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圣先贤在世间立德、立功、立言,尤其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修行者。教书育人,讲习说法,言传身教,这些古老的立言方式,在远古时代的文明传播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老子出函谷关作五千言而传世,孔子著《春秋》而亘古流传,马克思著《资本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司马迁作《史记》名垂千古。文字的作用,尤其参透世间万相的经典,是人类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璀璨明珠。
  一九六三年,“中国文化大学”聘请南师担任教授,这是南师在台湾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南师接到聘书后,他写了一首诗:
  门外忽传走转车,
  聘书递送却愁余。
  自从长揖山林后,
  又向人间填表书。
  后来,辅仁大学也邀请南师给学生讲哲学讲禅宗。辅仁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都是私立大学,规模和名气都相当大。后来,南师名气越来越大,教课很受学生的欢迎,教育部想给南师特批一个教授资格,几次派人登门,请南师在一张表格上签名盖章,给他颁发教授资格证书。但南师就是不签名盖章,他对来人说:“麻烦你跑了好几趟,真对不起部长和你,并非我不识抬举,不通人情,无奈我从来不想取得什么资格,我不想把我这些不成文的著作拿去请人审查,我当然不能在申请表上签名盖章。”这就是南师!
  大约在一九六六年,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南师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在高雄冈山空军基地演讲,蒋介石亲自聆听,有所感悟,回台北后即命令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蒋介石亲任会长,请南师主持实际工作。但是,面对送上门来的这份厚礼,南师婉言谢绝了。因为,一方面,那样做不符合他一辈子做人的理念;另一方面,是他对蒋氏父子有看法,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后来他同别人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以保持超然身份之故,婉辞美意”。
  南师并不要求他的那些成年学生背书,但他要求学生在读古书时,要“以经解经史合参”,从原书里找答案,而不要被前人的注解套住了。
  南师讲课,先是逐句逐段解释原书。有些字句,千百年来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南师也会点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他经常说:“至少我今天是这样看的,也许,明天我发现自已错了,再改过来。”
  解释完一段原文以后,南师就进行发挥,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人情世故,信手拈来,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大家最爱听的。有时候,还拿在座学生的事情来当例子,经常引起哄堂大笑。诗词歌赋更为南师的课增加了色彩。南师讲课,很有条理,逻辑性很强。每次上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头天晚上找好资料,第二天上午叫秘书复印出来,有时侯,手头没有他所要的资料,他就叫人到书店去买,或者给台北的学生发传真,请他查到了传真过来。
  上完课以后,第二天,根据录音整理。他讲一个多小时的课,学生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整理出来。一节课整理出五六千字,整理好的材料南师得进行校对斟酌。南师的三十多部专著大多都是这样出来的。南师最满意的,公认整理得最好的,是《论语别裁》,这本倾注了南师和他好几位学生的心血,南师在本书前言里特别提到了蔡策先生,说他“不但记录得忠实,有时还详细补充了资料”,“其情可感,其心可佩”。当时蔡策还在台湾《中央日报》担任秘书,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帮助南师完成这部六十多万字的巨著,确实功德无量。南师30多本专著,除了《禅海蠡测》(1955年)是他亲笔所写外,其他著作、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都是他上课海阔天空地讲,之后由学生整理而成。
  《南怀瑾全集》包括了南师的30种著作,以及与南师有关的4种附集。这些著作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儒家、佛家、道家和文史诗词。
  第一类儒学著作。南师说: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主流,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中心。“五经”指《诗》《书》《礼》《易》和《春秋》。“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专属于孔孟之道的学术思想。“四书”到两宋以后逐渐盛行而取代“五经”的地位。南师对“四书”“五经”的研究不但深入堂奥,而且每每有独特的见解。《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孟子旁通》《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都是南师历年给学生授业解惑的讲稿。
  第二类是佛学著作。这部分著作所占数最最多,包括《禅海蠡则》《金刚经说了什么》《圆觉经略说》《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禅与道概论》《维摩精舍丛书》《禅话》《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习禅录影》《参禅日记(初集,原名:外婆禅)》《参禅日记(续集)》《定慧初修》等17种。在汉代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
