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课中惩罚的艺术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看到墙壁上熊熊燃烧着的壁炉,觉得很好奇,就上去摸了一下,不料被烫的龇牙咧嘴,从此他就再也不敢去摸炉火了。”试问:如果采用一定的惩罚艺术让学生体会到做错事的后果,学生是否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缩回被烫的手”,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实践研究,笔者总结了几点有效的做法,具体如下:
  
  一、课始显规范
  
  新学期伊始,一般体育组教研时和正常上课时都强调课前常规的重要性,体育课前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前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前常规进行记录,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常规,也为平时体育成绩的评定提供依据。(如图1,记录表)
  
  (注:教师为节省精力,给表现特别好的两三个小朋友贴五星就行了。)
  实践结果: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培养了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课中显机智
  
  1 利用游戏规则的制定来体现惩罚艺术
  现象一:三年级体育课,在上抉物游戏这堂课时,经常有争强好胜的孩子偷偷地超过起跑线开始起跑,以便于缩短距离,取得比赛的胜利。
  处理方法:停下游戏,问:“我发现有小朋友偷偷的超过起跑线跑怎么办呢?”
  “这样不公平。”有几个小孩愤愤不平地说。
  “对,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的方法赢了也没意思,你们说怎么办?”
  “开除出去,不让他们玩了。”有学生这样说。
  “我觉得这样太残忍了,罚他们做仰卧起坐吧。”几个小女生这样说。
  “我有一个方法,凡是犯规的,就用一条腿跳着比赛,不准用双腿跑。”一个体育小骨干这样提议道。我暗喜此法甚好,当即表明可以这样一试。
  效果呈现:从此就用这个办法来惩罚偷越起跑线的学生。只要是有人犯规的小组,比赛成绩肯定不会好。知道这个后果后就再也没有学生敢偷越起跑线了。用一个老体育教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方法解决了大问题。
  反思:根据多次随堂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要么对犯规情况视而不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么就罚站到一边去,却影响了原有的分组和比赛,要么大张旗鼓地体罚。强迫学生不逾越起跑线。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罚收效甚微、甚至伤害了小学生游戏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注意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深以为然也!
  
  2 利用某些体育项目的裁判规则来体现惩罚艺术
  最常见的就是足球的裁判规则的巧运用,先是两次“黄牌”——口头警告,然后“红牌”罚“下场”——到指定地点反省自己的行为,老师和同学拒绝和犯错的学生说话,直到该同学认识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现象二: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对一个女生拳打脚踢,这个女生吓得拼命地闪躲。
  处理方法:直接“红牌”把这个男孩“罚”下场,到一旁反思。提醒他老师很生气,给他几分钟时间想想今天的行为,等他有了想法后下课再跟他仔细交流。
  效果呈现:孩子主动地过来跟我道歉,说自己不该打女生,虽然她骂了自己,但可以和平解决(我笑:他还知道和平解决这个词),也可以报告老师。
  我笑了,摸摸他的头,奖励了他一朵代表“思想者”的小红花。
  反思:一味地哄着学生,是家长溺爱孩子常见的方式,而教师适时的冷处理,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3 利用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来体现惩罚艺术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小小,奥运会,模拟奥运会场景,分成几节课来进行跑,跳,投等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体育运动项目,把每个项目犯规后的处罚措施,都活学活用进去,要求孩子们充当小小裁判员,对所发生的犯规情况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记录,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奥运会的严肃性、公正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多数孩子了解规则后,不会“以身试法”,即使有个别孩子犯规被处罚了,也会心服口服。
  反思: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八十多年前说过的:“要从做中教,要在做中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4 利用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需要来体现惩罚艺术
  现象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在玩滚轮胎的游戏中,由于速度太慢从而影响7本小组的比赛名次,引得其他孩子“嘘”声一片,小女生哭了,说什么也不肯参加这个游戏了。
  处理方法:找个意见最大的男生请他做小老师辅导这个女生,并给了一个轮胎让他们到一边去练习,其他小组的比赛照常进行。
  效果呈现:两个人达成和解,练习很认真,参加比赛时速度有所提高,但结果还不是太理想。然而男生不但没有“嘘”她,还不准其他人“嘘”她,等小女孩做完了还一个劲地夸她有进步,小女孩高兴地笑了,以后的练习就更起劲,更自信了。
  反思:这个方法让小男孩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成功滋味,让小女生也尝到了成绩进步的成功滋味,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为学生的合理要求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让这种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乐事,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三、课终显轻松
  
