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急救中心2009年8月-2011年7月记录在册的有关院前急救纠纷30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的30例纠纷中4例为因为患者发生坠床引起,3例患者因为药物及设备不全引起,5例患者因为操作不熟练而引起,18例患者因为就诊时间过长而引起。结论 根据纠纷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维权及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发生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隐患及时防范和有效的干预,是保证急救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共发生30例急救方面的院前纠纷,4例因为患者发生坠床引起,3例患者因为药物及设备不全引起,5例患者因为操作不熟练而引起,18例患者因为就诊时间过长而引起。
2 具有原因分析情况
2.1 因为位置不准确而发生延误的情况 在出诊前没有准确地核对患者的具体地址,出现地址不明确,或因为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2.2 急救意识不强造成反应速度慢 进行出诊的抢救人员缺乏争分夺秒的意识,没有按照时间要求进行出诊治疗,导致到达现场急救时由于药品及仪器不符合现场使用,而对伤病员延时救治。
2.3 护理人员在对医嘱进行核对中有差错发生 因为是对患者进行急救故多下达的为口头医嘱,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医嘱操作时易于出现差错的情况发生。故应首先听清医师的口头医嘱,在进行操作前再次和医师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在进行抢救期间应冷静,不可出现慌乱[1]。
2.4 药物、设备的因素 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及环境不能保障无菌,进行急救时也受到缺乏相关设备的约束,这给治疗抢救加大了困难。
2.5 操作技术不熟练的因素 护理人员或医生等急救人员各项急救操作技术不熟练,无法保障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影响抢救的效果。
2.6 在送患者到医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送患者到医院期间应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出现情况予以对症处理,但是实际情况中抢救车中的视线不是很明亮,故在对患者进行观察时易于出现遗漏,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2.7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不重视院前抢救护理记录或者记录不及时、不详细。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书是非常重要的文书,必须及时准确、客观的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护理措施及病情变化,完整的护理记录给下一步抢救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3 对 策
3.1 提高急救意识 医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按照规定要求的时间内出诊,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地址,以快速到达。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再给予其针对的治疗措施,各项急救操作技术应熟练,避免延误的情况发生。
3.2 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相关技能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快速、准确、有效的操作技能是进行急救的保障。故护理人员应定期掌握静脉留置穿刺、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3.3 送往医院途中的护理措施
3.3.1 心理护理 如患者不为昏迷状态可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要求其冷静,不可影响急救治疗[2]。
3.3.2 安全护理 转运时固定车床,拉起床栏,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保持合适安全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3.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对意识清醒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者,随时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4 强化急救风险意识 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的患者,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稍微疏忽,可能会铸成大错[3]。完善急救流程,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增强风险意识。
3.5 加强救护车管理 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每班认真交接,定人、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工作畅通。
3.6 规范护理文书质量 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等内容[4]。
3.7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面对不可预测的急救对象,护理人员在抢救现场要做到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4 体 会
院前急救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窗口,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范关注。作为急救一线的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术的掌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消除院前急救护理隐患,促进急救医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万伟,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53.
[2] 李患礼,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
[3] 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20.
[4] 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3-34.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维权及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发生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隐患及时防范和有效的干预,是保证急救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共发生30例急救方面的院前纠纷,4例因为患者发生坠床引起,3例患者因为药物及设备不全引起,5例患者因为操作不熟练而引起,18例患者因为就诊时间过长而引起。
2 具有原因分析情况
2.1 因为位置不准确而发生延误的情况 在出诊前没有准确地核对患者的具体地址,出现地址不明确,或因为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2.2 急救意识不强造成反应速度慢 进行出诊的抢救人员缺乏争分夺秒的意识,没有按照时间要求进行出诊治疗,导致到达现场急救时由于药品及仪器不符合现场使用,而对伤病员延时救治。
2.3 护理人员在对医嘱进行核对中有差错发生 因为是对患者进行急救故多下达的为口头医嘱,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医嘱操作时易于出现差错的情况发生。故应首先听清医师的口头医嘱,在进行操作前再次和医师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在进行抢救期间应冷静,不可出现慌乱[1]。
2.4 药物、设备的因素 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及环境不能保障无菌,进行急救时也受到缺乏相关设备的约束,这给治疗抢救加大了困难。
2.5 操作技术不熟练的因素 护理人员或医生等急救人员各项急救操作技术不熟练,无法保障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影响抢救的效果。
2.6 在送患者到医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送患者到医院期间应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出现情况予以对症处理,但是实际情况中抢救车中的视线不是很明亮,故在对患者进行观察时易于出现遗漏,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2.7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不重视院前抢救护理记录或者记录不及时、不详细。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书是非常重要的文书,必须及时准确、客观的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护理措施及病情变化,完整的护理记录给下一步抢救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3 对 策
3.1 提高急救意识 医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按照规定要求的时间内出诊,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地址,以快速到达。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再给予其针对的治疗措施,各项急救操作技术应熟练,避免延误的情况发生。
3.2 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相关技能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快速、准确、有效的操作技能是进行急救的保障。故护理人员应定期掌握静脉留置穿刺、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3.3 送往医院途中的护理措施
3.3.1 心理护理 如患者不为昏迷状态可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要求其冷静,不可影响急救治疗[2]。
3.3.2 安全护理 转运时固定车床,拉起床栏,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保持合适安全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3.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对意识清醒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者,随时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4 强化急救风险意识 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的患者,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稍微疏忽,可能会铸成大错[3]。完善急救流程,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增强风险意识。
3.5 加强救护车管理 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每班认真交接,定人、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工作畅通。
3.6 规范护理文书质量 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等内容[4]。
3.7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面对不可预测的急救对象,护理人员在抢救现场要做到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4 体 会
院前急救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窗口,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范关注。作为急救一线的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术的掌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消除院前急救护理隐患,促进急救医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万伟,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53.
[2] 李患礼,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
[3] 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20.
[4] 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