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1“夏商周断代工程”
热点:1996年5月,国家启动了有300多位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共同参与的迄今最大规模的科研项目。经过三年多艰苦努力,“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结硕果。该工程采用新的研究思路,运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法,把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的趋势与“武王伐纣,岁在鹑火”结合起来,最终确定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5年1月15日晨。随之,西周共和以前的诸王世系也得以确认,困扰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文化疑团最终得以诠释。
解读:先秦时期的教材内容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密切的关系,一些重要的年代就采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如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为公元前1600年、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都是采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新的成果。它使公元前841年前的历史时间相对更加准确了。要注意思考断代工程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热点2世界文化名人屈原
热点: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加以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屈原属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
解读:屈原在国际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先秦单元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介绍了屈原在文学上的贡献。他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品《离骚》,充分提供了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依据。此外,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受到人们敬仰的重要原因。
热点3公祭孔子大典
热点: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祭祀大典于2006年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孔庙举行。祭孔活动由政府举办,曲阜市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代表,以及海外游客3000多人参加了祭孔仪式。
解读:祭孔大典说明国家对孔子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视程度提高。孔子为何享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在先秦单元的内容中,对孔子的历史贡献有较为详细的讲述,提供了当今公祭孔子的充分的历史依据。要注意掌握孔子在思想上、教育上及整理文化典籍方面所做的伟大贡献。
热点4构建和谐社会
热点: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解读:和谐社会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应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掌握中国古代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主张以及对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人与人的和谐应该掌握中国古代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
热点5西部大开发
热点: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的伟大战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2006年7月1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解读:西部大开发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问题与秦汉时期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我国对西部开发的历史源头。这一时期我国对西部开发的相关史实主要有:(1)关中地区修建了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2)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3)西域都护设置,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4)丝绸之路开通;(5)西汉政府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内地同西南的联系。后来历代都重视对西部的开发。
热点6丝绸之路焕发新的商机
热点:2006年6月7-10日的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在西安胜利闭幕,300多位与会中外代表通过《西安宣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闭幕式上公布了《中亚地区人类发展报告》,鼓励中亚各国打破地区内壁垒,建立“人性化”边界,以便实现这一地区的紧密合作和共同繁荣。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中国西安市在本届论坛上建议,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解读: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丝绸之路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汉时期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时期,也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源头。在复习本单元时要注意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历史影响,以及相关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历史影响等。
热点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热点:2006年10月17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论坛开幕式。在闭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受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交通部等部门的委托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政策措施。
解读: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最近以来,台湾当局加快了台独步伐,台湾这个热点问题再次升温。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源于三国时期。因而,在复习时,要注意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源头。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等浮海至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台湾与大陆交往的最早文献记录。历经隋唐两宋,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至元代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管辖。明清时期的历史,与台湾问题有着较多的联系,西班牙、荷兰先后侵略台湾,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清政府又从郑氏子孙中夺取台湾、设立了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要注意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和清政府设台湾府的历史意义的角度,思考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的道理。
热点8: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热点:李洪志借法轮功,不仅聚敛了巨额财富,而且使练习者深受其害。有的练习者患病后拒绝去医院,不打针、不吃药,耽误治疗而死亡;有的因练习法轮功而自杀身亡或精神失常;有的甚至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他人。李洪志还操纵法轮大法研究会,组织修炼者多次围攻党政机关和新闻单位。面对法轮功的危害,中央果断决策,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并要求做好绝大多数练功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坚决处理有意破坏社会稳定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幕后操纵者,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解读:提倡科学、反对邪教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法轮功盗用了佛教的一些术语,但不是宗教而是一种邪教,宣扬的是一种反人 类、反社会的歪理邪说。在复习时要注意联系佛教产生的背景,比较佛教教义与李洪志的法轮功邪说的不同,还可比较二者所造成的不同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要联系这一时期的反佛教的唯物论者范缜的思想主张。
热点9京杭运河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热点: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
解读: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珍贵历史遗产。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表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大运河是怎样开凿的?各段的情况怎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如何?隋朝的大运河这一考点就提供了具体的史实。要注意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史实与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等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另外还要注意与元代的运河航线进行比较复习。
热点10廉政兴国。腐败亡国
热点:2006年9月24日,因陈良宇涉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利益,袒护有严重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纪委对其严重问题立案检查。
解读:加强廉政建设是时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反腐败的力度,加紧了对贪污腐败等大案要案的查处。廉政兴国、腐败亡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唐代的历史提供了这方面的充足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廉政兴国的史实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腐败亡国的史实有安史之乱、朋党之争等内容。要注意从现实与历史联系的角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复习。
热点11:“东突”恐怖势力问题
热点:2007年1月9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记者会上说,中国政府依法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有效保护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维护了中国,尤其是新疆地区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安全权和发展权,同时有利于中国周边地区和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解读:“东突”恐怖势力问题的历史源头在隋唐时期。突厥民族在这一时期兴起于我国北方并强大且活跃于西北地区。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提供了这一时期突厥民族的历史状况。要注意加强对相关史实的掌握:隋朝初年,突厥族分裂为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东突厥降众归附唐朝,与其他民族融合。西突厥在隋唐之交势力强大,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都受它控制,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唐高宗时,派兵大败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活跃了二百多年的突厥族在唐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热点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热点: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江泽民文选》主要收录了江泽民同志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著作,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解读:“执政能力”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也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北宋时期所采取的集中军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措施以及庆历新政时的整顿吏治的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强兵措施,都是加强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要联系历史兴衰的史实把握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热点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热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等伟大决策,我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历史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开放,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推动新中国发展步入更快车道。
