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10日,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协会(Emerging Markets Private Equity Association,EMPEA)任命了两名董事会的新成员,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以下简称为霸菱亚洲)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庄奕诚(Jean Eric Salata)就是其中Z--。庄奕诚将与其他17位来自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领军人物共同组成新的董事会。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协会的总裁罗杰·利兹(Roger Leeds)对庄奕诚的评价颇高:“庄奕诚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发展的先驱者,在新兴的亚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他丰富的经验将为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协会的董事会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我们董事会的专家团队。”
庄氏“洞察力”
1997年,庄奕诚为荷兰国际集团(ING)旗下的霸菱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arlng Private Equity Partners Ltd,)在亚洲建立了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那时,以荷兰国际集团为背景的ING霸菱在庄奕诚的带领下,活跃在亚洲资本市场之中。也是从那时起,庄奕诚开始负责该投资公司的投资活动。
霸菱亚洲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巴林爵士(Sir Francis Baring)于1763年在英国伦敦创立的巴林银行(Barlngs Bank),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家银行。它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也自己经营一些业务。由于灵活变通的经营手法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巴林银行很快便在国际金融市场崭露头角。
20世纪初,巴林银行在获得了英国皇室这一特殊的客户后,它显赫的地位也就此奠定。但一切辉煌都毁于1989年加入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Nick Leeson)手中,由于里森手下交易员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中投机失败,造成了14亿美元的损失,使得巴林银行遭遇了第二次破产。1995年,破产清盘后的巴林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并入荷兰国际集团旗下,但巴林银行的投资业务与荷兰国际集团是相对独立的。
三年后,庄奕诚的脑中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为了自己和霸菱亚洲的发展作出了管理层收购该投资公司的决定。因为他相信投资业务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公司管理团队的能力,独立是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经过一系列的协商与谈判,2000年他率领管理层收购了ING霸菱的全部股份,使之成为了一个绝对独立的投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霸菱亚洲。相对于给人打工的安逸,庄奕诚更喜欢自己做老板的冒险与刺激。
1998年在INC霸菱成立之初,该基金的规模仅为2500万美元,在庄奕诚的领导下,霸菱亚洲在2006年时便跻身于亚洲15大私募基金之列,管理大约lO亿美元的资本,2008年募集的霸菱亚洲第四期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5.2亿美元,成为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地区性成长基金,与此同时霸菱亚洲管理的资金总额也已超过25亿美元。更有消息透露,霸菱亚洲最新募集的一期基金规模达到17.5亿美元。
有着十多年投资经验的庄奕诚,在向欧美资金巨头募集资金时几乎总是信手拈来般轻而易举。126%的净内部同报率相信是许多LP都无法拒绝的,基金持有人对庄奕诚及其团队敏锐的眼光和卓越运作投资项目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在募集霸菱亚洲第三期基金时,投资者们并不清楚霸菱亚洲将会投资哪些中国项目的情况下,成功募集了4.9亿美元,因为庄奕诚对自己基金的运作及策略有着极其清晰地概念。目前,霸菱的目标是实现5年300%的收益率。
仍以第三期基金为例,庄奕诚此次打的是“中国概念”牌。他决定将新基金70%的资金用于中国项目的投资,为了博得LP们更多的信赖,这支新基金中有2450万美元来自庄奕诚和他的管理团队。许多业内人士为庄奕诚的这一举动拍手称赞,他既赢得了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又为自己赚足了腰包。
对于投资,庄奕诚总是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触觉,他总是能发现一些别人未能注意的机会。当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专注于大型收购的时候,庄奕诚更看好民企,他认为这方面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支持企业原有的管理层,最大限度的发现企业价值是庄奕诚为霸菱亚洲定下的投资策略之一。当许多基金因为IPO市场干涸而怨声载道的时候,庄奕诚却认为这是一个进行成长基金投资的好时机。IPO市场的关闭使得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降低自身的估值,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庄氏“中国论”
从1989年,庄奕诚就开始在中国的香港工作和生活,因此他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和投资事务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也因为如此他在CNN和CNBC Asia两家电视机构担任私募股权投资问题的评论员。
