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化妆文化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秦汉的质朴清纯,魏晋的雅逸秀美,唐代的奢靡夸张,宋代的清新淡雅,女性妆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习惯、审美文化的变迁。那么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呢?唐朝诗人元稹在诗作《恨妆成》中,将古代女子化妆的过程大致概括为7个步骤:敷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无论是步骤之繁复还是道具之奢华,都令现代女性望尘莫及。
  第一步:敷粉
  古代女子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女性的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
  第四步:点额黄
  点额黄又称为“贴花钿”,女子用丝绸、彩纸、金箔或云母片剪成各种样式的装饰物,然后贴在前额、眉心、两颊或嘴角。形状有圆形,菱形,月形,桃形,花、鸟、鱼、蝴蝶、鸳鸯等动物形状。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种颜色。
  贴花钿始于南北朝,女子在额头贴上梅花的花瓣,使自己显得更加娇俏。在唐朝,爱美的女子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花瓣,开始用金箔,银箔,甚至是昆虫的翅膀、鸟类的羽毛等剪出花样贴在额头。《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指的就是贴花钿。
  第五步:画面靥
  靥是指酒窝,画面靥是指女子用丹青、朱红等颜料在面颊两旁点缀出各种形状。面靥的形状有很多,圆点状最为常见。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在晚唐五代时,画面靥更加盛行。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记录了如何制作面靥,“鹤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靥”。可以看出鹤子草的花瓣是制作面靥的原材料之一。
  相传面靥妆始于宫廷,最初画面靥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标记。在后妃来例假时,就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红点,表示自己不方便侍寝。后来,面靥逐渐成为了一种装饰,还流传到了民间。
  第六步:描斜红
  斜红始于南北朝,描斜红是指女子在眼角旁画出一条红色的月牙形。在唐代的宫廷中,描斜红颇受欢迎。从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女俑,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面部还有月牙状的斜红,有的甚至是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
  相传,斜红的来历和伤疤有关。《妆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宫中新添了一名叫薛夜来的宫女,魏文帝对她宠爱有加。一天夜里,魏文帝正在灯下读书,四周围着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不小心撞上了屏风,头部顿时血流如注,伤处犹如朝霞将散。由于担心自己毁容后会失宠,薛夜来整日忧心忡忡。但令人意外的是,她不但没有失宠,反而得到了魏文帝加倍的怜爱。原来薛夜来虽然脸上留下了两道疤痕,但是面容却显得更加楚楚可怜。其他宫女见此情状,就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血痕,模仿薛夜来受伤后的样子,取名“晓霞妆”,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第七步:点口脂
  古人十分钟爱口红。从《唐书·百官志》中可见一斑,书中写道,“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古人用雕花象牙筒来盛装口脂,可见口脂在化妆品中的地位非常之高。从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口脂,尽管过了2000多年,颜色依然鲜艳夺目。在唐代,人们以蜂蜡替代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调试出红色、粉红色、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仅供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
  唐朝的眉形丰富多彩,唇妆的种类也异常繁多。仅晚唐30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古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女子先用白色打底以覆盖唇色,然后用口脂在嘴唇正中回出唇形。
  (摘自《北方新报》2017年3月22日)
其他文献
家长常发现孩子在换季时出现频繁的咳嗽,甚至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天气、环境等因素引发的小儿哮喘疾病症状。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鸣以及呼吸困难,同时患病幼儿还伴随可逆性的气道高反应、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小儿哮喘是一种威胁小儿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概率较高,由于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常影响小儿的正常学习以及日常活动,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部分小儿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疾病最终演变为慢性哮喘疾病并且
