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公路建设的重点逐渐从新建、改建过渡到对现有道路的养护、大中修。道路本身的破损程度不同、破坏原因也比较复杂,如何在道路养护、维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大中修设计方案,是每个道路设计者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S338常州段大中修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特点、需要注意的問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 大中修 设计车辙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项目起于S338常州与江阴的交界处,终于青城村附近。道路全长约14.05km,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一级公路标准。本项目经过多年使用,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不规则裂缝,整体裂缝并不严重;在双向交通的第二车道及道路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前后处,路面存在着较严重的车辙现象;除此以外,路面还存在一些对龟裂、坑槽、沉陷的修补。路面结构强度基本满足行车要求,全线绿化、交通安全设施完好,排水系统基本完善。
二、调查分析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表
针对公路大中修项目养护维修资金紧等现实状况,设计人员首先应对项目原有的设计图纸及历年来的养护维修状况,路段上的交通量统计数据,车型比例等基础数据进行充分地调研,并结合详实的现场调查,分析出道路本身存在的主要病害,抓住主
要矛盾进行对症下药,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设计人员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表的相关规定对全线道路状况,通过人工调查与设备检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充分的调查及科学的评价,认为本项目主要病害为车辙,因此车辙病害的处治为本项目中修改造重点。病害情况统计详见下表
本项目2002年原设计面层采用5cmAC-16I,7cmAC-25I,这是一种悬浮密实型结构,混合料偏细,油石比大,易压实,抗水害性能好,但高温稳定性差,在高温及重车比例较高路况下易出现车辙病害。
根据调查内容的分析,对全线主要病害进行了汇总,如下表:
序号 主要指标 主要影响病害
1 PCI 20%良、66.7%中、13.3%次 车辙占路面破损面积≥80%
2 RQI 90%良、10%中
3 TD 0.34mm
三、主要病害治理措施
本次根据老路路面病害的调查情况,针对不同的病害情况分别处治,同时结合相临路面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处理。路面病害处治结束后除应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达到原道路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Ld=23.0(1/100mm)。
全线车道(除2012已修复段落外)沥青面层按车辙病害轻重进行铣铇或挖除,用新的沥青材料恢复至原正常路面标高。具体处理方法为:1.0cm≤车辙深度≤1.5cm,铣铇至老路沥青面层为8cm后,加铺4cmSUP-13(改性沥青);车辙深度>1.5cm,铣刨原有沥青路面,分别加铺8cm SUP-20(SBS改性)+0.4%路孚8000及4cmSUP-13SBS改性沥青。
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及道路中修的外观形象,施工最小段落控制(单向):外侧二、三车道上面层按1km,下面层按300m,一车道上下面层均按300m。
1、裂缝处治
对于沥青面层破坏:沿裂缝对两侧沥青各开挖25cm,下面层填筑8cmSUP-20(改性沥青)+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上面层铺4cmSUP-13(SBS改性)沥青面层。
对于基层破坏:挖除基层二灰碎石,填筑C15素混凝土至老路沥青面层底,其上分别填筑8cmSUP-20(改性沥青)+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和4cmSUP-13 SBS改性沥青。
2、龟裂、沉陷、坑槽处治
根据现场抽样取芯结果,分为两种破坏情况,部分为沥青面层破坏,部分为路面基层破坏。拟采取挖补措施,具体处理方式为:
2.1对于沥青面层破坏:直接对老路沥青路面进行挖除,下面层填筑8cmSUP-20(SBS改性)+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上面层铺4cmSUP-13(SBS改性)沥青面层。
2.2对于基层破坏:挖除老路沥青面层及二灰碎石基层,先压实填筑C15素混凝土至老路沥青面层底。如该处路段无统一处理方法,宜在其上铺设一层聚酯玻纤布后,填筑8cmSUP-20(SBS改性)+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其上铺4cmSUP-13(SBS改性)沥青面层。
本项目的设计,基础资料齐全,论证充分,掌握标准得当,设计方案合理。由于各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精心勘察、精心设计、使本工程设计质量上了新台阶。
在测设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地方政府以及交通、路政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对各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给予了适当的考虑,真正做到设计精益求精。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次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虽较过去有较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1. 实际施工时,由于现场交通组织要根据施工进行调整,部分路面在施工期间交通量加重,且实际施工与路面病害的现场调查存在一定时间差。故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比现场调查时路面病害工程量会额外多出一部分。对这一部分的工程量在设计时需要更充分的考虑。
2. 对设计内容,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使其有效、经济、能且易于施工。
结束语
S338 大中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成,路面运营情况良好,达到了大中修的目的。根据本文对338省道常州段大中修工程设计的描述可以得出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的要点: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的合理确定,必须经过详细的路况调查,依据路况调查结果,进行路面品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以往大中修工程的成功经验,方可得出合理的路面大中修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苏建林 张桉 李忠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河北交通科技》 2006年02期
