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莫言怎么说酒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传说是杜康造酒,应该理解为杜康善于造酒,并非是杜康发明了酿酒技术。所以没听说杜康去了俄罗斯办讲习班,俄国人也会造伏特加;也没听说法皇派人来华找杜康学习造酒之法,法国人也造出了白兰地。甚至一些居住在深山、丛林中的极少与外界沟通的民族,也会造酒,而且是自古至今世代相传的。有人以“需要决定论”解释为:人需要酒。
  其实,白酒辣、红酒酸、啤酒苦,本非可口之物。人之嗜酒,在于酒精之兴奋作用。世事艰难之时或聊以暂忘愁苦,诸事顺应之时亦可添喜悦之情,世人之饮酒多在追求此境界而已。只是古人未能了解酒对健康的危害。
  近世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有余,便有了交际的需要。交际不能坐而论道,需要有个媒介或是载体。饮宴是最多用的交际形式,上自国宴、下至小酌,吃“饭”只剩下个名义,美食与美酒成了主要内容,中外概莫如此。中国是讲究美食的国家,菜肴方面自有许多讲究,可口自不必说,制作之精美,举世闻名。不过近年健康专家指出中国之菜肴多油、多盐,于健康方面多有不利。此事或当另表。
  中国的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随之产生了一个关于酒的文化——酒文化。
  我国如今国泰民安、经济发展,人际交往频繁,酒业随之兴旺。文明社会更不能不讲文化,于是“酒文化”大旗飘扬,某市举办“酒文化节”者有之,某地举办“酒文化游”者有之,可以叫做“文化搭台、酒来唱戏”。
  然而在许多地方有规矩:敬人酒者需先自饮三杯;拿酒瓶在手与全桌客人逐一对饮、连打三圈;一排摆下十个酒杯、斟满、一口气喝了下去;非喝趴下一个不止……都成了“酒文化”。结果自是酒厂日进斗金,而医院却多了许多胃出血、胰腺炎、肝硬化与肝癌的病人。
  酒精伤肝,如今数量甚多的脂肪肝中相当一部分由饮酒导致。浙江某医院报道,该院收治的肝硬化病人中,18.8%因过度饮酒引起,即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伤脑,酒醉不醒即是脑中毒的证据,最近有研究发现,经常喝酒者到老年以后,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饮酒或偶饮酒者,这是酒精性脑病。酒能促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都与之有关。酒能引发血压升高、心律紊乱,与心血管方面何益之有?
  正当有人质疑中国的“酒文化”只有酒、没有文化之时,酒业大喜,原因是莫言先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先生确实写过许多涉及酒的文章,于是就有酒厂抢注商标“莫言醉”,妙语双关,其潜台词是:醉亦何妨。更有妙者,莫言先生得奖消息传来是夜间,次晨某晨报即发表了一篇莫先生的旧作《水乃酒之魂》,并加上按语,特指某酒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硬是把莫先生与某酒拉在了一起。不过,拜读莫先生的大作,他说:“其实,我不懂酿酒亦不善饮酒”,原来莫先生并不善饮酒,看来莫先生的文化不是喝酒喝出来的了。莫先生又在文中担心“李白如能在这洞(指酒窖)生活,美酒任他饮,那诗还写不写了呢”。一直传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看来那是外行人的传说,文人知道酒喝得太多,脑子糊涂,诗是写不出来的。莫先生在文末还说:“这样的好东西(指某酒),当用一种庄严的心态来细细品尝,狂喝滥饮,无异于暴殄天物”。原来连喝三杯、连打三圈的狂喝滥饮,只是暴殄天物,并不是酒文化。
其他文献
江南姑苏一带自古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吴人讲究吃,无论小吃、菜肴,款款做得精细入味。在昆山玉山古镇,最有名气的当然是奥灶馆的卤鸭面和红油爆鱼面、周市熝鸭味道也不错。
江南过年有一种用糯米粉做的点心必不可少,讨口彩叫“定胜糕”。这种糕起源于南宋,流传至今已千年,传说当年士兵出征、秀才赶考都必备——寓意必定取胜。定胜糕除了过年作为
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是固定与移动融合的简称。FMC允许客户使用同一终端、从任何网络接入、享受相同的服务,其发展过程分为业务捆绑、综合业务和终端设备融合。FMC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人口68万,现有耕地3.4万hm2,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8万hm2,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果树、烟草等,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本市地
期刊
盐,历来被誉为“百味之王”和“调料之母”。盐的使用,是人类继用火以后的第二次重大突破。食盐是人类最早开发的咸味调味品,如果没有盐,即使是山珍海味,也做不成美味佳肴,故古人有云:盐者百味之将。  “盐宗”夙沙氏  盐的存在比我们人类早得多。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需加工就可现成食用的盐。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主要依靠猎取野兽和鸟鱼类为食,由于动物体内含有一定的盐分,可以满足原始人生理上的需要。随着火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