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们小学生,每天都在识字和写字,而我们教师也在用不同的方法教学生识字。识字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是一切文化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但我认为识字教学并不局限于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更不是单纯的认识和书写,而是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领略“汉字魅力”,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把识字当做一件自发而快乐的事。而有关调查表明,学生的书写状况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这就说明了识字在我们教学中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但什么是识字?认识一个字,意味着在大脑神经建立起这个字音、义、形的暂时联系。“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对于识字,分为好多种:有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 、 随课文分散识字等。而我们在教学中关键是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课文的关系。坚持读为主线、寓识于读,识读并进、相辅相成。要防止两种倾向:“两张皮”(识读分家,失去意义);“一锅煮”(相互干扰,两败俱伤)。
怎样做到有效识字呢?
首先要增强目标意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我们要把识字写字教学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课,每节课都应有不少于十分钟的写字教学,对学生的识字教育要不分学科,不分场合。
其次还要重视识字途径:
第一,要让学生掌握和利用识字的三套工具,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一是汉语拼音工具——能让学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拼音纠正字音(低年级)。二是字形工具——能让学生自学字形。①重视偏旁部首。学会一字带一批字(虫:蝴蝶、蜻蜓、蚂蚱 )。②掌握基本结构。简化学生的识字心理过程,这样记忆合体字要容易得多(中年级)。例如:穗(数笔画 ,17画,很复杂),但如果抓结构 ,“禾”加“惠” ,这样就简单多了。三是字(词)典工具——能让学初步理解字义。只有学生学会了查字(词)典并养成了使用字典的习惯,学生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识字(高年级)。
对于预习,可以鼓励学生勤问“三师“,即书师(读课文、查字典)、人师(问老师、问学生)、法师(求教于汉字规律),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随时随地自主、独立识字。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与阅读、写作活动结合起来,养成主动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随文识字,处理好“取”与“舍”关系,优化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过程。
随文识字,主要是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是实现自动化的最佳途径。)但怎么做呢?初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总结课文时,则集中解决字形,同时巩固字音和字义。
识字,不光要认,还要会写:写字本身就是识字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识字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比较的步骤与方法。对一个字,先看整体是什么形状的,(长短、高矮、方扁)再看字的各个笔画大小、长短的比较,笔画间的位置比较,相同笔画不同形态的比较。其二要引导学生抓规律:在指导书写时,不能就字论字,孤立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指导一个,带动一批字,以提高写字的效率。第三要讲原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知道一些穿插避让的知识,如让右原则、捺改点等。第四,书写必须提质量:写端正、写美观(每个字美观,整体布局美观)。第五还要注意速度:每分钟达到12~15个字。“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此外,我们教师要做好垂范,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自己的书写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在每节课前,要认真地练好自己的板书,让学生无形中受到影响,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识字,还要以趣味为动力,持之以恒。识字写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写字,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变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为生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去识字,去写字。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广阔的范围中识字,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认”字过程。就“字”来说,它应融入汉字结构、规律、发展史;就“语文”来说,它应与句、段、篇,读、写、说共学。
但什么是识字?认识一个字,意味着在大脑神经建立起这个字音、义、形的暂时联系。“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对于识字,分为好多种:有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 、 随课文分散识字等。而我们在教学中关键是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课文的关系。坚持读为主线、寓识于读,识读并进、相辅相成。要防止两种倾向:“两张皮”(识读分家,失去意义);“一锅煮”(相互干扰,两败俱伤)。
怎样做到有效识字呢?
首先要增强目标意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我们要把识字写字教学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课,每节课都应有不少于十分钟的写字教学,对学生的识字教育要不分学科,不分场合。
其次还要重视识字途径:
第一,要让学生掌握和利用识字的三套工具,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一是汉语拼音工具——能让学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拼音纠正字音(低年级)。二是字形工具——能让学生自学字形。①重视偏旁部首。学会一字带一批字(虫:蝴蝶、蜻蜓、蚂蚱 )。②掌握基本结构。简化学生的识字心理过程,这样记忆合体字要容易得多(中年级)。例如:穗(数笔画 ,17画,很复杂),但如果抓结构 ,“禾”加“惠” ,这样就简单多了。三是字(词)典工具——能让学初步理解字义。只有学生学会了查字(词)典并养成了使用字典的习惯,学生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识字(高年级)。
对于预习,可以鼓励学生勤问“三师“,即书师(读课文、查字典)、人师(问老师、问学生)、法师(求教于汉字规律),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随时随地自主、独立识字。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与阅读、写作活动结合起来,养成主动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随文识字,处理好“取”与“舍”关系,优化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过程。
随文识字,主要是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是实现自动化的最佳途径。)但怎么做呢?初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总结课文时,则集中解决字形,同时巩固字音和字义。
识字,不光要认,还要会写:写字本身就是识字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识字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比较的步骤与方法。对一个字,先看整体是什么形状的,(长短、高矮、方扁)再看字的各个笔画大小、长短的比较,笔画间的位置比较,相同笔画不同形态的比较。其二要引导学生抓规律:在指导书写时,不能就字论字,孤立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指导一个,带动一批字,以提高写字的效率。第三要讲原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知道一些穿插避让的知识,如让右原则、捺改点等。第四,书写必须提质量:写端正、写美观(每个字美观,整体布局美观)。第五还要注意速度:每分钟达到12~15个字。“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此外,我们教师要做好垂范,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自己的书写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在每节课前,要认真地练好自己的板书,让学生无形中受到影响,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识字,还要以趣味为动力,持之以恒。识字写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写字,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变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为生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去识字,去写字。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广阔的范围中识字,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认”字过程。就“字”来说,它应融入汉字结构、规律、发展史;就“语文”来说,它应与句、段、篇,读、写、说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