解读:北宋中期,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先后推行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通过整顿吏治和理财为中心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热点14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热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的民族关系在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历史上分析,中国自古就形成统一的民族大家庭,虽然几经坎坷,有矛盾,有分歧,甚至有战争,但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是主流,历经2000多年,形成了不可分离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发扬良好的民族传统,从坚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出发,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挫败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
解读: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大政方针。宋元时期,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冲突激烈,同时民族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的历史,涉及到民族关系的内容甚多。复习时要注意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联系起来。
热点15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热点:2006年10月13日上午,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为大会发来贺信,希望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集中力量实施好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不断谱写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解读:实现飞天梦想是中国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早在宋代,我国就发明了火箭。航天与火箭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复习时要注意把我国的航天技术的成就与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与火箭的发明联系起来,并且点明当时的“火箭”武器与现代的航天火箭的不同含义。
热点16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问题
热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适应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整体化、综合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重建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解读:传统文化的重建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状况。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学,在中国古代曲折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成就,要注意对春秋战国、汉、宋、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内容和影响的掌握。
热点17 300年后全球人口将达90亿
热点:联合国在发表的报告中称,300年后全球人口将维持在90亿,人均寿命是95岁。印度、中国及美国仍然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报告称,全球人口增长在未来数十年仍会受到巨大压力,因为人口从现在至2050年每年将增加5700万,增长地区主要在落后地区。至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13195亿。
解读:人口问题不但是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中国开始感到人口的压力是在清代。要注意思考清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以及与人日增长相关的历史现象,如摊丁入亩、引进高产农作物、奖励垦荒等。
热点18中医走向世界
热点:以“传统医药在新世纪的机遇和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传统中医药大会于2006年9月20日至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医药界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医药临床经验和理论以及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和方向等问题。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价值正逐步为世界所认识。
解读:中医中药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接受,说明中华医药的价值正在被世界所认识。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医学硕果累累,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成书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出现于这一时期;著名的神医华佗和医圣张仲景都出自这一历史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总结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要注意思考和理解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
热点:1996年5月,国家启动了有300多位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共同参与的迄今最大规模的科研项目。经过三年多艰苦努力,“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结硕果。该工程采用新的研究思路,运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法,把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的趋势与“武王伐纣,岁在鹑火”结合起来,最终确定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5年1月15日晨。随之,西周共和以前的诸王世系也得以确认,困扰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文化疑团最终得以诠释。
解读:先秦时期的教材内容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密切的关系,一些重要的年代就采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如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为公元前1600年、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都是采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新的成果。它使公元前841年前的历史时间相对更加准确了。要注意思考断代工程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热点2世界文化名人屈原
热点: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加以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屈原属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
解读:屈原在国际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先秦单元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介绍了屈原在文学上的贡献。他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品《离骚》,充分提供了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依据。此外,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受到人们敬仰的重要原因。
热点3公祭孔子大典
热点: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祭祀大典于2006年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孔庙举行。祭孔活动由政府举办,曲阜市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代表,以及海外游客3000多人参加了祭孔仪式。
解读:祭孔大典说明国家对孔子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视程度提高。孔子为何享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在先秦单元的内容中,对孔子的历史贡献有较为详细的讲述,提供了当今公祭孔子的充分的历史依据。要注意掌握孔子在思想上、教育上及整理文化典籍方面所做的伟大贡献。
热点4构建和谐社会
热点: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解读:和谐社会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应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掌握中国古代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主张以及对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人与人的和谐应该掌握中国古代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孟子的“民贵君轻”、墨子的“兼爱”、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
热点5西部大开发
热点: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的伟大战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2006年7月1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解读:西部大开发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问题与秦汉时期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我国对西部开发的历史源头。这一时期我国对西部开发的相关史实主要有:(1)关中地区修建了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2)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3)西域都护设置,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4)丝绸之路开通;(5)西汉政府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内地同西南的联系。后来历代都重视对西部的开发。
热点6丝绸之路焕发新的商机
热点:2006年6月7-10日的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在西安胜利闭幕,300多位与会中外代表通过《西安宣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闭幕式上公布了《中亚地区人类发展报告》,鼓励中亚各国打破地区内壁垒,建立“人性化”边界,以便实现这一地区的紧密合作和共同繁荣。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中国西安市在本届论坛上建议,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解读: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丝绸之路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汉时期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时期,也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历史源头。在复习本单元时要注意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历史影响,以及相关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历史影响等。
热点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热点:2006年10月17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论坛开幕式。在闭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受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交通部等部门的委托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政策措施。
