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已引起普遍关注,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少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努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像达尔文等著名的昆虫学家科学家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对某一方面具有浓厚的探求兴趣。由此看来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首先得要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興趣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把学生引入学习情景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教师上课时表情不要太严肃,更不能动辄斥责学生,进行着一种枯燥无味的“义务”教学,应该对学生态度亲切,经常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或是满意的眼神,他们也能领会到这是老师对他们的爱和肯定,自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此而喜欢这个老师及他(她)所上的课,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把课文中的感情转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过程,教师利用一个立方米1讲台、两个平方米的黑板,通过教材这个桥梁来沟通师生情感。现行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感情,语文教师应将文中的情感转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伤仲永》这篇古文时,抓住标题中的“伤”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伤”的文句,结合学习身边的事例,将本文作者对仲永的“伤”情真意切地表达出来,从而感染学生,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受感动,于是写下来一篇篇感人的读后感,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
  每次在写作文之前,笔者都要从报刊杂志上找出与该次写的作文思想主题相关的一两篇优秀作文来带着真情实感去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总之,师生感情通融了,他们受到了某种激发,于是在心灵中产生一种情感再造,情感再造是学生产生写作动机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这种情感再造也是师生情感通融的结果。
  师生情感通融和学生情感再造,必须是以教师爱学生为前提,并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建立自尊,让他们享受学习乐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语文教师如果能真心真意地去爱学生,想方设法使师生情感通融,且让学生将你的情感在他们的心灵中进行再创造,语文水平就不愁提不高了。
  2 了解学生,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激发其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要花心思研究他们的心理,才能激发其兴趣,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茁壮成长、求知欲望很高的少年儿童,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懂事时期,这时的学生既具独立性也具依赖性,他们急切的盼望成熟和独立,总是不换时机地想表现自己,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将怎样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怎样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呢?如果教师懂得心理学,便可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懂得,教育心理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养成爱看书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他们发言的胆量,笔者要求部分学生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上把上周收集到的名人名言或者精彩的语言片段读出来,再以抽签形式请部分学生谈对前一部分学生所读的名言或片段的理解,因为每周都有不同的名人名言收集,每周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每周都有可以获取新奇的课外知识,满足了少年儿童那种求知欲高、好表现、希望独立的心理,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扶持和鼓励下,发展了他们独立性的心理,这种独立性心理又激发了他们学对语文的兴趣,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根据学生半成熟半懂事的心理特征,笔者还曾做过这样的训练;每隔一周开展一次小型辩论会,上周布置好下周的辩论主题或范围,分正反两方各自做准备,学生有一周的时间搜集资料,待到辩论会开始,学生表现更是热情高涨,因为在辩论会上可以畅所欲言地阐述他们的观点,而且不受到任何长辈的限制,他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似乎成熟多了,他们的发言有理有据,这样一来还提高了他们写作论文的水平。
  3 讲究艺术,把教学组织得饶有趣味
  语文教学是诸多学科综合作用的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灵活地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帮助教学,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有越有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还要懂得一定的艺术,如能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定能突破呆板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时,可以先播放录音朗读,让那高亢深沉的男中音语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用娓娓的歌声将词演唱一回,把学生的情感再推向一个高潮,这时学生的情绪异常激昂,在这种状态下再完成知识的传授,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一些古诗词的时候结合诗词内容恰到好处地画一些简笔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上《天净沙·秋思》这首著名的小令时用简笔画画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和瘦马,辅之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就可以很快的领会本文的主题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语文教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表达这种艺术的载体,语文教学如果没有好的艺术载体,感染效果势必削弱,从艺术角度看,精美的语句伴随着优美的语调,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悦耳、轻松的愉悦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运用这一艺术手段,更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接受知识的欲望,并积极有效的进行思维。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调呢?一是动听,要根据情况或纯美丰厚或清脆圆转;二是管用,就是要制造课内特有的教学气氛,或亲切温和,或严肃郑重,或滑稽幽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在教学中能够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就不是梦想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直觉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以及关系的敏锐的想象和迅速的判断,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新数学课程标准里把直觉思维提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把原大纲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内涵变得丰富了,这说明我们不但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要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直觉思维;扎实的基础;猜想;观察力;洞察力  “直觉”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是一种介于逻辑与经验之间的
期刊
新春伊始传喜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市在基础测绘工作中实现重大突破,赢得“十一五”的开门红。
在城市扩张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农民的土地被政府以各种形式征收.失去土地的农民被整体嵌入城市后,.就成为独具特色的嵌入式社区群体.如何在经济方面成功融入城市,就成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谈到“心理治疗”估计很多人都是闻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就算自己心里压抑到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却还是不肯看心理医生的人比比皆是,唯恐让别人说自己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形成
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像久困笼中忽然得到主人开赦的小鸟,又像是猛然打开闸门的江水,一起从略显狭窄的教室门里冲了出来。顿时,整个校园的宁静被彻底粉碎,取而代之的是黑压压的脑袋以及或急或缓的脚步声。  在这暂时性汹涌奔流的人群中,站着一个女人。黑黑的脸,短短的发,大概150厘米的个儿,一身简单朴素但还算洁净的衣服。这样的打扮显得和整个校园极不相称。但是,女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个,只见她一双黑亮的眸子紧紧注
应用陆地棉徐-142及其种子无短绒无长绒突变体(fl),对棉纤维的发育作了初步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fl突变体开花当天的胚珠基本没有突起,导致种子无毛.RT-PCR分析表明,
引入、设立参数,并利用参数解题是我们常用的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特别是在解析几何问题中,此方法被经常提及,这种方法使得数学中一些动态几何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容易了.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