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我以为,首先要抓好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历史概念系列和概念系统,打好知识基础;二是要充分运用课本、教参里的现有材料,去认识和理解史实,并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有了上述前提,我们就可以在“创新”和“实践”上有文章可做。其主旨我以为主要是指“质疑”和“提出不同观点”。
  一、培养学生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能力,绝不仅限于掌握现成的历史结论和合理运用基本史实,更重要的是:还要透过这些内容启发学生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僵化的历史问题焕发新的思想活力。如隋唐经济的繁荣,涉及“耕屯面积大量增加”、“大量开辟荒田”、“人口大量增加”,考证历史均事出有典。但用环保的眼光看,他们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用人口论的观点看则导致了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失衡,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且学生爱以幼稚的眼光观察世界。现今人口急剧增长,不再是经济实力的一个表证,而隋唐却把人口大大增加作为生产力增加、经济进步的一个表现。故有学生提出不依上列内容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论据。再如讲治理黄河时,只讲治理挖掘了多少土石方,只讲人民的热情。但有的学生提出如此论据:治标不治本,而应以根治为核心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虽显稚嫩,但也露出初生牛犊之朝气,可喜可贺。同中求异,由表及里,在争论与质疑中,发现现象,找到本质,启发学生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能够质疑、会质疑是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个重要能力。
  二、鼓励标新立异,坚持不同观点
  我国现行教材均以个别权威学者的观点为统帅,虽颇具说服力,为大多数同仁所赞同,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但却有意或无意或多或少限制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表述。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阐述有关问题和观点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更要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及时捕捉其闪光点,让学生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历史理解”的内涵。如对岳飞的评价,我们现在一般都说他是抗金英雄,但有的同学说他是民族英雄,因为他抗金是反对女真族掳掠,是进步的,符合汉族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女真族人民的利益,又由于反对投降导致被杀,也是一种民族气节,因此不要只看他是否抵抗所谓“外族”或“外国”侵略,更不能用今天的民族衡量古人。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它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一起构成了旧民主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有同学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考察,认为它与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相悖,并不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利于中国的近代文化,相反还使中国进一步被列强瓜分,最后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它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应过分夸大。
  这种不同观点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要明确思维定势的表现,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自己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观念,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各种能力与具体的知识内容相联系,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贯穿于教学,能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考究文物古迹来加强对“历史”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等能力的培养。通过简单运用外语知识与历史教学,可以扩大直接理解外国史进而了解世界的视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像计算机、投影仪、幻灯、音像制品等,可生动直观地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摆脱单纯地说教与复述,即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刺激学生不自觉地把现代技术再造的“历史”与原本真实的历史进行比较,进而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升华。可以说,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教育事业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科技发展、信息革命伴随而来的世界变化,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新世纪赋予每个学生的重要职责。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也顺应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潮流。只有用灵活的有效的方法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形成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和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科能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线在陶瓷造型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实践与感受,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陶瓷造型设计创新。  【关键词】陶瓷;造型;线  引言  线是艺术世界里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更是各种造型、装饰艺术创作的表现载体。在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随处都有线的踪迹。所以,在现实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线彼此交汇、互相连接组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给人各样美的感受。那么在陶瓷艺术的世界里,“线”有着怎样的解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民营企业所处环境既有市场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制度变革,又有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结构变迁,而其时代特征则体现着“资强劳弱”的全球化共性与市场化初始
大多数神经退化性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阿滋海默症等的在分子层面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蛋白质的表达分析都是在完整组织均质化制备的样品的基础上完成的.用这种方
  依据页岩气的地质特点及当前地震勘查技术的水平,指出地震在识别和追踪页岩储层空间分布(包括埋深、厚度以及构造形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综合利用测井及地质资料,对页岩储
<正>在当前大力推进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了《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武器装备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中学信息技术实践,围绕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展开探讨,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先学后教随机提高”、“半成品示范操作”、“生活化教学”、“小组长负责”等做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找到更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先学后教半成品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