  《禅海蠡测》是南师最重要的禅学著作,不仅纪录了南师毕生习禅的心得,也是一本禅宗正本清源、拔乱反正之作。南师开宗明义地点明:禅宗以明心见性,洞达法性为宗旨。广征博引,直斥各种文字禅、知解禅和口头禅,直探禅宗的活水源头。南师着重阐明了禅宗与教理、顿悟与渐悟的道理。佛法在中国大致有十宗之分别,禅宗以外各宗皆依教理(经、律、论)而言修证,禅宗则标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第三类是有关道家学术的著作,主要是《老子他说》和《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2种。此外,《禅与道概论》《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和《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也有部分篇章是谈道家学术的,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道家学术自老、列、庄诸子以下,“综罗百代,博大精微”。自两汉后,道家一变而集于道教,到了近代社会,学者往往把道家文化视为迷信,南师早年曾钻研道家学术,深得其中三昧,因此对道家文化颇为推崇。他曾说:在儒、佛、道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主张,普救众生,但出家修道的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以孔孟之学为归趋,偏重于入世,《大学》《中庸》有部分出世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道家的学问,老庄之学,可以入世,亦可以出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第四类文史诗词。散见于南师的著作中,几乎很少有哪篇文章没有历史故事,南师的讲学之所以受欢迎,便来自于他引经据典的才华,历史在他信手拈来中,具有鲜活深刻的现实意义。诗词是南师一生的最爱,诗教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经》是最朴素的中国人的生活,唐诗是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宋词是婉约雕琢的青花瓷。文史诗词使南师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士子那种倜傥风流,彰显得淋漓尽致大气。
  在今天,全人类都以现代化为社会目标。现代化虽带来了物质进步,但也造成了社会病态。现代化的基调是理性化,理性主义获得最有力的表现是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技术实际上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品格。人们逐渐把自己异化成物,生命成为物的附属品。人们与自然疏离,与社会疏离,与家庭疏离,也与自己疏离,割断了与精神家园的古老联系。人们仍旧把幸福、成功或创造视作生活的目标,但实际上已没有目标。人们愈益被空虚、焦虑、烦躁、寂寞、孤独和绝望所煎熬,产生一种被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博格称为“心灵的飘泊”的感觉。因此,如何安顿人的心灵,已越来越重要。南师的讲习、著述,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弥足珍贵。虽然南师的著述有值得商榷之处,南师的立言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智者忠告。
其他文献
那样的人,想是该在青竹四合、云水相映、檀香悠然的禅院附近邂逅的,却出乎我的意料,遇见他时,周围正人声鼎沸,一片喧嚣。  在S城的火车站附近,我百无聊赖地在等一班发往上海方向的列车,上午九点半有一车次,可惜当时我尚在赶往S城的路上。  买好了票,是晚上七点半的;看了手机上的时间,上午十点一刻,晚了不足半小时,却不得不多花上长长的九个小时去等另一趟车,我心里很是懊丧。  只因那时不懂得,尘世的很多因缘
期刊
春秋时代,楚庄王制定了一部《茅门法》,其中有这样一条法令,大臣、贵族、公子进入朝廷,有敢于让马踩到朝廷屋檐下土地的,执法的廷理就得砍掉车辕,处死马车夫。  一天,太子入朝,驾车的马踩到了屋檐下,根据《茅门法》,廷理砍掉了太子马车的车辕,处死了马车夫。太子大怒,气冲冲跑到楚庄王那里告御状:“父王,廷理竟然因为区区小事,砍掉了我马车上的车辕,杀了我的车夫,这不仅是对我的侮辱,也是对父王您的不尊重,请求
期刊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
期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在西方成功学里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明确的目标,第二是端正的心态,第三是付诸努力行动。  首先,知止便是明确目标,止在哪呢?《大学》开篇中便告诉我们止于至善,在中国文化中叫立志,而且是立大志。  儒家文化告诉人生要立志,要有目标,有了目标还要有“气”。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我善善吾浩然之气”是
期刊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从哲学与人生出发,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我想分成三个问题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什么呢?人是一种
期刊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看破世相锁真身,当下觉悟洞玄关。”闭关修行,是南师生命道路上,最具有华彩意义的乐章。割断与尘世的交往,忘却自己在人间的存在,放下一切功名利禄,让自己的身心灵完全融入自然中。对于平常人,感觉闭关就像说故事。其实一个在家人,如果能够放下三年时间,与外界脱离一切联系,静静地只面对自己,是需要非常大的定力和智慧。一旦闭关成功,闭关者将获得重生。  南师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一
期刊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提到唐朝贺知章、汝阳郡王李琎、左相李适之,还有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的八种酒量: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库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废万钱,饮入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期刊
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导致一死一伤的恶性交通事故,肇事者在遭到该校学生围堵之后大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经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  于是,“李刚事件”所引发的波澜和社会思考也排山倒海而来……  本刊编审,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学和
期刊
儒家是不是宗教,近百年来学界一直在争论,但即使持否定态度的人,也认为儒家传统是有宗教情怀的。  宗教的定义,大多源自西方,人们也多用西方的宗教观来理解宗教。比如认为宗教要有明确的教义,比如要有一个人格化的神,像基督教的耶稣、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总之,宗教要有一种超越人世的全知全能的主宰,这个主宰受到人们无条件的崇拜。它是绝对的精神权威,主宰人们对价值的评判;也是绝对的物质权威,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控制
期刊
《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之祖”  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著名学者诸伟奇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