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懂事的那一天开始,便一直以为,孝敬父母就是在其年暮时,让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并隔三岔五地带着妻儿回家探望,仅此而已。可三年前的那次经历让我明白,我错了,彻底地错了。
因为家贫,初中毕业后我便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外期间,除了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我很少回家。父母为了让我能够更好地工作,平时即使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也不愿告诉我,而我,竟也心安。可那次却意外地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病危,让我速归。接过电话后,我来不及向老板请假,只是叮嘱了同事几句,便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到家的时候已是日暮,姑姑已在村头遥望。见到我后,她告诉我说,母亲已昏迷,可却一直念叨着我的名字。听了姑姑的话,我眼中一片潮湿。回到家中,我坐在了母亲的病床前。在外这么多年,很少回家仔细端详父母,他们在我心目中也是从小便形成的那种伟大的、乐观的、坚强的形象。可今天,当我如此近距离地凝视母亲时才发现,母亲原来竟是如此的瘦小:一米五八的身高,不足百斤的体重。可在过去的那么多年,她柔弱的双肩担起的却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看着病床上那双鬓斑白、满脸皱纹、已气若游丝的母亲,我忽然有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害怕她会突然离去的恐惧。要知道,对于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的计划却是从他们六十岁之后才开始的,而如今,母亲才刚满五十。我抓起母亲那干枯的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泪不觉已滑过了我的脸庞。我在心中默默地对母亲说道:母亲,坚强!
也许是上天怜悯我的赤诚,愿再给我一次孝敬母亲的机会;也许是母亲博爱,不愿让我们这般早便承受丧亲之痛。总之,她挺过来了。看着母亲那日渐红润的脸庞,我欣喜。在母亲的床前,我快乐得如一只雀跃的小鸟。每每看到她一口一口咽下我喂给她的食物时,我的心中便满是幸福。
这次病变之后,虽然同样是在外,但我对父母的关心却不觉地多了起来。以前有时是几个月才难得打一次电话,而如今,我却每月主动打几次电话;以前从不愿与父母在电话中拉家常,而如今,却总是抱着电话不愿放。记得有一次在电话中听父亲随口说了一句“人老眼花”,以前那一百五的老花镜已不太管用。当我在回家时递给他那两百度的新镜时,他虽然没说什么,可脸上却明显地流露着欣喜。还有那次,想到母亲大病初愈,需进补,我便为母亲买了几盒保龄参。母亲接过的时候虽一直唠叨我乱花钱,可她眼中闪烁的却是喜悦的光芒。
在从前,我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尽管他们曾告诉过我无数遍。但自从母亲病愈后,我却不觉地都想了起来。当母亲生日来临的那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赶在母亲起床之前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虽然只说了一句简简单单的“生日快乐”,但电话那头的母亲已是泣不成声。
经过这些事后,我终于明白:对于日渐垂暮的父母来说,能否锦衣玉食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们对他们的关爱。抓住此刻,一个小小的礼物、一声简短的问候,便足以令他们高兴许久。
你是否也曾这样理解“孝敬”一词?作者为什么又说这是错的呢?前后的转变成为一个悬念,想知道为什么吗?赶紧读下去吧!
亲爱的孩子们,悄悄地留意一下你们自己的爸爸妈妈,你可曾注意到他们在你背后的操劳和疲惫?
多么细心的儿子啊,真是让我们感动!你能不能通过你的发现,找出爸爸妈妈的需要呢?试一试,你也会成为真正懂得孝道的好孩子!
因为家贫,初中毕业后我便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外期间,除了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我很少回家。父母为了让我能够更好地工作,平时即使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也不愿告诉我,而我,竟也心安。可那次却意外地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病危,让我速归。接过电话后,我来不及向老板请假,只是叮嘱了同事几句,便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到家的时候已是日暮,姑姑已在村头遥望。见到我后,她告诉我说,母亲已昏迷,可却一直念叨着我的名字。听了姑姑的话,我眼中一片潮湿。回到家中,我坐在了母亲的病床前。在外这么多年,很少回家仔细端详父母,他们在我心目中也是从小便形成的那种伟大的、乐观的、坚强的形象。可今天,当我如此近距离地凝视母亲时才发现,母亲原来竟是如此的瘦小:一米五八的身高,不足百斤的体重。可在过去的那么多年,她柔弱的双肩担起的却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看着病床上那双鬓斑白、满脸皱纹、已气若游丝的母亲,我忽然有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害怕她会突然离去的恐惧。要知道,对于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的计划却是从他们六十岁之后才开始的,而如今,母亲才刚满五十。我抓起母亲那干枯的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泪不觉已滑过了我的脸庞。我在心中默默地对母亲说道:母亲,坚强!
也许是上天怜悯我的赤诚,愿再给我一次孝敬母亲的机会;也许是母亲博爱,不愿让我们这般早便承受丧亲之痛。总之,她挺过来了。看着母亲那日渐红润的脸庞,我欣喜。在母亲的床前,我快乐得如一只雀跃的小鸟。每每看到她一口一口咽下我喂给她的食物时,我的心中便满是幸福。
这次病变之后,虽然同样是在外,但我对父母的关心却不觉地多了起来。以前有时是几个月才难得打一次电话,而如今,我却每月主动打几次电话;以前从不愿与父母在电话中拉家常,而如今,却总是抱着电话不愿放。记得有一次在电话中听父亲随口说了一句“人老眼花”,以前那一百五的老花镜已不太管用。当我在回家时递给他那两百度的新镜时,他虽然没说什么,可脸上却明显地流露着欣喜。还有那次,想到母亲大病初愈,需进补,我便为母亲买了几盒保龄参。母亲接过的时候虽一直唠叨我乱花钱,可她眼中闪烁的却是喜悦的光芒。
在从前,我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尽管他们曾告诉过我无数遍。但自从母亲病愈后,我却不觉地都想了起来。当母亲生日来临的那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赶在母亲起床之前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虽然只说了一句简简单单的“生日快乐”,但电话那头的母亲已是泣不成声。
经过这些事后,我终于明白:对于日渐垂暮的父母来说,能否锦衣玉食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们对他们的关爱。抓住此刻,一个小小的礼物、一声简短的问候,便足以令他们高兴许久。
你是否也曾这样理解“孝敬”一词?作者为什么又说这是错的呢?前后的转变成为一个悬念,想知道为什么吗?赶紧读下去吧!
亲爱的孩子们,悄悄地留意一下你们自己的爸爸妈妈,你可曾注意到他们在你背后的操劳和疲惫?
多么细心的儿子啊,真是让我们感动!你能不能通过你的发现,找出爸爸妈妈的需要呢?试一试,你也会成为真正懂得孝道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