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猪肉的运筹学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我在小学当民办教师,每月工资23元。女儿一岁,三口之家,日子紧巴自不待言。一个星期天,我攥着七角五分肉票去食品公司的肉档。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就这么一个改善全家伙食的机会,岂能不严阵以待?我没有马上排队,先挤到肉档前去侦察。我的近视眼,忽然好用起来,鹞鹰一般凶悍,从人头的空隙穿过,搜索、掂量,务必在案板上找到目标:一块“三合一”猪肉!
  我要它具备三个条件:一、连着瘦肉,女儿从出生到现在,营养从来没足过,头发有点枯黄,说什么也得让她吃上瘦肉熬的稀饭,这是妻子从昨晚就开始唠叨的任务;二、带着肥肉,这部分拿来炼油,猪油是炒菜用的,全家一个星期指靠它了;三、带一层脆皮,这是拿来犒劳自己的。唉,“斗私批修”许多年,这点私念还是破不掉。
  怎能不赞叹眼前的“天作之合”!一块位于肋骨以下、符合全部条件的猪肉,就悬在铁钩下。我知道卖肉师傅的脾性,他是不让人挑拣的。一个个把好的挑去,剩下的怎么办?“别指手画脚,当心切掉你的手指頭!”他挥动和他一样胖的刀子不时吆喝着。对他的做派,我毫无意见。只有这样,我才能运用全部经验和测算技术,预见到哪一个能够买到“三合一”。
  我缜密地计算出,若要买到悬挂着的“理想”,必须付出耐心。也就是说,要让35至50个顾客把肋骨以上的部位一一买走。当然,不可能预测得更精准,因为不知道各人消费多少肉票。我只好在长长的队伍中,进行堪称艰苦卓绝的自我调整———排一阵子队,踮脚看看“理想”,估量一下前面的人数,还需要轮候多少位。一旦排得太近,便自动离开,回到最后。排了两次以后,终于站到合适的位置。不料,快排到案板前时,一看,离“理想”差两三位,只好向后面的大婶套近乎,请她先买。
  终于,在最精准的时间,我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三合一”。以“手舞足蹈”来形容我这个拎着一块猪肉回家的干瘦书生,一点也不夸张。
  以上故事,是我在一个老同学聚会上听到的,讲述者是家乡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校校长。他说罢,我提议:“把它记下来如何?”他哇哇大叫:“完了,完了,忘记座中有卧底呢!”
  我说:“这故事,把一个时代的困窘浓缩了,我把你的姓氏换成×好了。”
其他文献
美食从来不单纯是一个味觉概念,还涵盖着视觉、嗅觉,当然还应该有听觉。如果你在中国大饭店的夏宫吃饭,厨师长侯新庆可能会为你做一款鸡粥,这是吃鸡不见鸡的典型菜品,犹如川菜之中的鸡豆花。鸡肉打成蓉,做成粥,洁白清雅,犹如临水照花。妙的是搭配在旁边的馓子,酥脆,咀嚼在口,就是一阵一阵的酥麻。我喜欢吃馓子那种簌簌的声音,远胜其味道。  传说慈禧年轻的时候喜欢吃炸猪皮,别有称号是“响铃”,形容其酥脆。到后来,
我有一个姑父,嗜酒。他的早晨常常从下午开始。他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酒,喝完,到街上转一圈,或者打几圈麻将,回来,又是一通喝,然后拥被而睡。睡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找点咸菜,趴在被窝里再喝,喝得差不多了,把酒瓶子往旁边一推,倒头呼呼大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  喝醉了,他常耍酒瘋,骂骂咧咧。谩骂的内容,多少年没有变过:你们这些王八蛋,干吗往我的酒里兑水?  其实,哪里有人给他兑过水。  另一个故事,
目的分析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T2DM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81例患者,根据B超检测有无脂肪肝影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酒
大多数人说“美食”,其实说的是“美味”。讲究食材,讲究烹调,全在于好食材、好烹调能出好味道———味道甘美、口感舒畅,美食才算成立。  现代社会之前,美食美味登峰造极处,荼毒生灵。《清代野记》里有则故事。山东一家餐馆专卖生炒驴肉,在店门口钉四个木桩,把驴子的四足绑在木桩上,客人点驴臀肉或驴肩肉,当即用滚烫的汤水生汆,汆熟后割下,“味极鲜美”,“方下箸时,驴犹哀鸣也”。  当代的美食产业就是美味产业。
舌尖的追求,无关乎绝对,全凭各人喜好。一个有趣的生理现象:味的重量,似与年龄有关。  儿童的味偏轻。人之初,有些东西是不吃的。比如,慈菇、药芹、芫荽,就不喜欢吃,有一种淡淡的苦味。孩子原本对味觉奢求不多。尘俗中那些经历,让他们品尝到成功或失败,得意或沮丧。品尝太多,味蕾就适应了各种各样的味道。  年轻人味偏重。臭豆腐,物极必反,臭中透出食物丝丝缕缕的醇香,是美女们的大爱。活泼开朗美女喜欢逐“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磐松楼六楼住院病房里,67岁的陈德华先生俯下身来轻轻吻了吻89岁、如今卧病在床的余安迪医生的手。余安迪是陈德华51年前的救命恩人。陈德华说:“父母之外,我一生中最感谢的人就是余医生。”  1962年,15岁的陈先生出现了血尿,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他患上左侧肾结核。住院治疗期间,他不止一次听到其他医生说:“左肾不行了,切除好了。”但时任主治医生的余安迪极力反对,提出尽量把左肾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好莱坞电影里的奢华生活似乎不再是遥远的梦。大量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落后”的传统农业被“省力高效”的近代农业取代。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让人感到担忧的现象,工厂的浓烟随意排放,工业用水流入江河和海洋,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1974年,藤田和芳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名为《毒气研究中产生的肥料、矿物质让粮食增产》的报道。这篇报道中的主人公高仓熙
在我的个人感觉中,1976年以后的生活渐渐变得热闹起来。知青开始陆续回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个个闲得发慌。我也开始重新回到我的知青圈子。如果能把当时个人之间的闲聊记录下来,将会真实地再现一段历史。可惜,谁也不会自觉地对历史负责。在我的记忆里,聊天的内容是极其驳杂的,国际国内,无所不包。影响深刻的是,西方,当然包括美国,渐渐替代了越南、朝鲜和阿尔巴尼亚。在谈到西方的时候,也渐渐有了一种想象。对于普通
张宏驰是北京一所大学的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儿子张成年纪轻轻就成为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的总裁。1996年,张成的生母冯华去世。五年后,父亲忽然打电话来,张成和弟弟张敢匆匆赶回去一看,家里多了个陌生老太太!她衣着土气,一脸皱纹,满头白发,是从天津农村接来的,父亲准备和她结婚!兄弟俩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父亲忽然去世,留下大笔遗产,张成为继母王秀珠代办遗产继承的手续。他来到王秀珠的老家天津市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