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主学习理念背景下对作业设计和处理的要求
在自主学习理念背景下,语文作业必须具有实践性、拓展性和开放性,同时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还必须反映和符合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特点。因此我们须对学生手中的作业进行精选,既保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实际,依据教学内容与目的设计补充一些拓展性的作业,以弥补教材作业的不足,并在实际中注重作业实施和操作的方法,发挥作业的实效性。在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与输出;在作业的评定与反馈中,切实加强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注重来自于学生本身的力量,发挥作业的有效性,丰富作业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理念背景下作业设计的理性思考
1.自主学习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围绕教材,使课堂内外的学习相结合;作业类型多样化,注意新旧知识体系的相互联系;设计知识复现时,既要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涉及,又要有所侧重;在作业设计时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能激起他们欲望的情境,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与创造的空间。
2.自主學习理念,作业设计与处理着重体现的特点
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合作性、探究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特征。
3.自主学习理念下,作业设计的类型
(1)兴趣型作业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设计作业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本身求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和需要。必须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趣”,提高作业设计中的趣味性,以焕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需要,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总是力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贴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以‘时尚’为话题,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我看中学生的奇装异服”等。这样学生思维开阔,兴趣盎然,写出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印象一定深刻、持久。
(2)层次性作业
作业的设计与处理应该和教学过程一样,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同学能有所感、有所得。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不同,尽量做到分层设计,真正体现作业的有效性。
(3)合作性作业
一般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必须有语言交流的过程和情境的设置。而这些交流过程,要求他们必须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比如辩论、新闻采访、课本剧的编演等必须小组合作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小组合作能最好地体现语言交流的多向性,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参与意识,并发挥各自的专长,达到小组知识共享,能力共进。
例如八年级上册有一个口语交际是“做一次小主持人”和“一次爱国主义活动”,笔者在2009年关于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就是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庆祖国60华诞爱国诗歌朗诵会”。之前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下自主分工,亲密合作,准备了一周后,举行了这一活动。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了有效合作,会演时则真正体现了合作的魅力。
(4)实践性作业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提高。语文课程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他们经常参与语言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语言实际体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探究性作业
自主学习课堂的核心,就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和自己潜在的能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与材料。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求异,大胆进行创新。
例如在教学《柳叶儿》一文时,笔者布置学生回家按照文中的方法做一次柳叶粥,课上讨论品尝柳叶粥的感受,比较味道与作者所描绘的有何不同。经过实际操作与切身体会,再进行一番讨论探究,学生终于明白:我们认为柳叶粥好吃,是因为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加了足够多的油,甚至有的同学还加了肉末,这样做出的柳叶粥当然好吃;而我们之所以认为它并没有作者描绘的那么味道鲜美,是因为作者是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吃的,当然觉得好吃。进行这一探究活动,笔者的目的并不在于验证柳叶粥是否好吃,而是为了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真正明白文章的主旨:忆苦思甜,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如“加足够多的油”、“还加了肉末”)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像这样探究性或研讨性的作业,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理念背景下提高作业效果的几个策略
1.作业方法的指导策略
作业,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正确的作业方法:拿到作业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作完后及时反思总结,汲取经验。切忌边查书边做,这样仅仅是把书本上的东西转抄到作业本上,这是最低效的作业形式。而先复习学过的东西,然后再做作业,这种方法效果好些。最好的方法是先根据老师上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再解决在作业中所出现的困难。若再有问题,就再看书,查看是不是理解有偏差。
2.作业的批改、检查及反馈策略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批改和检查作业,是老师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反馈。
批改方法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等。
检查可采取家长协助、组内监督、全班抽查等。
3.作业评价的策略
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形成性评价,两者并重。既重结果,更强调过程。
(1)对学生在作业中的思维,以及完成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
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当然,语言是激励性的、婉转的。
(2)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反馈,使他们及时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同时了解不足,以求不断的改进。
(3)学生阶段性地对自我作业状况进行评价,或是学生之间互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即是自主学习理念下作业设计与处理的根本理论依据。语言学习的层次性发展的规律;学习过程的渐进性;中学生心理与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语言实践过程的互动性、多向性、协商性与再生成性,是我们作业设计与处理操作所要遵循的原则。老师的激励,同学间的竞争、合作是自主学习理念下作业设计与处理的基本策略。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