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大学生心智成长成熟的时代使命。为提高政治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教师应当绷紧“思政教育”这根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更多更有效的融入路径,完成英语学科思政育人任务。
关键词: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 路径探究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 年《求是》杂志第17期发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青少年心智成长成熟具有决定性意义。“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并指出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 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蒙以养正, 圣功也。”[2]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对各类课程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为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大学英语属基础性人文学科,兼具学习西方文化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双重责任,是理论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已进入一个以素养质量为人才培養目标的新时代: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强调英语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统一。[3]立德树人不仅是对英语学科育人的要求,还是育人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培养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及树立和坚守“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价值意义,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线上教学软件及微信公众号不断推出,大大助力了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号召和要求,为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实现途径。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政治素养和更新教学理念
习近平同志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提出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为此,他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囿于专业原因,一些大学英语教师比较注重对英语资料的学习和收集,忽略对政治理论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但现代信息技术使这方面的学习变得方便且有趣。比如,“学习强国”可以使我们紧跟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不断涌现的学习平台提供了众多音频、视频使我们可以随时接触、学习中国文化,主动扩大学习面,补正大学英语教师的短板。
教师应该注重汲取新的教学理论,采用新的、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比如,“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近几年提出的大学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有三个核心环节:驱动环节(motivation)—促成环节(enabling)—评价环节(assess? ing)。[4]教学应从驱动环节开始,由教师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驱动;在促成环节, 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听力或阅读材料, 为学生搭好“脚手架”(scaffold),促成产出(production)这一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实现;最后由教师对产出情况作出评价。这一理论得到众多外语教师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在备课和课程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容。
(二)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现在大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基本来自英美杂志或小说节选,主要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要融入思政元素,就要在课文主题和文化方面深入挖掘,对此,可以通过中西对照、比较分析的方式,引入中国文化、情感价值观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输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Unit 1 和Unit 3 课文为例。
深入挖掘主题
Unit1 的主题是Growing Up,关于成长、青春和梦想。首先,结合主题要求同学们通过微信或者网络课前学习名篇Youth,认识到青春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和炙热的感情,鼓励他们勇锐进取、放飞青春。同时学习习近平同志在2013 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双语版,让同学们了解习近平同志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要求。鼓励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将来投身于“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积蓄能量。Unit 3 的主题是 Understanding Sci? ence,同样课前通过微信“、雨课堂”“、学习通”等信息化技术平台给学生提供音视频资料,学习了解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中国现代四大发明”、中国5G 产业发展、北斗系统建设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辩证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真正意义,增强民族自信,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开阔眼界和心胸,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和人生理想。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
Unit 1 中 A Writing for Myself 里涉及的一个文化元素是 the art of eating spaghetti,除了课前要给学生提供相关视频学习了解西方人吃面条的餐桌礼仪外,还要提供关于Chinese Noodles 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面条的历史、命名、种类、传播等文化知识。另一个文化元素是美国教育体系American school system,引导学生做中美教育体系对比,并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十九大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发展的自信,厚植中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 路径探究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 年《求是》杂志第17期发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青少年心智成长成熟具有决定性意义。“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并指出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 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养“。蒙以养正, 圣功也。”[2]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对各类课程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为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大学英语属基础性人文学科,兼具学习西方文化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双重责任,是理论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已进入一个以素养质量为人才培養目标的新时代: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强调英语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统一。[3]立德树人不仅是对英语学科育人的要求,还是育人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培养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及树立和坚守“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价值意义,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线上教学软件及微信公众号不断推出,大大助力了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号召和要求,为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实现途径。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政治素养和更新教学理念
习近平同志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提出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为此,他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囿于专业原因,一些大学英语教师比较注重对英语资料的学习和收集,忽略对政治理论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但现代信息技术使这方面的学习变得方便且有趣。比如,“学习强国”可以使我们紧跟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不断涌现的学习平台提供了众多音频、视频使我们可以随时接触、学习中国文化,主动扩大学习面,补正大学英语教师的短板。
教师应该注重汲取新的教学理论,采用新的、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比如,“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近几年提出的大学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有三个核心环节:驱动环节(motivation)—促成环节(enabling)—评价环节(assess? ing)。[4]教学应从驱动环节开始,由教师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驱动;在促成环节, 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听力或阅读材料, 为学生搭好“脚手架”(scaffold),促成产出(production)这一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实现;最后由教师对产出情况作出评价。这一理论得到众多外语教师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在备课和课程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容。
(二)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现在大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基本来自英美杂志或小说节选,主要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要融入思政元素,就要在课文主题和文化方面深入挖掘,对此,可以通过中西对照、比较分析的方式,引入中国文化、情感价值观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输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Unit 1 和Unit 3 课文为例。
深入挖掘主题
Unit1 的主题是Growing Up,关于成长、青春和梦想。首先,结合主题要求同学们通过微信或者网络课前学习名篇Youth,认识到青春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和炙热的感情,鼓励他们勇锐进取、放飞青春。同时学习习近平同志在2013 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双语版,让同学们了解习近平同志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要求。鼓励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将来投身于“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积蓄能量。Unit 3 的主题是 Understanding Sci? ence,同样课前通过微信“、雨课堂”“、学习通”等信息化技术平台给学生提供音视频资料,学习了解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中国现代四大发明”、中国5G 产业发展、北斗系统建设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辩证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真正意义,增强民族自信,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开阔眼界和心胸,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和人生理想。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
Unit 1 中 A Writing for Myself 里涉及的一个文化元素是 the art of eating spaghetti,除了课前要给学生提供相关视频学习了解西方人吃面条的餐桌礼仪外,还要提供关于Chinese Noodles 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面条的历史、命名、种类、传播等文化知识。另一个文化元素是美国教育体系American school system,引导学生做中美教育体系对比,并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十九大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发展的自信,厚植中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