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依靠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三坡景区周边风光

  蔡景兰又穿上了碎花围裙、戴上了小头巾,这是她的工作套装,“麻麻花的山坡”小院管家的专属装束。
  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民宿爱好者来说,“麻麻花的山坡”并不陌生,它是河北省涞水县南峪村里15间小院的共同名字。
  这里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野三坡景区,山坡上的民居错落有致,青山在望,石板路曲折,经过设计改造的老院里能听见鸡鸣之声,颇具乡村野趣。这使得“麻麻花的山坡”成为近年来迅速蹿红的高端民宿,即使定价最低一千八百余元一夜,也常常一房难求。
  2020年7月17日,“麻麻花的山坡”迎来北京疫情后的第一波20多位客人,第二天,入住人数增至近70人,作为四号院管家的蔡景兰又忙碌起来。
  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野三坡大景区的带动下,通过大力发展高端民宿产业,全村691人人均年收入已从1999年的2000多元增至88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野三坡景区的旅游扶贫模式被概括为“双带四起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依托这一模式,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涞水县,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这么近,那么远


  南峪村深藏于太行山区,人均不足半亩耕地,发展民宿业之前,村民们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和身体条件允许,大多选择外出打工。
  蔡景兰双手指节粗壮,这是当年打工时帮人盖房子、搬砖块留下的痕迹。“在做民宿管家之前我做过力工,男人能干的体力活我都干过。”蔡景兰对本刊记者说。
  段春亭担任南峪村党支部书记已21年。他刚上任的时候,村里没有水泥路,更没有集体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贫困人口463人。
  1999年,电视剧《西游记》续集播出,剧中有一幕,湍急河水上,唐僧师徒四人走过一座小木桥。那河就是南峪村旁的拒马河,而桥就是当时连接南峪村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这简易的木桥是座“季节桥”,夏季汛期,若是不拆便会被冲毁,于是村民们每年要在汛期到来前拆桥,十月再重新建桥,期间村民想要到隔河相望的公路上,就要走山路绕行。
  担任村支书以前,段春亭在北京做木头加工生意,尤其能体会到个中不便,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垫资修桥,接著又修了一条水泥路。
  彼时,从20世纪80年代就慢慢发展起来的野三坡景区已经显现出对周边乡村旅游的带动效应,尤其是自驾游兴起之后,与北京近在咫尺的野三坡,成了北京游客周末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2012年7月,涞水县下了一场大暴雨,南峪村此前修好的水泥路被冲垮,段春亭又修了一条6米宽的新路,他觉得,要想发展乡村旅游,修一条好路是必要条件。

  为了让村民们共享旅游脱贫的成果,南峪村摸索出了一套分配机制,全体村民每人都有“人头股”,同时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帮扶贫困,股民凭卡分红,一般户分一份,贫困户分两份。

  张涿高速的开通,让段春亭和村民们感到致富机遇即将到来——这条高速通向野三坡景区的第一个出口就设在南峪村。这个深藏太行的小山村距北京市中心的车程,一下缩短到一个小时。南峪村建设了一个接待能力为40人左右的山庄型酒店,另外还有8户村民建起了农家院,想借力景区繁荣乡村旅游。
  到了周末,拒马河西岸通往野三坡景区的公路上,自驾车和旅游大巴穿梭不停。但是,修好了桥和路,这些车却也没有在南峪村停留,而是直接开往对岸。“村民们看着心里是着急的。怎么我们离景区这么近,却一点光都没沾到呢?”段春亭说。
  2015年,南峪村有224户656人,其中贫困户59户,贫困人口103人,全村贫困率达16%,仍然是环首都地区典型的贫困村。段春亭认定,旅游脱贫的大方向没有错,效果不好,是因为定位还不够清晰。
  那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三星联合发起“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河北)项目”,要从河北省22个候选贫困村中评选出一个村庄提供帮扶资金。得到消息的段春亭带着村两委班子,像“申办奥运”一样做着准备工作:改善村容环境,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和管道、太阳能路灯……
  最终,南峪村成功申请到了这笔资金。2016年4月,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段春亭出任理事长。同年9月,涞水县借承办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之机,先期标定野三坡景区33个贫困村进行重点打造,进而推动旅游扶贫由景区贫困村向深山区乡镇延伸。
  南峪村与景区“这么近”,离致富“那么远”的故事,由此成了过往。

