、环境资源排污的指标,存在着浪费,包括低效的配置。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杭州投放的工业用地有722块,其中用地面积在十亩地以下的有322块,也就是大量土地都用在了小微企业。实际上小微企业不用单独供地,可以通过调整厂房,构建集中的产业园区平台来提供土地。像天津的厂房其实是租赁的,政府建好以后租赁给企业。所以怎样把握现有的发展状况,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更高层次、更广视野谋求杭州经济发展,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用全市一盘棋的方法来优化规划,特别是空间的配置。土地的规划往往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为此,现在全市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现实区域、维持区域。社会管理一定要细、快,经济的管理一定要大,实现大区域的配置资源。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向周边的延伸,包括轻轨、地铁,尤其诸如富阳这些地区,存在着优厚的区域优势,正在吸引着高层次人才。
探索稀缺性资源的发展交易,也就是土地资源的发展权交易,像环境资源的发展权交易,按照一次讲公平、二次讲效率的原则,但我们实际收入分配是一次讲效率、二次讲公平。如果按照人口,今年杭州全市有多少的新兴工业用地,这个指标其实就可以交易到效率高的地方去,比如说桐庐环境保护区,如果他有指标但是不能落地,那市委、市政府就把这个指标交易到余杭或者萧山去。我们可以对这种资源采用一次性的补偿,这其实就是资源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