小时候住在乡下,常常会坐在门前阶台上,望着远方遥想:远方有什么?有绿色的山林、清澈的小河、白墙青瓦的村舍吗?鸟群飞过蓝天,晚霞洒满江面,这样的景象应该不仅此处才有,别处的景色与此处会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一个人能像风、像云那般自由飞行,那么,大地上的所有景物,一定会轻松地尽收眼底。  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对未知领域的幻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探寻,往往会促使一个人背起行囊,行走大地。明代徐霞客,穷其一生游
药品说明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具有医学和法律意义的文书。  在服药前不看或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这就会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看药品说明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看清药品名称。有时一种药品有多种药名,如通用名、商品名、别名等。药品的通用名称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不论哪个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只能使用的名称。商品名称是药
“你这房子不像140平方米。”  在北京购买了新房的王女士,装修完毕后请朋友到家里做客,谈起房屋面积,朋友作出上述评价。  “公摊大,使用面积只有112平方米,公摊就有28平方米,相当于100多万元扔掉了。”王女士略微尴尬,也很无奈。  这套耗尽她全家积蓄的房子,说是三居,但每个卧室放一张床和一个小衣柜就很挤了。  在当下,每一个购买房屋的人,几乎都会遇到类似问题:购房者付钱时用于计价的房屋面积,
去做零活的缝纫店取修补的衣服和一个座套。我问多少钱,那做活儿的女子含笑说:“你让做的这个布套子工钱只收六元,缝补的这个衣服不要钱,我不应该收你工钱的,也应该支持你献爱心哩么。”  这件胛子窝处渗了缝的羽绒服质地良好,是朋友送的,我穿了几次,面料和做工精良,但因为有些小,我把它憋坏了。如果丢弃太可惜了,污染环境不说,还浪费。  送人的东西至少应该完好无损,我给这位女子说了用意,希望缝补牢靠,我好送捐
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很多人经常将营养关注在米饭的好搭档——菜肴上面,却忽视了对米饭的关注。遵循吃米饭的4大原则,才会让米饭也为健康服务。  第一大原则——尽量让米“淡”  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热量,也避免餐后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饭最好能够少吃,加香肠煮饭,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另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否
“帮我一起砍价,免费拿心仪好货吧”很多网友都曾经看过自己的朋友圈或微信群里有朋友发出这样的链接邀请,这个起初只是商家营销的手段,现在却被骗子利用,您点开链接有可能进入一個新的骗局。从几元的零食到几千元的手机、上万元的相机,都号称“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砍价’至0元,即可免费获得该产品。”但是,许多网友却反映砍价后无法成功购买。而近日,北京一市民在朋友圈帮朋友点击“砍价”链接,却被盗取了卡内
记忆是一粒种子,一经播种,在心灵深处就会生根、开花、结果。  周末和老伴一起去乡下,在清理老屋堆放着的旧物件时,捡到一件沾满灰尘的物什,吹开浮尘仔细端详,原来是一盏早已废弃的老旧油灯。霎时,一盏如豆的灯火在我的记忆中点亮。  上世纪60年代,家乡还未通电。一到晚间,整个村子漆黑、寂静,除了几声犬吠,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简陋的农舍里映照出一缕缕昏黄的亮光。  我家住在村子最东头,每当夜幕降临,母亲划
阑尾切除术中,如何寻找变异阑尾是手术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正常的阑尾很容易被发现,但一小部分变异的阑尾很难被发现。手术环节中准确找出变异阑尾,一方面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减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手术中如何寻找变异阑尾。一、手术过程中准确熟练地识别盲肠  阑尾切除手术中,盲肠的识别决定着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阑尾,同时也影响着手术的安全。在寻找变异阑尾时
我父亲患有很严重的痛风病,两只脚掌上都长满了尿酸结晶后的疙瘩。而今,81歲的父亲,行走困难,走路如蚂蚁的步伐,仿佛用力拔起一棵大树的根须,病痛发作时,痛得呲牙裂嘴,常常歪过脖子,痛苦地翻着白眼说:“哎,这样活下去,有啥意思啊。”这样的表现,让我惊异,这与患病之前意气风发的父亲,俨然两人。  父亲在75岁以前,没进过一次医院,有了小病,就是简单吃点药,或靠民间单方给予祛除,他为此还在同龄人面前得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