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企业运营中,人力资源渐渐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所有生产活动要由人来完成。市场角逐日趋激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打造优质的青年人才梯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获得竞争优势、持续建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紧密围绕当前实际,针对如何培养青年员工做出了研究和对策分析,希望提升青年人才储备力量,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关键词:新时期;青年员工;培养策略
引言
国以人立,业以才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1]。今天我们处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而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则是一个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兴与衰、成与败取决于企业青年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加强青年员工培养能助力企业持续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好青年员工培养规划,提供青工队伍核心素养,是一项紧迫课题。
一、加强档案管理,从源头入手培养青年员工
人事档案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文件材料,它记述了个人的真实经历,反映了个人的德才成绩等情况,是企业历史地考察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依据[2]。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人事档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优劣情况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效果。为了提高青年员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应当从档案入手,可以说,培养青年员工,从档案入手就是从源头入手。企业可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借此实现对青年员工的跟踪管理,将青年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比如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教育培训经历以及年度考核奖惩荣誉情况等,逐一记入档案,为今后发展提供参考和评价。除此之外,可以单设“阳光档案”,让青年员工自工作以来的一切成长进步信息对外公开、阳光透明,以此来激发青年员工积极性,尽快成长。
二、与时俱进,完善人才机制
(一) 尊重市场规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内外环境与过去迥然不同,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跟上时代脚步,健全人才机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想要激发人才和企业的创造活力,就必须想办法使人才顺畅有序流动[3]。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市场机制占据的是基础的、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青年员工的选用上,应尊重市场机制,可公开选拔,可竞争上岗,人尽其才,将优秀的青年人才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二) 更新教育内容,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青年员工是其竞争发展的生力军,未来会成为中坚力量,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到来,促使商业模式发生改变,青年员工有了新的群体性特点,比如整体学历较高,追求自我,自我意识凸显等。共青团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在青年员工培养中,要注意更新教育内容。
首先,勤于“培”,规范入职培训,如条件允许,可编制新员工指导手册,走好入职第一步。精心制作青年员工培训方案,通过轮岗学习、定期不定期集中培训等方式锤炼青年员工的思想,帮助新入职的青年员工对企业历史、企业文化和生产运营、组织机构以及员工晋升渠道等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企业概况,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其次,要更新教育内容,进行多元化评价。当代青年成长于发展迅速、日益开放的社会,在当前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即使青年员工顺利迈出入职后的第一步,但是受大环境影响,他们在思想价值观念上依然存在很多“盲区”,兴趣志向、身心特征等比较多元、多变,所以,要更新教育内容,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适应当代青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多元化特征。可以加入思政教育,纠正个别青年员工的错误思想,提高青年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此外,加强思政教育,能让青年员工把握初心,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三、加强激励作用,为青年员工提供奋发动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借内因起作用,培养青年员工,应借助外部条件调动青年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培训,树立学习精神[4]。例如,通过薪酬分配激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建立与之适应的薪酬体系,一方面要同市场接轨,另一方面要同绩效相衔接,以效益效率为导向调整薪酬结构,将员工贡献大小、成长和进步程度纳入薪酬体系,使工作努力的青年员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薪酬。这会使优秀的青年员工产生成就感,获得荣誉感。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精细化绩效考核机制,围绕企业发展规划,针对员工类别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坚持道德素养与业绩成果为导向的复合型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地进行全员考评,重视考核结果反馈的员工信息,使广大青年员工有压力的同時也有动力。
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随着持续对外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拥有了强劲支撑和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依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可以预见,经发展新常态下,市场竞争形势一定会越来越激烈。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员工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各行各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做好战略规划,有效培养青年员工就变得重大而紧迫。
参考文献:
[1]任平.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 412(01):89-89.
[2]王廷梅. 论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J]. 现代企业, 2019(8):22-23.
[3]孙密宏. 提高自主建设能力 着力建设过硬基层[J].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2020(7):6-9.
关键词:新时期;青年员工;培养策略
引言
国以人立,业以才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1]。今天我们处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而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则是一个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兴与衰、成与败取决于企业青年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加强青年员工培养能助力企业持续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好青年员工培养规划,提供青工队伍核心素养,是一项紧迫课题。
一、加强档案管理,从源头入手培养青年员工
人事档案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文件材料,它记述了个人的真实经历,反映了个人的德才成绩等情况,是企业历史地考察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依据[2]。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人事档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优劣情况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效果。为了提高青年员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应当从档案入手,可以说,培养青年员工,从档案入手就是从源头入手。企业可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借此实现对青年员工的跟踪管理,将青年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比如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教育培训经历以及年度考核奖惩荣誉情况等,逐一记入档案,为今后发展提供参考和评价。除此之外,可以单设“阳光档案”,让青年员工自工作以来的一切成长进步信息对外公开、阳光透明,以此来激发青年员工积极性,尽快成长。
二、与时俱进,完善人才机制
(一) 尊重市场规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内外环境与过去迥然不同,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跟上时代脚步,健全人才机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想要激发人才和企业的创造活力,就必须想办法使人才顺畅有序流动[3]。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市场机制占据的是基础的、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青年员工的选用上,应尊重市场机制,可公开选拔,可竞争上岗,人尽其才,将优秀的青年人才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二) 更新教育内容,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青年员工是其竞争发展的生力军,未来会成为中坚力量,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到来,促使商业模式发生改变,青年员工有了新的群体性特点,比如整体学历较高,追求自我,自我意识凸显等。共青团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在青年员工培养中,要注意更新教育内容。
首先,勤于“培”,规范入职培训,如条件允许,可编制新员工指导手册,走好入职第一步。精心制作青年员工培训方案,通过轮岗学习、定期不定期集中培训等方式锤炼青年员工的思想,帮助新入职的青年员工对企业历史、企业文化和生产运营、组织机构以及员工晋升渠道等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尽快了解企业概况,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其次,要更新教育内容,进行多元化评价。当代青年成长于发展迅速、日益开放的社会,在当前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即使青年员工顺利迈出入职后的第一步,但是受大环境影响,他们在思想价值观念上依然存在很多“盲区”,兴趣志向、身心特征等比较多元、多变,所以,要更新教育内容,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适应当代青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多元化特征。可以加入思政教育,纠正个别青年员工的错误思想,提高青年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此外,加强思政教育,能让青年员工把握初心,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三、加强激励作用,为青年员工提供奋发动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借内因起作用,培养青年员工,应借助外部条件调动青年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培训,树立学习精神[4]。例如,通过薪酬分配激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建立与之适应的薪酬体系,一方面要同市场接轨,另一方面要同绩效相衔接,以效益效率为导向调整薪酬结构,将员工贡献大小、成长和进步程度纳入薪酬体系,使工作努力的青年员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薪酬。这会使优秀的青年员工产生成就感,获得荣誉感。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精细化绩效考核机制,围绕企业发展规划,针对员工类别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坚持道德素养与业绩成果为导向的复合型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地进行全员考评,重视考核结果反馈的员工信息,使广大青年员工有压力的同時也有动力。
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随着持续对外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拥有了强劲支撑和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依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可以预见,经发展新常态下,市场竞争形势一定会越来越激烈。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员工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各行各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做好战略规划,有效培养青年员工就变得重大而紧迫。
参考文献:
[1]任平.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 412(01):89-89.
[2]王廷梅. 论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J]. 现代企业, 2019(8):22-23.
[3]孙密宏. 提高自主建设能力 着力建设过硬基层[J].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202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