解读: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最近以来,台湾当局加快了台独步伐,台湾这个热点问题再次升温。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源于三国时期。因而,在复习时,要注意台湾与大陆联系的源头。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等浮海至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台湾与大陆交往的最早文献记录。历经隋唐两宋,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至元代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管辖。明清时期的历史,与台湾问题有着较多的联系,西班牙、荷兰先后侵略台湾,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清政府又从郑氏子孙中夺取台湾、设立了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要注意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和清政府设台湾府的历史意义的角度,思考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的道理。
热点8: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热点:李洪志借法轮功,不仅聚敛了巨额财富,而且使练习者深受其害。有的练习者患病后拒绝去医院,不打针、不吃药,耽误治疗而死亡;有的因练习法轮功而自杀身亡或精神失常;有的甚至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他人。李洪志还操纵法轮大法研究会,组织修炼者多次围攻党政机关和新闻单位。面对法轮功的危害,中央果断决策,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并要求做好绝大多数练功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坚决处理有意破坏社会稳定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幕后操纵者,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解读:提倡科学、反对邪教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法轮功盗用了佛教的一些术语,但不是宗教而是一种邪教,宣扬的是一种反人 类、反社会的歪理邪说。在复习时要注意联系佛教产生的背景,比较佛教教义与李洪志的法轮功邪说的不同,还可比较二者所造成的不同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要联系这一时期的反佛教的唯物论者范缜的思想主张。
热点9京杭运河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热点: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
解读: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珍贵历史遗产。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表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大运河是怎样开凿的?各段的情况怎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如何?隋朝的大运河这一考点就提供了具体的史实。要注意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史实与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等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另外还要注意与元代的运河航线进行比较复习。
热点10廉政兴国。腐败亡国
热点:2006年9月24日,因陈良宇涉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利益,袒护有严重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纪委对其严重问题立案检查。
解读:加强廉政建设是时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反腐败的力度,加紧了对贪污腐败等大案要案的查处。廉政兴国、腐败亡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唐代的历史提供了这方面的充足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廉政兴国的史实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腐败亡国的史实有安史之乱、朋党之争等内容。要注意从现实与历史联系的角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复习。
热点11:“东突”恐怖势力问题
热点:2007年1月9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记者会上说,中国政府依法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有效保护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维护了中国,尤其是新疆地区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安全权和发展权,同时有利于中国周边地区和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解读:“东突”恐怖势力问题的历史源头在隋唐时期。突厥民族在这一时期兴起于我国北方并强大且活跃于西北地区。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提供了这一时期突厥民族的历史状况。要注意加强对相关史实的掌握:隋朝初年,突厥族分裂为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东突厥降众归附唐朝,与其他民族融合。西突厥在隋唐之交势力强大,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都受它控制,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唐高宗时,派兵大败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活跃了二百多年的突厥族在唐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热点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热点: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江泽民文选》主要收录了江泽民同志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著作,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解读:“执政能力”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也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北宋时期所采取的集中军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措施以及庆历新政时的整顿吏治的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强兵措施,都是加强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要联系历史兴衰的史实把握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热点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热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等伟大决策,我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历史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开放,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推动新中国发展步入更快车道。
解读:北宋中期,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先后推行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通过整顿吏治和理财为中心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热点14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热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的民族关系在世界风云变幻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历史上分析,中国自古就形成统一的民族大家庭,虽然几经坎坷,有矛盾,有分歧,甚至有战争,但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是主流,历经2000多年,形成了不可分离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发扬良好的民族传统,从坚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出发,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挫败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
解读: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大政方针。宋元时期,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冲突激烈,同时民族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的历史,涉及到民族关系的内容甚多。复习时要注意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联系起来。
热点15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热点:2006年10月13日上午,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为大会发来贺信,希望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集中力量实施好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不断谱写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解读:实现飞天梦想是中国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早在宋代,我国就发明了火箭。航天与火箭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复习时要注意把我国的航天技术的成就与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与火箭的发明联系起来,并且点明当时的“火箭”武器与现代的航天火箭的不同含义。
热点16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问题
热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适应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整体化、综合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重建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解读:传统文化的重建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状况。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学,在中国古代曲折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成就,要注意对春秋战国、汉、宋、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内容和影响的掌握。
热点17 300年后全球人口将达90亿
热点:联合国在发表的报告中称,300年后全球人口将维持在90亿,人均寿命是95岁。印度、中国及美国仍然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报告称,全球人口增长在未来数十年仍会受到巨大压力,因为人口从现在至2050年每年将增加5700万,增长地区主要在落后地区。至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13195亿。
解读:人口问题不但是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中国开始感到人口的压力是在清代。要注意思考清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以及与人日增长相关的历史现象,如摊丁入亩、引进高产农作物、奖励垦荒等。
热点18中医走向世界
热点:以“传统医药在新世纪的机遇和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传统中医药大会于2006年9月20日至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医药界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医药临床经验和理论以及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和方向等问题。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价值正逐步为世界所认识。
解读:中医中药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接受,说明中华医药的价值正在被世界所认识。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医学硕果累累,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成书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出现于这一时期;著名的神医华佗和医圣张仲景都出自这一历史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总结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要注意思考和理解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