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14-00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心得谈谈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技巧和关键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1.应用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选用地理案例是创建情境的最好方法之一。例如,筆者在地理选修《国际海洋新秩序》中引入在日本琉球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冲之鸟岛,由于海水长期侵蚀,露出海面的岩礁逐年缩小,涨潮时只有两块礁石露出海面不足半米,不用太久该岛将会被海水彻底淹没。日本政府不惜投资巨款300亿日元,从1987年起用了三年的时间加固该岛。提出日本政府为什么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去拯救一些无名小岛,甚至是岩礁?这些案例的运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应用案例分析学习地理原理和规律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对案例所包涵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进行“大气受热过程”一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看一段视频《留在校车中的儿童》,视频中儿童留在校车中时间过长致死的原因是什么?我画了校车和太阳,然后叙述当太阳光照射到汽车玻璃时,太阳光是短波辐射,它能穿过玻璃进入车内,而车内物体吸收后辐射是长波辐射,它不能穿过玻璃而被反射回来,这样车内的温度会不断上升,这和温室大棚原理相同。这样的教学,学生既不会感到无聊,又对基本地理原理、规律容易理解。
  3.应用案例论证地理原理与规律
  地理原理的学习可通过对具体地理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在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尤其是在旅行中的感受。从泗洪到北京(先坐汽车到徐州,然后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坐火车)沿途所看见哪些不同地理现象?登山过程中从山脚到山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通过地理案例教学,为地理原理提供例证或验证,便于加深对抽象地理原理的理解。
  4.应用案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师生以“做”为核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由近及远,宏观地加以理解,避免了枯燥的陈述,同时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态度有极大的好处,达到开放式的教学效果。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5.应用案例评价学习效果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通常在课堂上学完一个案例后,要让学生对另一个相似的地理案例独立分析以强化地理思维方法。这个过程一般是通过作业或考试的方式来完成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应用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呈现案例的方式。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案例的呈现可以有提供打印文本、利用电子文稿演示、播放视频材料、制作网页等,不论哪种呈现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充分地接触案例提供的事实,并感受相应的学习情境。
  第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为案例的材料比较具体,信息量也比较大,地理原理又是隐含其中的,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案例的使用掌握地理原理,就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何了。
  第三,组织好课堂讨论。典型的案例学习包含针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中。它的实质性目的则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辩、互相启发,逐步厘清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并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进行拓展学习。因为案例是独特的、具体的,因而是有局限的,所以以掌握地理原理为目的的案例学习要有拓展学习或称后续学习,即让学生有机会使用一个蕴涵同样地理原理的新案例学习,以保证他们能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并增强学习的效果。
  总之,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们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
其他文献
小玩具是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玩具可以开发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玩具材料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有时还会对孩子造成
介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及人为因素,可能会出现的外观质量问题。这里主要是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出发,比如裁剪、烫衬、车缝、整烫、后道等来阐述该问题,便于在服装生产
为净化印染污水,利用纳米二氧化钛沉积在碳纤维表面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对印染污水进行氧化分解。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二氧化钛沉积于碳纤维、贵金属钯改性二氧化钛的效果良好,光
摘要:带过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都知道高三复习课的一些简单原则,可要真正上好高三复习课却不是那么简单。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进来、“忙”起来?如何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05-001高三数学老师在授课时往往存在以下缺陷(或不足):一、重视当堂课堂任务的完成。
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超细纤维又有极强的清洁能力,文中介绍了二者结合,编织生产高密洁净布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以及技术要点。
本文介绍了用喷气织机生产的前道准备技术,通过对各工序工艺参数分析,得出了一些可行性结论,旨在指导实际生产。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29-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注重“过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摘 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是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谈个人在运用教学评价方法的收获和困惑,然后结合以学定教的理念归纳出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享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并且在已有的空间内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更有效地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方法。  关键词:以学定教;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