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农村的农民、农业为地方和中央政府关心重要问题,怎样促使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属于各级政府管理者重要任务。近几年,贫困地区依然坚持将调整农业与农村主要经济构造作为提升农民收入来源,将推动农村农业与产业化进程的重点工程来抓,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均获得较大改善。但贫困山区农业产业与其他较先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足与突出问题,急需于往后工作中给予有力措施并积极进行解决。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党十六大中指出,若要全面成为小康社会,首先需积极解决农村全面小康问题,所以农村未发展为小康社会,全国人民就不能成为小康社会。整体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点在于农村,难点为贫困山区。推动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是脱贫致富最根本措施。目前,贫困山区农业构造缺乏合理性,主要受新技术、新品种落后,未创造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环境的影响,农产品于贫困山区中的主要地位未建立,从而致使农民收入来源较为困难。因此,对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进行研究与探讨具重要价值。
一、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
1.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滞后
农业科技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于宣传、推广、引进过程中,尤其是对其推广、带动、辐射严重落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贫困山区使用的水稻品种依然为传统的老品种;家畜家禽的养殖品种亦依然为传统式的老品种。缺良种、缺技术等问题,可直接严重阻滞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善进程。
2.未创造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环境
缺乏推进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优良环境,其为贫困山区加快产业农业结构调整较大体系障碍。目前,对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优良环境建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方面,政府对于推进贫困山区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大多存在一个缺乏系统规划与计划,并且缺乏有效性指导。于此种状况下,大部分农民对于展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广大农民与基层干部对产业农业构造调整观念性不强,创造、创新性观念缺乏。再一方面,科技培训未实际落实,缺乏科技培训与科技设施基地,因大多数农民自小缺乏一定的科技熏陶,以致科技观念较难形成。
3.农产品于贫困山区中的主要地位未建立
貧困山区中的企业开展主要依靠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措施进行发展与生存,从而致使人员缺乏创新的激情与冲动。首先,未重视人才创新培养与环境营造,而是靠拼劳力,拼资源,采取粗放式手段经营与生产。此外,产品技术附加值较低,含量低,缺乏一定市场动力。同时,企业知识产权不足,缺乏发展后劲,缺乏竞争能力。
二、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及建议
1.尽快健全、建立农业技员团队
一是,尽快将农村技术员配好、选好,并实际落实。由于技术员为农民直接的示范者与指导者,特别是贫困山区中的兽医人员严重缺乏,显著限制产业农业的构造调整中家畜、家禽等养殖业长远发展。二是,需发挥乡与镇农技站于农业产业构造调整中的用处,并发挥指导、技术示范功能。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展开农技员技能培训工作,特别需增强贫困山区技术员的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农函大、农机校、农广校培训中心的作用,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广播教育、电视等渠道,宣传农业化的经济信息,开展农村技术培训,从而提升农业技术员的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2.3]。同时,需保证我国新农村能持续性的健康发展,于基础上应重视成立完善社会主义性质新农村开发的各项制度、法规、相关法律,并实际落实[4.5]。在这样农村管理民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制度才能落于实处。
2.努力营造利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的优良环境
贫困山区需树立科技化兴农的意识,实施科学化的兴国战略,需营造利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优良环境。于创建环境、搭建平台上,需解决以下方面等问题:一方面,依据以人为本、全面科学化发展观需求,细心调查分析,制作一个实际可行、符合实际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政策干预措施,使之产生一个纲领农业产业构造调整指导,全面系统地制定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为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制政策与保障支持。另一方面,需主张以市场为引导,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为直接作用农产品有效发展关键。调整产业农业结构,应以市场为引导,积极指导农民养成市场观念,不仅需立足实际市场,并且需抓住潜在型市场,选取市场有效益、有销路、前景好产品发展。另外, 应重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节约,促使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3.实行产业农业化战略与发展龙型经济
改进机制,实行商品化基地建设需培养龙头企业、农村农业经济构造战略式调整、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结合。大力开展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于市场中容量,延长产业农业链条,扩充高附加值、高价值农产品。首先,需于巩固畜、烟、粮等传统产业的状况下,以生物类资源开展作为创新工程突破口,积极探寻市场、季节、地域差异,借助本地现存的特色资源,形成差异性竞争。首先,需利用多种现实营销手段,采取市场潜力较大、较强竞争能力的农业产品作名牌进行培育,并努力培养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名牌,培育时需突出民族文化、绿色环保、生态安全、品质营养等特色品牌。其次,应大力展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实际性增强对农业产品流通指导与研究;同时,扶持与重视流通组织,健全规模行为机制,扩张经营规模,利于农业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农业产业涉及面较为广泛,深入对产业农业生产研究调查,并逐步创造农业的生产方法,积极寻找贫困山区农业产品销售与农业生产之间的问题,给予合理、科学产业农业结构调整方案,促使农业的生产达到高效、增值、增产、增值,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小康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林泉.三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6):65-65.
[2]柳发萍.浅谈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点误区及方向[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4(6):29-29.
[3]黄韩.边远山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与对策[J].江西农业,2017,30(12):126.
[4]陈磊,陈宇阳,陈文宽,等.四川盆周山区农业产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元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5):186-192.
