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习惯;机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A)—0062—01
一、勾画草图,激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维能力,而想象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能为一颗小树苗编一个神奇的小故事,能为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安排一种心情。借助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随手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欲望,使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比如,教《小黄鸡的故事》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几只小鸡,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学生对小鸡非常熟悉,当然认识。这时,我又在小鸡旁画了一个小女孩,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同学们劲头十足,说:“大姐姐在喂小鸡!”,“大姐姐和小鸡准备做游戏!”等等。我都作出相应的评价。然后,我又问:“小女孩为什么不高兴呢?”有个学生说:“小鸡生病了,小女孩不高兴啦!”我说:“对!小鸡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就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办法。我一边表扬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完整、形象、生动等优点,来激活他们说话的潜能;一边就其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这样,在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设问质疑,理顺条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使小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一个问题说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动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能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讨论。如,教学生如何在家里进行口语交际时,应让学生明确说话的要求,并给学生提出问题: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是怎样做好这些事的?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忙,你能够独立做好这些事吗?这种简单的多角度的设疑能使每个学生有条理地进行交流。再如,可围绕课文上的插图讨论怎样做会更好。在选出更好的做法后,让小组选出代表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最后,教师就事论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又训练了他们说话的条理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平等友好,倾心交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克服低年级学生怕在人前说话的胆怯心理,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倾心交谈,谈他们熟知的话题。如,家里人谁最好?家乡的什么地方好?好在哪儿?你知道自己家乡的特产吗?当然,交谈的重点是逐渐地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会学习老师说话的语气、方法、态度,甚至姿势,老师的言谈举止就会通过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在学生的言谈举止中点点滴滴地体现出来。老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因此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从小受到“修身”方面的教育。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师生之间的隔膜薄了,学生有什么心里话,包括想发牢骚,甚至对老师的意见,都可以无拘无束、一古脑儿地对老师讲出来。此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选择学生最想说、最感动的话题让学生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抓住时机,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校里,课间时间尤其是课外活动时间,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进行小游戏,也可以进行小竞赛。当然,无论他们干什么,教师要由着他们,也要监护他们,在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捕捉到让孩子们锻炼说话的机会,因时因地地引导他们。“你爱吃烤土豆吗?”“我不爱吃,可我姐姐爱吃。”“你姐姐在几年级?”“六年级。”“是那个穿蓝格子上衣的排头吗?我看有点像你。”“不是,是排尾那个戴红帽子的姑娘。”“嘿嘿……”这是我在吃早餐时听到的两位同学的对话。孩子们的话停了,是因为看见了我,这时我续上他们的话题:“六年级的‘数学大王’,听说也是戴红帽子的姑娘,是你姐姐吗?”“什么‘数学大王’?”“就是数学学得最好的一个。”……我在谈话中对他们说的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修正他们的思路和用语。这样,他们的胆子变大了,不怕被人笑话了,身心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A)—0062—01
一、勾画草图,激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维能力,而想象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能为一颗小树苗编一个神奇的小故事,能为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安排一种心情。借助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随手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欲望,使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比如,教《小黄鸡的故事》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几只小鸡,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学生对小鸡非常熟悉,当然认识。这时,我又在小鸡旁画了一个小女孩,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同学们劲头十足,说:“大姐姐在喂小鸡!”,“大姐姐和小鸡准备做游戏!”等等。我都作出相应的评价。然后,我又问:“小女孩为什么不高兴呢?”有个学生说:“小鸡生病了,小女孩不高兴啦!”我说:“对!小鸡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就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办法。我一边表扬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完整、形象、生动等优点,来激活他们说话的潜能;一边就其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这样,在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设问质疑,理顺条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使小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一个问题说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动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能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讨论。如,教学生如何在家里进行口语交际时,应让学生明确说话的要求,并给学生提出问题: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你是怎样做好这些事的?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忙,你能够独立做好这些事吗?这种简单的多角度的设疑能使每个学生有条理地进行交流。再如,可围绕课文上的插图讨论怎样做会更好。在选出更好的做法后,让小组选出代表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最后,教师就事论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又训练了他们说话的条理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平等友好,倾心交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克服低年级学生怕在人前说话的胆怯心理,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倾心交谈,谈他们熟知的话题。如,家里人谁最好?家乡的什么地方好?好在哪儿?你知道自己家乡的特产吗?当然,交谈的重点是逐渐地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会学习老师说话的语气、方法、态度,甚至姿势,老师的言谈举止就会通过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在学生的言谈举止中点点滴滴地体现出来。老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因此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从小受到“修身”方面的教育。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师生之间的隔膜薄了,学生有什么心里话,包括想发牢骚,甚至对老师的意见,都可以无拘无束、一古脑儿地对老师讲出来。此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选择学生最想说、最感动的话题让学生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抓住时机,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校里,课间时间尤其是课外活动时间,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进行小游戏,也可以进行小竞赛。当然,无论他们干什么,教师要由着他们,也要监护他们,在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捕捉到让孩子们锻炼说话的机会,因时因地地引导他们。“你爱吃烤土豆吗?”“我不爱吃,可我姐姐爱吃。”“你姐姐在几年级?”“六年级。”“是那个穿蓝格子上衣的排头吗?我看有点像你。”“不是,是排尾那个戴红帽子的姑娘。”“嘿嘿……”这是我在吃早餐时听到的两位同学的对话。孩子们的话停了,是因为看见了我,这时我续上他们的话题:“六年级的‘数学大王’,听说也是戴红帽子的姑娘,是你姐姐吗?”“什么‘数学大王’?”“就是数学学得最好的一个。”……我在谈话中对他们说的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修正他们的思路和用语。这样,他们的胆子变大了,不怕被人笑话了,身心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