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42例肠型胃腺瘤患者中,未发生癌变者124例(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者1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12.7%)。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3.37,95%CI:1.10~10.29)、病灶≥2 cm(P=0.04,OR=3.93,95%CI:1.07~14.49)、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P=0.04,OR=3.60,95%CI:1.07~12.14)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将年龄、病灶大小、周围黏膜萎缩程度、HP感染及病灶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4.36,95%CI:1.17~16.24)、病灶≥2 cm(P=0.02,OR=5.79,95%CI:1.28~26.12)、有HP感染(P=0.03,OR=3.89,95%CI:1.15~13.59)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肠型胃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癌变率较高,年龄≥65岁、病灶直径≥2 cm、存在HP感染者易癌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早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CNKI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有关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T1a、T1b分期的研究,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保留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优势,并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20篇文献1 336例病例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超声内镜判断食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黏膜缺损范围在1/2~<3/4环周患者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以及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因早期食管病变行ESD治疗的301例患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剥离范围患者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分析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1/2~<3/4环周剥离的11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食管狭窄13例,狭窄发生率为11.5%,未出现严重狭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