作为霸菱亚洲的掌舵人,庄奕诚肩负着作投资收购决策和掌控战略方向的重任。庄奕诚还是霸菱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期和二期的创始兼执行合伙人,他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对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财经学高材生来说,早期风险投资、扩张期投资、控股投资和管理层收购业务,庄奕诚均了如指掌。2009年,庄奕诚获得了由AVCJ颁发的年度私募股权投资人大奖。
庄奕诚是BAPEF指定的代理人,他在投资公司BAPEF的任职期间,领导公司上下员工一道,在亚洲和美国完成了超过36笔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通信和IT行业。
庄奕诚有非常丰富的董事会经验,他在超过十家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或成员。加入INc霸菱之前,庄奕诚在美国国际集团(AIG)位于中国香港的私募股权投资部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有限公司(AIG Investment Corporation(Asia)Ltd.)担任董事一职。与此同时,庄奕诚还担任绍荣钢铁有限公司(Shiu Wing Steel)金融部执行副总裁。在此之前,他还在贝恩公司(Bain&Company)担任管理顾问。
凭借多年的经验,庄奕诚清楚地了解目前中国企业所处阶段与欧美成熟市场中企业所处阶段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企业大多是由创始人完全控股的,而欧美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大多是分离的,因此他断言目前在中国谈并购还为时过早。
庄奕诚强调,现阶段中国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资金缺口比较大,但将企业出售并非首选之举。投资公司通过并购获得公司股权,稀释了创始人的股权,这使得创始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矛盾。
对于外资基金参与中国市场,庄奕诚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中国的人民币基金市场是非常新的,还没有被证实,以前也从没见过这样的基金。然而它的出现在中国是很自然的。尽管看起来有些LP对于这些本土基金竞争感到担忧,但这个市场分层式的结构延缓了这一担忧,至少暂时是这样。
在庄奕诚看来,政府的鼓励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打破外商参与本土市场的问题上,GP、LP和政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他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现在评估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还为时过早。
此外,庄奕诚还指出目前外资对人民币基金的参与还很有限,投资人们逐渐看出这其中巨大的利益冲突,他认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行业和政府应该意识到,各方都需要寻找一个让外资GP和LP参与人民币基金领域的有效途径。
庄奕诚强调说:“当外资基金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应先于中国本土有实力的新基金合作,占领业务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成为本土基金,并成为获胜者。”相信霸菱亚洲2008年与国内的成为基金联手投资中华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是秉承着庄奕诚这一中外合作的战略决策。成为基金是中国较早立足于支持创业者和企业家,并帮助他们实现企业价值的实业投资基金,与之合作相信对霸菱亚洲进一步巩同它的中国版图十分有益。
建立关系仅仅是外籍投资人在中国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围的中央计划经济。经济政策法规随时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充分的考虑这些政治因素也是庄奕减认为在小同投资应谨慎把握的重点。
庄氏“洞察力”
1997年,庄奕诚为荷兰国际集团(ING)旗下的霸菱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arlng Private Equity Partners Ltd,)在亚洲建立了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那时,以荷兰国际集团为背景的ING霸菱在庄奕诚的带领下,活跃在亚洲资本市场之中。也是从那时起,庄奕诚开始负责该投资公司的投资活动。
霸菱亚洲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巴林爵士(Sir Francis Baring)于1763年在英国伦敦创立的巴林银行(Barlngs Bank),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家银行。它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也自己经营一些业务。由于灵活变通的经营手法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巴林银行很快便在国际金融市场崭露头角。
20世纪初,巴林银行在获得了英国皇室这一特殊的客户后,它显赫的地位也就此奠定。但一切辉煌都毁于1989年加入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Nick Leeson)手中,由于里森手下交易员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中投机失败,造成了14亿美元的损失,使得巴林银行遭遇了第二次破产。1995年,破产清盘后的巴林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并入荷兰国际集团旗下,但巴林银行的投资业务与荷兰国际集团是相对独立的。
三年后,庄奕诚的脑中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为了自己和霸菱亚洲的发展作出了管理层收购该投资公司的决定。因为他相信投资业务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公司管理团队的能力,独立是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经过一系列的协商与谈判,2000年他率领管理层收购了ING霸菱的全部股份,使之成为了一个绝对独立的投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霸菱亚洲。相对于给人打工的安逸,庄奕诚更喜欢自己做老板的冒险与刺激。