十五间小院改变一个村


  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开了一次骨干会,大家一致决定将高端民宿作为支柱产业。专家建议,把闲置的老旧民宅流转到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和涞水县政府扶贫资金,进行特色改造。
  精品民宿项目立项之后,南峪村和精品民宿品牌“隐居乡里”背后的运营方恒观远方达成合作,双方签订了托管协议,每幢民宿年保底收入10万元。
  最初,段春亭也不能确定精品民宿能不能走得通,对于民宿市场更是缺乏了解。他派一名村干部前往北京延庆区,考察“隐居乡里”旗下的网红项目“山楂小院”。村干部反馈说“感觉很普通”,这让段春亭心里不太踏实,但既然“山楂小院”能成功,这类民宿必然有其吸引城市游客的地方,经过村干部和基金会讨论后,南峪村决定还是做下去。
  筹建民宿期间,段春亭带着专家们在村中调研,正值午饭时间,他们闻到村民家中飘来的一股特殊香气,走进去一看,村民正在用当地所产的山韭菜炝锅,这种山韭菜会开出毛茸茸的小白花,叫“麻麻花”。正在思考民宿名称的专家说:“咱们村的民宿就叫‘麻麻花的山坡’吧。”
2018年野三坡景区举办第十一届“开山节”,标志着当年野三坡景区旅游旺季的开始

  2016年11月,首批“麻麻花的山坡”民宿开始运营。段春亭和村民们都没想到,定价颇高的民宿很受北京客人的欢迎,2017年春节,很多客人来“麻麻花的山坡”过年,这让村民们信心倍增。
  如今“麻麻花的山坡”已经是北京地区家庭自驾游、公司团建游的热门选项,15间小院每间都配有管家,由村里的妇女担任。这些管家经过了烹饪、布草、礼仪的规范培训,择优上岗,年龄大多在30岁到50岁之间。
  62岁的蔡景兰是个例外。2010年,蔡景兰的丈夫徐振海患上尿毒症,女儿双目失明,家中只剩下她和儿子两个具备劳动能力的人。
  2017年,“麻麻花的山坡”招聘新管家,考虑到蔡景兰家中因病致贫的情况,段春亭建议蔡景兰报名,她最初没什么信心:“我已经59岁了,能干好吗?”段春亭说:“做管家不比在外干苦力轻松吗?先来参加培训,试用合格了就能上岗。”
  如今蔡景兰已经是“麻麻花的山坡”一名成熟专业的管家了,除每月1950元的基本工资外,每接待一拨客人可增加绩效工资50元,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成为管家的第一年,她收入3万多元,再加上年底分红和农村医保大病救助对丈夫医疗费用的报销,家中的经济状况日渐好转。
  民宿业现在成为了南峪村的支柱产业,为了让村民们共享旅游脱贫的成果,南峪村摸索出了一套分配机制,全体村民每人都有“人头股”,同时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帮扶贫困,股民凭卡分红,一般户分一份,贫困户分两份。
  2018年底,南峪村人均收入达到7200多元,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麻麻花的山坡”给南峪村带来的分红金额达55万多元,平均每户分红2200多元,相比2018年增长40%。