(2)陈林 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探讨《公路工程与运输》 2008年09期
关键词:公路 大中修 设计车辙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项目起于S338常州与江阴的交界处,终于青城村附近。道路全长约14.05km,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一级公路标准。本项目经过多年使用,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不规则裂缝,整体裂缝并不严重;在双向交通的第二车道及道路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前后处,路面存在着较严重的车辙现象;除此以外,路面还存在一些对龟裂、坑槽、沉陷的修补。路面结构强度基本满足行车要求,全线绿化、交通安全设施完好,排水系统基本完善。
二、调查分析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表
针对公路大中修项目养护维修资金紧等现实状况,设计人员首先应对项目原有的设计图纸及历年来的养护维修状况,路段上的交通量统计数据,车型比例等基础数据进行充分地调研,并结合详实的现场调查,分析出道路本身存在的主要病害,抓住主
要矛盾进行对症下药,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设计人员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表的相关规定对全线道路状况,通过人工调查与设备检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充分的调查及科学的评价,认为本项目主要病害为车辙,因此车辙病害的处治为本项目中修改造重点。病害情况统计详见下表
本项目2002年原设计面层采用5cmAC-16I,7cmAC-25I,这是一种悬浮密实型结构,混合料偏细,油石比大,易压实,抗水害性能好,但高温稳定性差,在高温及重车比例较高路况下易出现车辙病害。
根据调查内容的分析,对全线主要病害进行了汇总,如下表:
序号 主要指标 主要影响病害
1 PCI 20%良、66.7%中、13.3%次 车辙占路面破损面积≥80%
2 RQI 90%良、10%中
3 TD 0.34mm
三、主要病害治理措施
本次根据老路路面病害的调查情况,针对不同的病害情况分别处治,同时结合相临路面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处理。路面病害处治结束后除应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达到原道路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Ld=23.0(1/100mm)。
全线车道(除2012已修复段落外)沥青面层按车辙病害轻重进行铣铇或挖除,用新的沥青材料恢复至原正常路面标高。具体处理方法为:1.0cm≤车辙深度≤1.5cm,铣铇至老路沥青面层为8cm后,加铺4cmSUP-13(改性沥青);车辙深度>1.5cm,铣刨原有沥青路面,分别加铺8cm SUP-20(SBS改性)+0.4%路孚8000及4cmSUP-13SBS改性沥青。
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及道路中修的外观形象,施工最小段落控制(单向):外侧二、三车道上面层按1km,下面层按300m,一车道上下面层均按300m。
1、裂缝处治
对于沥青面层破坏:沿裂缝对两侧沥青各开挖25cm,下面层填筑8cmSUP-20(改性沥青)+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上面层铺4cmSUP-13(SBS改性)沥青面层。
对于基层破坏:挖除基层二灰碎石,填筑C15素混凝土至老路沥青面层底,其上分别填筑8cmSUP-20(改性沥青)+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和4cmSUP-13 SBS改性沥青。
2、龟裂、沉陷、坑槽处治
根据现场抽样取芯结果,分为两种破坏情况,部分为沥青面层破坏,部分为路面基层破坏。拟采取挖补措施,具体处理方式为:
2.1对于沥青面层破坏:直接对老路沥青路面进行挖除,下面层填筑8cmSUP-20(SBS改性)+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上面层铺4cmSUP-13(SBS改性)沥青面层。
2.2对于基层破坏:挖除老路沥青面层及二灰碎石基层,先压实填筑C15素混凝土至老路沥青面层底。如该处路段无统一处理方法,宜在其上铺设一层聚酯玻纤布后,填筑8cmSUP-20(SBS改性)+0.4%路孚8000(具体添加量由实验确定),其上铺4cmSUP-13(SBS改性)沥青面层。
本项目的设计,基础资料齐全,论证充分,掌握标准得当,设计方案合理。由于各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精心勘察、精心设计、使本工程设计质量上了新台阶。
在测设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地方政府以及交通、路政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对各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给予了适当的考虑,真正做到设计精益求精。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次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虽较过去有较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1. 实际施工时,由于现场交通组织要根据施工进行调整,部分路面在施工期间交通量加重,且实际施工与路面病害的现场调查存在一定时间差。故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比现场调查时路面病害工程量会额外多出一部分。对这一部分的工程量在设计时需要更充分的考虑。
2. 对设计内容,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使其有效、经济、能且易于施工。
结束语
S338 大中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成,路面运营情况良好,达到了大中修的目的。根据本文对338省道常州段大中修工程设计的描述可以得出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的要点: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的合理确定,必须经过详细的路况调查,依据路况调查结果,进行路面品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以往大中修工程的成功经验,方可得出合理的路面大中修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苏建林 张桉 李忠 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河北交通科技》 2006年02期
(2)陈林 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方案设计探讨《公路工程与运输》 200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