1998年在INC霸菱成立之初,该基金的规模仅为2500万美元,在庄奕诚的领导下,霸菱亚洲在2006年时便跻身于亚洲15大私募基金之列,管理大约lO亿美元的资本,2008年募集的霸菱亚洲第四期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5.2亿美元,成为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地区性成长基金,与此同时霸菱亚洲管理的资金总额也已超过25亿美元。更有消息透露,霸菱亚洲最新募集的一期基金规模达到17.5亿美元。
有着十多年投资经验的庄奕诚,在向欧美资金巨头募集资金时几乎总是信手拈来般轻而易举。126%的净内部同报率相信是许多LP都无法拒绝的,基金持有人对庄奕诚及其团队敏锐的眼光和卓越运作投资项目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在募集霸菱亚洲第三期基金时,投资者们并不清楚霸菱亚洲将会投资哪些中国项目的情况下,成功募集了4.9亿美元,因为庄奕诚对自己基金的运作及策略有着极其清晰地概念。目前,霸菱的目标是实现5年300%的收益率。
仍以第三期基金为例,庄奕诚此次打的是“中国概念”牌。他决定将新基金70%的资金用于中国项目的投资,为了博得LP们更多的信赖,这支新基金中有2450万美元来自庄奕诚和他的管理团队。许多业内人士为庄奕诚的这一举动拍手称赞,他既赢得了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又为自己赚足了腰包。
对于投资,庄奕诚总是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触觉,他总是能发现一些别人未能注意的机会。当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专注于大型收购的时候,庄奕诚更看好民企,他认为这方面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支持企业原有的管理层,最大限度的发现企业价值是庄奕诚为霸菱亚洲定下的投资策略之一。当许多基金因为IPO市场干涸而怨声载道的时候,庄奕诚却认为这是一个进行成长基金投资的好时机。IPO市场的关闭使得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降低自身的估值,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庄氏“中国论”
从1989年,庄奕诚就开始在中国的香港工作和生活,因此他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和投资事务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也因为如此他在CNN和CNBC Asia两家电视机构担任私募股权投资问题的评论员。
作为霸菱亚洲的掌舵人,庄奕诚肩负着作投资收购决策和掌控战略方向的重任。庄奕诚还是霸菱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期和二期的创始兼执行合伙人,他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对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财经学高材生来说,早期风险投资、扩张期投资、控股投资和管理层收购业务,庄奕诚均了如指掌。2009年,庄奕诚获得了由AVCJ颁发的年度私募股权投资人大奖。
庄奕诚是BAPEF指定的代理人,他在投资公司BAPEF的任职期间,领导公司上下员工一道,在亚洲和美国完成了超过36笔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通信和IT行业。
庄奕诚有非常丰富的董事会经验,他在超过十家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或成员。加入INc霸菱之前,庄奕诚在美国国际集团(AIG)位于中国香港的私募股权投资部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有限公司(AIG Investment Corporation(Asia)Ltd.)担任董事一职。与此同时,庄奕诚还担任绍荣钢铁有限公司(Shiu Wing Steel)金融部执行副总裁。在此之前,他还在贝恩公司(Bain&Company)担任管理顾问。
凭借多年的经验,庄奕诚清楚地了解目前中国企业所处阶段与欧美成熟市场中企业所处阶段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企业大多是由创始人完全控股的,而欧美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大多是分离的,因此他断言目前在中国谈并购还为时过早。
庄奕诚强调,现阶段中国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资金缺口比较大,但将企业出售并非首选之举。投资公司通过并购获得公司股权,稀释了创始人的股权,这使得创始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矛盾。
对于外资基金参与中国市场,庄奕诚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中国的人民币基金市场是非常新的,还没有被证实,以前也从没见过这样的基金。然而它的出现在中国是很自然的。尽管看起来有些LP对于这些本土基金竞争感到担忧,但这个市场分层式的结构延缓了这一担忧,至少暂时是这样。
在庄奕诚看来,政府的鼓励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打破外商参与本土市场的问题上,GP、LP和政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他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现在评估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还为时过早。
此外,庄奕诚还指出目前外资对人民币基金的参与还很有限,投资人们逐渐看出这其中巨大的利益冲突,他认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行业和政府应该意识到,各方都需要寻找一个让外资GP和LP参与人民币基金领域的有效途径。
庄奕诚强调说:“当外资基金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应先于中国本土有实力的新基金合作,占领业务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成为本土基金,并成为获胜者。”相信霸菱亚洲2008年与国内的成为基金联手投资中华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是秉承着庄奕诚这一中外合作的战略决策。成为基金是中国较早立足于支持创业者和企业家,并帮助他们实现企业价值的实业投资基金,与之合作相信对霸菱亚洲进一步巩同它的中国版图十分有益。
建立关系仅仅是外籍投资人在中国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围的中央计划经济。经济政策法规随时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充分的考虑这些政治因素也是庄奕减认为在小同投资应谨慎把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