一种可推广模式


  “麻麻花的山坡”不仅自身一房难求,还带动了南峪村村民自己发展农家院住宿,与“麻麻花的山坡”相较,其价格更加低廉,可以满足更多样化的住宿需求。
  南峪村旅游脱贫的道路走通了,这是涞水县依托野三坡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仅南峪村所属的三坡镇,目前就共有星级宾馆、特色农家院1500余家,近年打造的高端民宿有50余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500余户8000余人。
  通过以旅游规划带村、以旅游业态带村、以基础设施带村、以旅游环境带村、以旅游培训带村、以旅游营销带村、以资产平台带村,涞水县近年来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成功模式。
  据野三坡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树起介绍,此模式已被列为全国“十大扶贫模式”之一,辐射4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2300多家乡村宾馆,5946人实现脱贫,受益人口近10万人,不仅是涞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可推广的模式。
  据涞水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晓峰介绍,野三坡“景区带村”扶贫效果明显。目前,全县已有33个村编制完成并纳入旅游总体规划当中,旅游特色村达到28个,31个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立足旅游资源与生态资源共享,涞水县政府投入1000万元旅游扶贫基金,入股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山区扶贫对象每人获得股份,每年分红1000元。
  除了“景区带村”之外,“能人带户”也让野三坡周边乡村加快了脱贫摘帽的速度。
  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村的张翔原本在外地工作,他的家乡有漫山遍野的杏树,特产杏核。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杏核并没有给村民们带来太多收入。
  2015年3月,张翔回乡创业,成立了河北省龙云岭食品公司,专门生产精加工的杏核。杏核需要靠人工开口,用工七八百人,开口一斤杏核一块钱,对于贫困群众,公司会多补助0.5元。靠加工杏核,参与农户日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十元。
  2016年,河北省龙云岭食品公司被确定为乡级扶贫产业平台,政府按照每名贫困人口5000元的标准,将197.5万元扶贫基金注入平台,通过“政府 公司 平台 农户”模式,让贫困群众分红。

  “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扶贫模式,一方面从现有的自然景区资源、乡村旅游禀赋和回乡创业者身上借力,另一方面,注重因地制宜,寻找内生动力,这也是防止返贫的重要路径。

  如今,龙云岭公司拥有核心内部林业基地5000余亩,年产值4500万元,从果实采摘到加工杏核,解决当地1000多名农民和贫困户就业,其生产的产品,也成了游客们到野三坡景区旅游的“伴手礼”。