[5]覃玥,田文勇.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5):144-149.
[6]敦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粮豆轮作、突出特色产业[J].吉林农业,2016,25(13):6-7.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党十六大中指出,若要全面成为小康社会,首先需积极解决农村全面小康问题,所以农村未发展为小康社会,全国人民就不能成为小康社会。整体实现小康社会关键点在于农村,难点为贫困山区。推动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是脱贫致富最根本措施。目前,贫困山区农业构造缺乏合理性,主要受新技术、新品种落后,未创造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环境的影响,农产品于贫困山区中的主要地位未建立,从而致使农民收入来源较为困难。因此,对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进行研究与探讨具重要价值。
一、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
1.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滞后
农业科技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于宣传、推广、引进过程中,尤其是对其推广、带动、辐射严重落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贫困山区使用的水稻品种依然为传统的老品种;家畜家禽的养殖品种亦依然为传统式的老品种。缺良种、缺技术等问题,可直接严重阻滞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善进程。
2.未创造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环境
缺乏推进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优良环境,其为贫困山区加快产业农业结构调整较大体系障碍。目前,对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优良环境建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方面,政府对于推进贫困山区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大多存在一个缺乏系统规划与计划,并且缺乏有效性指导。于此种状况下,大部分农民对于展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广大农民与基层干部对产业农业构造调整观念性不强,创造、创新性观念缺乏。再一方面,科技培训未实际落实,缺乏科技培训与科技设施基地,因大多数农民自小缺乏一定的科技熏陶,以致科技观念较难形成。
3.农产品于贫困山区中的主要地位未建立
貧困山区中的企业开展主要依靠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措施进行发展与生存,从而致使人员缺乏创新的激情与冲动。首先,未重视人才创新培养与环境营造,而是靠拼劳力,拼资源,采取粗放式手段经营与生产。此外,产品技术附加值较低,含量低,缺乏一定市场动力。同时,企业知识产权不足,缺乏发展后劲,缺乏竞争能力。
二、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及建议
1.尽快健全、建立农业技员团队
一是,尽快将农村技术员配好、选好,并实际落实。由于技术员为农民直接的示范者与指导者,特别是贫困山区中的兽医人员严重缺乏,显著限制产业农业的构造调整中家畜、家禽等养殖业长远发展。二是,需发挥乡与镇农技站于农业产业构造调整中的用处,并发挥指导、技术示范功能。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展开农技员技能培训工作,特别需增强贫困山区技术员的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农函大、农机校、农广校培训中心的作用,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广播教育、电视等渠道,宣传农业化的经济信息,开展农村技术培训,从而提升农业技术员的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2.3]。同时,需保证我国新农村能持续性的健康发展,于基础上应重视成立完善社会主义性质新农村开发的各项制度、法规、相关法律,并实际落实[4.5]。在这样农村管理民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制度才能落于实处。
2.努力营造利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的优良环境
贫困山区需树立科技化兴农的意识,实施科学化的兴国战略,需营造利于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优良环境。于创建环境、搭建平台上,需解决以下方面等问题:一方面,依据以人为本、全面科学化发展观需求,细心调查分析,制作一个实际可行、符合实际贫困山区产业农业构造调整政策干预措施,使之产生一个纲领农业产业构造调整指导,全面系统地制定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为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制政策与保障支持。另一方面,需主张以市场为引导,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为直接作用农产品有效发展关键。调整产业农业结构,应以市场为引导,积极指导农民养成市场观念,不仅需立足实际市场,并且需抓住潜在型市场,选取市场有效益、有销路、前景好产品发展。另外, 应重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节约,促使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3.实行产业农业化战略与发展龙型经济
改进机制,实行商品化基地建设需培养龙头企业、农村农业经济构造战略式调整、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结合。大力开展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于市场中容量,延长产业农业链条,扩充高附加值、高价值农产品。首先,需于巩固畜、烟、粮等传统产业的状况下,以生物类资源开展作为创新工程突破口,积极探寻市场、季节、地域差异,借助本地现存的特色资源,形成差异性竞争。首先,需利用多种现实营销手段,采取市场潜力较大、较强竞争能力的农业产品作名牌进行培育,并努力培养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名牌,培育时需突出民族文化、绿色环保、生态安全、品质营养等特色品牌。其次,应大力展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实际性增强对农业产品流通指导与研究;同时,扶持与重视流通组织,健全规模行为机制,扩张经营规模,利于农业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农业产业涉及面较为广泛,深入对产业农业生产研究调查,并逐步创造农业的生产方法,积极寻找贫困山区农业产品销售与农业生产之间的问题,给予合理、科学产业农业结构调整方案,促使农业的生产达到高效、增值、增产、增值,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小康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林泉.三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6):65-65.
[2]柳发萍.浅谈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点误区及方向[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4(6):29-29.
[3]黄韩.边远山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与对策[J].江西农业,2017,30(12):126.
[4]陈磊,陈宇阳,陈文宽,等.四川盆周山区农业产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元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5):186-192.
[5]覃玥,田文勇.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5):144-149.
[6]敦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粮豆轮作、突出特色产业[J].吉林农业,2016,2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