  现象四:一个孩子在课的小结时不停地讲话,甚至干扰其他的小朋友。怎么办?大声地呵斥他?岂非让我们快乐的一堂课有个不快乐的结尾;由着他?那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学生的心中哪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处理方法:“罚”他跟着我的手势发出长短高低不同哈哈笑声,老师类似于音乐中的指挥。几个高低起伏,长短不一的哈哈笑之后,来一个紧紧抓握的收音手势。
  效果呈现:孩子们都跟着笑了--阵子后,看到我的收音手势,所有的孩子噤声,我顺利地往下总结这节课。
  这样柔性的惩罚代替了刚性的体罚,让我们爱的教育找到了正确的出口。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的惩罚措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使用,要科学、合理,还要灵活、机动,这样才能收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224005)
其他文献
随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全面展开,《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内容选择做了灵活的处理,除原则与范围外,具体教学内容无硬性规定。这样一来,学校在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自由度、灵活性更大。由此,如何切入教学,即模块教学实施前期准备工作,成了顺利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體育与健康模块的关键。  基层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等对模块的组合、设计虽有了一定认知,但对学校如何进行模块教学实施前期准备工作缺乏有说
校园体育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倡导师生全员参与,近几年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深受师生的欢迎。但不少学校的体育文化节充其量是趣味运动会,娱乐有余,运动不足,还有些学校的体育节是在一周或几个周的时间内把整个学期的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拔河赛、长跑比赛、排球比赛等集中起来举行,造成学期的其他时间没有群体活动,使校园文化生活变得单调了。我们创办的体育文化节是建立在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的基础上的,使师生
期刊
案例背景    活动球篮是篮球运动在小学体育课中的教材化处理,教学中感觉这个教材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较强,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体育教师不再仅仅一是教书匠,不再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成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直接研究者。在本学期校教学研究周中,我先后两次上活动球篮课,通过反思与改进的行动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案例描述    第一次课:是本学期校教学
2008年9月,我市选派我们几名体育教师(高中、初中、小学各一名)到大连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会,要求我们会后把观摩展示会期间的所见所闻及新的教学理念、课改精神向市里体育教师代表作汇报。  2009年3月13日,初中的何淑琳老师与高中的我在芜湖市三中上汇报课,但因那天下雨,只得改为室内说课。我的汇报课题目为《蹲踞式跳远——上肢力量练习》,由于是第一次课,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
快上课了,我像往常一样吹响集合的哨音,可同学们并没有什么反应,而是把足球门围得严严实实,不时地传出笑声和叫喊声。我很奇怪也很生气,过去大叫:“难道没听见预备铃声?!”这时人群才不情愿地散开,原来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和其他几位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足球场踢球、射门来了。  学生是被我叫回来了,队伍很快也站好了,但好多同学还沉浸在刚才的情景中,有的则嘟嘟嚷嚷地抱怨着,时不时地回过头看向足球场。望着他们,我
一、忌动作方法错误    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少儿的身体发育、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生理特点,采用正确适宜的动作方法,区别对待地开展力量训练,方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相反,如果采用的动作方法错误,不仅收效较小,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运动损伤。如,采用立定跳远发展少儿的大腿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的力量素质时,如果体育教师忽视了立定跳远的正确预备的起跳姿势,少儿练习时脚尖和膝关节过分外展,会增大大腿后
一.两个案例案例1“一二一”变“草脚草”听说过一个故事。农村偏远小学新调来一位体育老师甲,给二年级学生上队列队形练习“齐步走”。甲老师认真备好了课,事先自己也按照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