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fractalkine受体CX3CR1基因多态V249I和T280M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318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确定CX3CR1基因V249I和T280M多态性,并与292例无颈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 CX3CR1基因T280M多态中基因型MM和TM在颈动脉狭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
【机 构】
:
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fractalkine受体CX3CR1基因多态V249I和T280M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318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确定CX3CR1基因V249I和T280M多态性,并与292例无颈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 CX3CR1基因T280M多态中基因型MM和TM在颈动脉狭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6%和31.2%,OR=0.646,95%CI 0.451~0.928,P=0.017),颈动脉狭窄组M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8%和19.2%,OR=0.677,95%CI 0.499~0.918,P=0.010).CX3CR1基因V249I多态中基因型Ⅱ和Ⅵ在颈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和43.8%,OR=1.012,95%CI 0.731~1.403,P=0.940),颈动脉狭窄组Ⅰ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6%和32.7%,OR=0.842,95%CI 0.660~1.076,P=0.034).颈动脉狭窄组Ⅵ和Ⅱ在稳定斑块组明显增高(OR=0.610,95%CI 0.387~0.962,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和TM基因型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7,95%CI 1.091~3.127,P=0.022).结论 CX3CR1基因T280M多态中MM和TM基因型是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V249I多态中Ⅱ和Ⅵ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
其他文献
自1984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及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诊断标准以来已有20余年[1],期间AD的生物基础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对AD的临床特点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只.用2F球囊对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法制作再狭窄模型.治疗组制模后给予依达拉奉3 mg/kg,静脉注射,每日2次.对照组损伤后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损伤后1、3、7、14和28 d原位灌注固定取材,分析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
背景和目的:帕金森病尽管在诸多脑区存在病理学征象,但是其核心症状是由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所致.对于这些神经元易患性的一种潜在线索是它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Ca2+通道来维持随年龄而变化的自主活动.这种依赖可能会对线粒体产生一种持续性的代谢应激反应,从而加速细胞的老化和死亡。
近年来海洛因滥用已成为国际问题,海洛因滥用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主要见于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少见.现将我院2007年9月收治的1例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因"右下肢变细半年,右足下垂1个月"于2007年4月5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右下肢变细,症状缓慢进行性加重,入院1个月前发现右足下垂,无尿便障碍.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体型偏瘦,行走呈跨阈步态,右侧明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0%~90%.DPN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手套袜套样分布区域的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编者按] 为了更加规范肌电图的操作,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标准,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2个常见位点的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病例组470例,对照组495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TaqMan-MGB探针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病例组C677T突变的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61.9%,对照组为45.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89,P<0.01,OR=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