用内生动力防返贫


  通过法人带、回乡创业带、先富群体带、党员带,涞水县在借助旅游资源扶贫的同时,推动引导贫困户就业,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致富不返贫”的目标。
  这种“传帮带”的扶贫思路,从南峪村的利益分配机制上就可管中窥豹。段春亭介绍,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所产生收益,50%用于给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乡村公共事业或帮扶弱势群体,最后的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用于帮扶其他小村。
  “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扶贫模式,一方面从现有的自然景区资源、乡村旅游禀赋和回乡创业者身上借力,另一方面,注重因地制宜,寻找内生动力,这也是防止返贫的重要路径。
  和南峪村一样,距离涞水县城55公里的山南村山多地少,山场面积10540亩,耕地面积1460亩。2018年底,山南村脱贫出列,如何在脱贫后稳定增收成为一大考验。
  全域旅游方兴未艾,野三坡景区周边越来越多的村庄发展起旅游业,山南村要想发展旅游实现村民增收,若也做餐饮和住宿,则有同质化之虞,如何走出一條差异化的道路?
  山南村是革命老区,是冀热察区党委、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留下过萧克、邓华等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痕迹,对于以自然风光闻名的野三坡周边地区来说,这种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经过论证,山南村决定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出路。“这两年我们对革命旧址加以保护,2019年4月正式启动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山南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革对本刊说。
  到2019年底,山南村共接待游客3.2万人,直接解决村民长期就业20余人,间接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和十几户农家院的收入。红色旅游不仅给村民增添了稳定增收的途径,也让野三坡景区附近旅游产品的样式更加多元,对于涞水县的全域旅游来说,形成了良好的业态补充。
  更加丰富的旅游业态,打破了既往以景区旅游为主的目的地所具备的季节性局限,让涞水县的乡村旅游做到不完全依赖于景区旺季而增收。例如,南峪村的民宿业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体验感,运营方还会根据季节推出相应的亲子研学、公司团建产品。
  疫情影响之下,无论是景区旅游还是乡村旅游,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由于旅游业态丰富,涞水县的旅游扶贫模式韧性很强。以南峪村为例,2020年5月1日至6月16日,15家高端民宿收入仍有60多万元。
  “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模式让野三坡景区和周边乡村实现了互利共赢,景区本身作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带动了乡村旅游的住宿、餐饮,而乡村旅游也为景区提供了新的吸引力要素。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2日,泉州市医保工作人员(右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的药库里检查比对医保用药情况(魏培全/ 摄)  随着上海、北京等11个城市试点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进入落实阶段,市场乃至社会对这一我国医药领域的重点改革高度关注。自2015年起,上海率先实现省级带量采购。三年多来,上海探路先行的过程中,药品集中采购省钱了吗?质量是否过硬?产量能否供得上?“团购”来了,省钱了吗  药品带量采
云无心  美国CNN日前报道了日本一家公司发起“重新定义CRS”运动。CRS是“中餐馆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其核心是食用味精调味食品后出现的相关症状。  故事起始于1968年。有个叫做Ho Man Kwok的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封信,描述了自己吃中餐时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  这篇文章引发了全球性的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出土于湖北随州市的曾侯乙编钟(肖艺九/摄)  不知是不是因为随州这个名字听起来太随和、太随便,让人有意无意忘了,这个地方曾为中国历史文化贡献过奇异的瑰宝,创造过惊人的传奇。  事实上,这个位于湖北省北部的城市,可能是中国在战国时期最有文化魅力的地区之一。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最早的记载见于西周,地处江淮之间、汉水中游。据考证,随国的始祖是周朝的宗室,这样的出身是显赫的,“血统”也
2月7日,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寒假期间利用网络进行补课  刘奕含就读于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一所中学初三,疫情网课期间,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在线上课,6点起床,在班级群打卡,群内晨读,然后是各个学科的视频课。  为了迎战中考,课余时间,刘奕含还要看猿辅导、学而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开放的线上课程作为补充提高。  从2014年开始,中国一部分中小学生已经过上了规律的在线教育生活,此次疫情,这个群体迅速扩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会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在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吹响。  一年来,各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比学赶超、实招不断:“减证放權”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亮点,监管执法逐渐规范,公共服务供给得到增强,创新要素不断集聚,融资难
全世界风风火火的抗疫大战之中,澳门显得风平浪静。疫情开始至今,加上输入病例在内,确诊不过45例,至今无死亡病例,中间还曾有40天保持“清零”状态,算得上抗疫“优等生”。  虽然土地面积小,但澳门也是一个连通世界与中国的国际都会——这样的成绩单,是怎样取得的?  我成长于中国内地,之后在世界各地工作,去年到澳门工作,亲身体会了这个“小地方”的不一般之处。  以口罩为例。在很多地方,口罩一直严重短缺,
电影《锦衣卫》剧照  走进位于南京市博物馆陈列“镇馆之宝”的“玉堂佳器”展厅,一件闪着魅惑蓝光的明代蓝釉梅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件2012年出土的瓷器,来自于一位明代锦衣卫高级官员的墓葬。  随葬如此贵重的文物,隐隐透露着墓主身份的不同寻常。锦衣卫,这个神秘组织在大明帝国的第一个首都南京,留下了怎样的印记?贴身保镖  按照明代的兵制,从京师到各郡县都要设立军方的卫所。一个“卫”的人数大概在560
4月22日,上海一家售楼处内,现场前来看房的购房者  2020年,新冠肺炎“黑天鹅”影响了世界,影响了各行各业。第一太平戴维斯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投资额下降了33%,亚太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大,同比下降45%。中国商品房市场上半年销售面积下降了8.4%。  由于政府对疫情进行了有效控制,中国成为经济恢复最早的国家之一。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实现GDP同比增长3.2%。
2019年11月,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心净”睦邻点老伙伴们话家常  86岁的上海独居老人蔡阿姨今年接连遇到麻烦事,先是保姆回家过年后突遇疫情不能赶回,无人照料的她买菜、倒垃圾很不方便,但多亏有睦邻点老伙伴们伸出援手,轮流为她代购生活必需品和药品。  5月,蔡阿姨不小心又跌了一跤导致骨折,睦邻点的老伙伴们嘘寒问暖,照顾她生活起居、送医看病。如今,她恢复良好。  “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场大考暴露出,我们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城市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必须全面堵漏补短、整改提高。  着眼未来,补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提升城市系统化防疫抗疫能力,是打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下半场”的关键举措,也是城市有效应对未来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提升城市公共卫生系统化防疫抗疫能力的核心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